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他的心理醫生是頂流 > 第54章 守望的距離

第54章 守望的距離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關鍵證據找到了當年和周雅茹一起私奔的畫廊老闆(現已破産)。他證實,周雅茹是主動跟他走的,就是為了追求“畫廊主夫人”的身份和進入巴黎名流圈的“捷徑”,并非她後來聲稱的被迫離開。

最核心的證據,是當年便利店老闆的證詞。她親耳聽到周雅茹在離開時,對哭求她留下的小許星野說:“别哭了!看看你這張臉,和你那沒用的爸爸一模一樣!看到他就像看到你爸的失敗,我怎麼待得下去?” 這句話,就是林硯之推測中深深刺傷許星野、讓他認為自己“長得像爸爸是錯”的根源。

她仔細看完了Alice發來的關于周雅茹的最終調查報告郵件,尤其是那句被證實的、對幼年許星野的惡毒詛咒。她的眼神冰冷而堅定,沒有猶豫,直接拿起手機撥通了周瑾恒的電話。

“瑾恒,你收到Alice的郵件了吧?證據鍊完整了。周雅茹的底牌,全在我們手裡了。”

電話那頭傳來周瑾恒沉穩的回應: “我正在驗證,需要保證所有關鍵點都經得起推敲。特别是便利店老闆的那句……”

“舊信件和财務記錄坐實了她的虛榮和對許父的貶低厭棄。當年那個畫廊老闆的證詞清清楚楚,是她主動追求名利私奔。最重要的是,那位便利店老闆親耳聽到了她對星野說的那句話,這就是星野心病的根源。”林硯之的聲音裡透着一絲冷意:“不能再讓周雅茹利用‘苦情母親’的身份博取同情,繼續傷害星野。必須立刻反擊,徹底扭轉局面。我需要你的律師團隊和星野那邊公司的公關、法務聯動。”

周瑾恒專業且迅速的回應:“好。我這邊立刻組織律師團隊,準備好所有法律文書,确保程序無懈可擊。同時,我會讓我的團隊直接對接許星野公司的負責人,統一口徑和發布渠道。你希望怎麼公開?”

“雙管齊下。律師團隊通過官方聲明和法律文件渠道發布核心證據,尤其是證明她主動抛棄家庭和那句精神虐待的直接證詞,奠定‘事實’的權威基礎。許星野公司的官方賬号同步配合,用公衆更易理解的方式,重點揭露她自私虛榮的本質和對星野的精神傷害,特别是那句詛咒的惡毒和影響。選擇幾家我們信得過的、有公信力的權威媒體,同步提供詳實的資料包。”

“明白。重點突出她的主動抛棄、為名利私奔,以及那句對星野造成終身傷害的關鍵證詞。律師團隊負責‘法理’和‘證據确鑿’,公司公關負責‘情理’和‘共情’。我會确保兩邊緊密配合,步調一緻,形成合力。”

林硯之的語氣帶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對。要快,要準,要狠。這份報告就是投入輿論深潭的巨石,我們要讓它激起最大的浪花,徹底洗刷掉周雅茹潑在星野身上的髒水。讓公衆看清,誰才是真正的受害者,誰才是施害者。”

“放心,硯之。我馬上去辦。”

林硯之微微呼出一口氣,眼神依舊堅定,“辛苦了。”

挂斷電話,她把目光投向窗外,一場為許星野正名的風暴,悄然啟動。

這個消息像炸彈一樣引爆了輿論:

周雅茹苦心經營的“苦情母親”形象徹底粉碎。大家看清了她為了名利抛棄家庭、還惡毒傷害孩子的真面目。她的“藝術家”身份也顯得虛僞。

那句“長得像爸爸”的惡毒詛咒讓公衆無比震驚和憤怒。人們終于明白,許星野從小就被親生母親否定了存在價值,這解釋了他為何會在巨大壓力下崩潰。大家對他的态度從抵制轉向了深深的同情和支持。

而林硯之揭露真相的勇氣和智慧,以及她對許星野“不放棄但嚴格要求”的态度,讓她獲得了“人間清醒”、“守護者”的高度評價,聲望達到頂峰。

遠郊的公寓内,許星野通過網絡看到了這場天翻地覆的輿論反轉。看着母親那句惡毒的詛咒被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他心中翻湧的并非快意,而是一種遲來的、深入骨髓的悲涼,以及為沉默一生、最終郁郁而終的父親感到的巨大委屈和心痛。這遲到的“正義”,無法彌補童年那道深可見骨的傷痕。

他将這份沉重帶入了張博士的診室。治療的焦點發生了關鍵轉變——從回溯創傷的痛苦,轉向剝離母親的詛咒,擁抱與父親的連接。

“像父親,不是錯誤,是血脈的饋贈。” 張博士引導他重新審視記憶中的父親。那個被母親貶低為“沉悶”的男人,或許隻是不擅表達,将深沉的愛和對藝術的虔誠專注都傾注在了音符裡?他的“清貧”,是否正是對藝術純粹性的堅守?

