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高三那一年,她遇見了我,她的好閨蜜——餘名瑤。我發現她這人特厲害,有近似過目不忘的本領。那一年,我們一起努力,考上了大學,而且都在省城。隻是我選擇了非師範類專業學校,而她選擇了另外一所師範院校。
她說她将來要做一名人民教師,教書育人,還說畢業以後回到自己的家鄉,去幫助那裡的孩子。
大學四年,她的生活極是平淡,不是在圖書館裡瘋狂閱讀,就是在宿舍裡安靜寫作業、整理筆記。她從來都不化妝打扮,也不逛街買新衣服。有時周末我去看她,晚飯都是在學校食堂吃的,可是她們學校食堂裡的飯菜真的很難吃。
後來我才知道,她這般省吃儉用,竟是因為她父親生病了,家裡的重擔全由母親一人擔起,而弟弟上高中也需要開銷。大三以後我與她很少見面了,因為她周末總是不在學校,而是在外做兼職賺零花錢。
有時候周末,她也會坐車來找我吃火鍋聊天,我發現她似乎和以前不一樣了。她完全不像是一個學校的學生,而是像在社會中打拼多年的人,幹練。
大四那年,我們都沒有見面,她忙着實習,而我忙着考編。我們偶有通電話,但大多數談論的還是畢業以後的事情。
海棠實習的地方是省西北的一個貧困縣裡的鄉鎮中學。那個縣叫雲縣,是我們縣的近鄰,我隻聽說過那地方交通極為不便,從省城坐車去到那裡要花上整整一天的時間,道路崎岖,坑坑窪窪的颠簸得人喘不過氣來。而我也隻是聽她抱怨過這一次,後來都沒有再聽她抱怨過雲縣。
大四畢業那年,她當選了她們學校的最佳畢業生,省城一些有名氣的初中、高中都給她抛來了橄榄枝,甚至是她們學校都承諾她可以留校深造。可是她的選擇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她沒有選擇省城,也沒有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而是選擇去了她實習的那所中學。
她的理由很簡單。
“那裡離家近,父母需要我,那裡的孩子需要我。”
(四)
墨鎮中學,是雲縣唯一的一所鄉鎮普通高中,也是多年前建立至今仍然得以保存的高中。保留的原因很是令人心酸,隻因墨鎮與縣城之間的交通不便。
學校的生源來源主要是,墨鎮和周邊幾個鄉鎮家境情況貧困,或者學習基礎較為薄弱的學子。
海棠進入雲縣墨鎮中學,是通過緊急人才引進的方式完成的,因而不存在編制的問題。也是海棠進入墨鎮中學這一年,她開始擔任新一屆高一年級的班主任。這個新組建的班集體在年級中屬于二等基礎班級,是普通班中的尖子班。班上的學生,除了來自鎮上的學生較為活躍外,其他的學生并不是很活躍,隻是靜靜地不說話,很不擅長交流的樣子。
這種不擅長交流,不僅體現在課堂的提問回答環節,同時也提現在課餘的生活交流中。起初海棠以為是新環境學生無法适應,但随着時間日長,仍不見改觀,她才擔心起來的。
後來,通過走訪調查,她發現這些孩子多是鄉鎮偏遠農村地區的孩子,多是留守兒童,十多年來一直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還有一部分孩子,是屬于家庭離異的單親家庭。
墨鎮大概有十來萬人口,占據雲縣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但是由于地理環境的阻隔,所以鎮上去往縣城卻是非常艱難的,要翻越兩座海拔三千米以上的高峰,有些地方地勢高低差甚至達到2000米,任由河流強烈切割。
海棠初到墨鎮是大四那年,是經由大學支教下鄉社團推薦而來的。他們當時一行十人。初來時,那種震撼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隻覺得山高谷深,外邊人進來一趟不容易,裡面的人要走出去也很困難。
