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父親已經去世多年,院子裡的歡聲笑語,也早已消散。
我望着天上的明月,淚水悄然滑落。
原來是自己離開得太久了,久到故鄉的一切都成了記憶中的碎片,久到連陪伴在父母身邊的時光都成了奢侈。
其實我也想留下,但是我又不能留下。
在故鄉的日子裡,我常常漫步在熟悉的小巷中。
我看到了兒時的玩伴,隻是彼此都已面目全非,除了寒暄幾句,再無更多的話題。
我去了曾經的學校,校園裡的建築翻新了一遍又一遍,操場上奔跑的更是一群陌生的面孔。
一切都在變。
母親的病情時好時壞,我決定暫時留在故鄉,好好陪陪她。
因為我知道,她不願意離開,與我北上。這樣的勸說自父親去世後,也發生過太多次了。
于是,我開始重新認識這座小城。我發現它雖然沒有大城市的繁華,卻有着獨特的甯靜與溫暖。
清晨,我會跟着母親去菜市場,聽着熟悉的方言,感受着濃濃的煙火氣。
午後,我會坐在院子裡,曬着太陽,看雲卷雲舒。
夜晚,我會陪着母親在巷子裡散步,聽蟲鳴蛙叫,看滿天繁星。
漸漸地,我明白了,鄉愁不僅是對故鄉的思念,更是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對親人的牽挂。
無論我們走得多遠,故鄉永遠是心靈的港灣,是那個魂牽夢繞的地方。
一個月後,母親的病情穩定了下來。我知道,自己終究還是要回到北方,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但是這一次,母親還是和往常一樣,不願意離開這座小城。她說舍不得離開父親。
離開的那天,母親堅持要送我到車站。站台上,母親拉着我的手,千叮咛萬囑咐,眼裡滿是不舍。
“媽,您放心,我會常回來看您的。”
列車緩緩啟動,我望着站台上漸漸遠去的母親,心中五味雜陳。
故鄉的輪廓越來越模糊,但那份鄉愁卻永遠留在了心底,如同舊巷深處的月光,溫柔而永恒。
此後的日子裡,無論工作多忙,我都會抽出時間回到故鄉。
在我心裡,故鄉不再隻是一個地理名詞,而是一份深深的眷戀,一份永遠割舍不斷的牽挂。
每當夜深人靜,我總會想起故鄉的老榕樹、青石巷,還有母親慈祥的笑容。
而那些溫暖的記憶,這多年來,也始終是我在異鄉奮鬥的動力和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