許星野開始嘗試用全新的視角,去觸碰父親遺留下的舊樂譜。那些曾被母親嗤之以鼻的、内斂深沉的旋律,此刻聽來,竟蘊含着一種他從未體會過的堅韌與甯靜。

他沒有發表任何煽情的感言或控訴。他選擇了最沉默也最震耳欲聾的行動:

他通過工作室宣布,将系統性地整理、修複和數字化保存父親許明哲遺留的所有音樂手稿、筆記和未完成作品。

這是對父親藝術生命的鄭重緻敬,也是對自身血脈根源的重新确認。

他宣布成立以其父名字命名的音樂基金,旨在發掘和資助那些具有古典音樂天賦但資源匮乏的年輕人。

基金的首筆巨額注資,是他個人未來兩年預期收入的絕大部分。這不僅是對父親精神的延續,更是對“藝術價值在于名利”這一母親信條的最有力反擊——他在用實際行動證明,父親所代表的那種純粹、堅守的藝術精神,才值得被銘記和傳承。

而他持續進行的公益活動,重心悄然轉向了有藝術天賦或心理創傷的兒童機構。

在孤兒院那架破舊的鋼琴前,他戴着口罩,耐心地引導一個手指殘疾卻眼神晶亮的小男孩,用特殊的指法彈奏出簡單的旋律。

那一刻,他的眼角濕潤了。他不僅僅在教男孩如何克服身體的局限去觸碰音樂,更是在教自己,如何與那個曾被母親視為“錯誤”的、不完美的“存在”和解。

他在這些受傷的靈魂碎片中,看到了曾經的自己,也在彼此微弱的映照中,尋找着救贖的微光。

窗外的世界喧嚣着反轉的輿論和對周雅茹的審判,但在林硯之明亮現代的公寓與許星野那間寂靜的公寓之間,橫亘着的,是一片更為遼闊的寂靜荒原。

風暴平息後的寂靜,往往比風暴本身更考驗人心。

許星野仍在孤獨跋涉。

治療的“剝皮之痛”并未結束,母親那句詛咒的回聲偶爾仍會在他腦海深處尖嘯,将他拖回那個冰冷的雨夜。

但腳下,似乎有了一條更堅實的小徑——那條小徑通向父親沉默的樂譜,通向孤兒院裡孩子觸碰琴鍵時晶亮的眼神,通向内心深處對自我價值的艱難重構。

他不再瘋狂地想要抓住林硯之這唯一的浮木,而是開始學習如何在荒原上,依靠自己重新長出的根系,獨自站立。

林硯之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腳下是璀璨如星河的城市燈火。“心橋”項目高歌猛進,事業如日中天。

她收到了張博士的最新郵件,提到了那首“為星野三歲生日而作”的簡單旋律引發的治療突破——許星野伏在父親舊鋼琴上那場遲到了二十年的恸哭。

她閉上眼,仿佛能聽到那架舊鋼琴發出的、飽含淚水卻終于獲得解脫的琴音。心中那份沉甸甸的擔憂,悄然混入了一絲微弱的、名為希望的光亮。

她沒有走向他。沒有信息,沒有電話。

她隻是做了一件事:她的工作室官方賬号,在“許明哲音樂傳承基金”成立公告發布後,第一時間轉發了消息,并附上了一段極其簡潔卻重若千鈞的文字:

“緻敬純粹的藝術靈魂。許明哲先生的精神值得被銘記與傳承。支持。”

這是她對他無聲行動的最高認可,也是對他掙脫母親詛咒、擁抱父親血脈的公開聲援。

她甚至通過徐姐,以“匿名捐贈者”的身份,向許星野常去的那家孤兒院捐贈了一批頂級品質、專為特殊兒童設計的音樂教具和新鋼琴。

她依舊在守望。守望着那片寂靜荒原上,那個踽踽獨行的身影。

她的目光穿透距離,落在他為殘疾孩子調整指法的手上,落在他深夜獨自面對父親樂譜的背影上,落在他每一次在張教授診室裡鼓起勇氣面對内心深淵的瞬間。

她守望的,不是他的感激涕零,不是他的脆弱回歸。

她守望着,看他何時能真正挺直曾被詛咒壓彎的脊梁,看他何時能用行動證明,他已掙脫了那無形的枷鎖,成長為一個能為自己生命全然負責、内心擁有穩固根基的人。一個未來有資格、也有能力與她并肩站立,而非依附于她的人。

那盞守望的燈,依舊在公寓的窗後亮着,光芒微弱卻異常堅定,穿透寂靜的荒原,隻為照亮他腳下的路。而黎明何時能徹底驅散他心頭的陰霾,無人知曉。

唯有時間,在這片遼闊的寂靜中,無聲地、緩緩地流淌,見證着這場關于救贖、成長與等待的漫長跋涉。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