新的一周就在緊張和自我調整中悄然過去了。
雖然每天都被新環境、新任務壓得有些喘不過氣,但梁夏心裡卻有一種久違的踏實。她白天忙着應對堆積如山的項目和會議,晚上回到家倒在沙發上,哪怕隻是對着天花闆發呆十分鐘,也覺得無比珍貴——這不是倦怠,是充實,是一種她久未體驗過的、有節奏的生活狀态。
房間已經基本布置完成,陽台上挂了兩盆綠植,桌上擺着從宜家帶回來的小夜燈,廚房的調料架也終于理清楚了瓶瓶罐罐。她沒想到自己會在短短幾天内把一套空蕩蕩的出租屋變成一個溫暖的小窩。更意外的是,小區周圍的生活便利程度幾乎超出了她的預期。
樓下便利店二十四小時營業,隔壁還有一家小而精的生鮮超市,早餐攤早上六點就出攤,賣熱豆漿、油條和蔥油餅,香氣常常飄進她的卧室。她加入了幾個鄰居建的微信交流群,群裡有熱心阿姨分享打折信息,也有年輕人交換跑步路線、吐槽物業服務,甚至還有一份專門整理的《流浪貓名錄及喂養指南》。
有一次她在群裡随口提了句下水道有點堵,立刻有鄰居私信她推薦靠譜的維修師傅,還附贈了三個比價鍊接。她這才意識到,原來在城市裡獲得歸屬感,不需要多大的儀式感,有時候一兩個貼心的回應就夠了。
梁夏覺得,這樣的日子雖然瑣碎,卻異常踏實。她甚至為此在本地生活公衆号裡收藏了一大堆活動鍊接——城市慢跑團、郊外露營體驗、烘焙課、周末市集、夜遊博物館……每天晚上回到家,她都習慣性地點開手機“種草清單”,幻想着下一個周末要去哪兒放松。謝炎也時不時給她發一些有趣的活動推文,有時候加一句“我們一起去吧”,有時候隻留一個“這個不錯”,但梁夏每次都樂在其中。
某天下午,謝炎忽然發來一條消息:“周六來我家吃飯慶祝,我下廚。”
“慶祝什麼?”梁夏笑着回道。
“慶祝你在新家新工作度過了第一周!”
“也不完全是新工作啦,不過好啊。我帶甜品過去!”
“帶着睡衣,晚上住我這裡哦,不帶也行,我有新的。”
“啊?”梁夏愣了一下,打了個問号。
“别啊了,明晚見~”謝炎很快回複,語氣熟稔又輕快。
梁夏盯着對話框看了幾秒,嘴角止不住地揚起。那一刻,她意識到自己其實早就開始期待這樣的日子——有新的生活,也有舊的朋友,能一起過一個溫暖的周末。
她提前做了準備。周六一早,她洗了衣服,收拾了房間,順道去了附近超市補充一周的食材。午後,她特地繞道去了那家久仰的大名的奶酪蛋糕店——大學時代的熱門店鋪,如今在她家附近開了分店,算是命運的小小回贈。
她像個認真挑禮物的小朋友一樣站在玻璃櫃前,最終選了四塊蛋糕:原味、抹茶、闆栗和焦糖瑪奇朵,各有特色,不重樣。看着包裝袋裡整齊排放的甜品,她滿意地點了點頭,自言自語道:“小聚一下也要有儀式感。”
五點整,她準時出現在謝炎家門口,手裡提着甜品,心裡像帶着點微妙的雀躍。她環顧四周,老小區的樓道雖不新,但幹淨整潔,樓下傳來小孩嬉戲的聲音,還有老人坐在長椅上談笑風生。這裡的生活氣息很濃,而她的心情,也莫名地安定了下來。
謝炎一邊開門一邊朝廚房跑回去:“你自己随便坐,飲料在餐桌上,今晚我們是 sober party,我這個菜做完就開始!”
“我都以為你廚房是個擺設了。”梁夏關上門,換上拖鞋,笑着朝廚房走去。空氣中飄出的香味混着油煙和調料的氣息,意外地令人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