她們當時來的時候,可以說是得到了鎮黨委的熱烈歡迎,雖然那段時光很是艱苦,卻也很是充實幸福。在支教的日子裡,唯獨有一件事卻讓海棠不能理解卻也震撼心靈,那時她作為實習班主任,接縣裡面的文件排查本班學生的婚姻狀況。
海棠當時還和同為支教老師的同學開玩笑,說這都什麼年代了,這些孩子才十五六歲,怎麼可能會有婚姻情況嘛。但當晚學生填表後,她手拿表格卻是良久說不出話來。表格統計中顯示,已然結婚的女生有十人,占班級人數的三分之一;男生有五人,他們大多是小學六年級就已經結婚。甚至是在班上,還有一對夫妻。
那一夜,她思考了很多,不明白的事情也很多。
三個月後,一篇名為《性别視角下的農村女性教育現狀研究——以雲縣墨鎮為例》的學士論文,出現在了她的導師面前。這篇論文後來幾經修改,被她們學校的校刊發表,并被省社科院的學術雜志轉載,引起了廣泛影響。
所以墨鎮雖然很艱苦,但在很久之前,海棠就已經做好了回來的準備,因為那裡不僅有早婚的問題,還有急需教育人才的問題,更有那裡人民的熱情。
當然,海棠也有自己的私心,那就是從墨鎮回家,隻需要兩個小時的車程。
(五)
畢業以後,工作難找,各種考試幾乎試過,最終我也和海棠一樣選擇了同一個職業,分屬同一個縣。唯一不同的是,我沒有選擇她所在的墨鎮,也沒有選擇鄉鎮,而是選擇了縣裡的高級中學。就好比當年,她選擇了語文專業,而我選擇了曆史,因為我想以後就算當老師,我也不用早起去看學生早讀。
而我去往墨鎮則是上班第五年的事情了,當時因為縣裡文件規定,各縣教師職稱評審除需滿足國家列出的條件之外,還要滿足縣裡規定的文件,其中有個條件就是要下鄉鎮支教一年。所以思來想去後,我選擇去了海棠所在的墨鎮。
也是來到墨鎮,和海棠及她的同事想處時間長了一些,我才能知道海棠許多的事情。
海棠剛上班第一年,吃住都在學校,每天的時間都安排得緊緊的,早上聽課、上課,下午備課改作業,晚上守自習,與學生交流。周末時常還去學生家家訪。
怪不得那一年,每次與她聯系她總是在忙,有時我疑惑你一天這樣不緊嗎?她隻是笑笑說很充實。
三年之中,她到過58位學生中家訪,一一了解她們的情況,并随時掌握他們的思想動向,及時地與他們進行交流。
海棠說有些學生的家庭情況很不好,父母離異,自己來鎮上上學要走上四五個小時;海棠說有些學生很勤奮,但是三年來卻是進步不大;海棠還說有些學生辍學回家結婚了,沒多久就外出打工了。而三年再見那些學生時,她們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
海棠總是和我分享着她工作中的各種悲喜與疑惑,而我與她分享的總是心裡的不敢在大庭廣衆下說的,關于這個行業的各種抱怨。我抱怨薪水低,抱怨優質課職稱評審的不公平,也抱怨現在都學生難管,而她總是說教師這個職業意味着付出,意味着犧牲,更意味着熱愛與良心。
海棠上班三年隻回過六次老家,那就是每年寒暑假的時候,而她來縣城見我的時間也是如此。不過還好,她留在縣城與我的時間還是蠻長的,至少有一周的時間,而我略感欣慰的是,海棠終于願意讓我帶她上街,逛服裝店、看電影了。
第三年,我也當了班主任,我們之間的交流則更多是關于學生的。紀律問題、安全問題、寝室問題、衛生問題等等,當了一年班主任我感覺班級管理就專門是為了那幾名學生“服務”的,辛辛苦苦一年來竟是感覺不到任何的成就感,更多的是挫敗感。
我問她有沒有遇到過這樣類似的情形,她說任何一所學校裡的老師所面臨的問題卻是類似的甚至是一樣的,當然心情也是類似的複雜。但即便如此,她也不會去随便放棄他們,因為教育就是愛,就是愛的塑造。
我發現她看問題很是通透,而且能想得開,關鍵是她還有好多辦法去處理。我說她是天生做這個職業的,她則說是她來實習之時做了太多功課的緣故。也是後來我才聽說,她為了完成畢業論文,收集資料和做調查就硬是寫下将近二十萬字的筆記。
(六)
上班第四年有幸,我們學校組織了一次參觀,就是去墨鎮,去到海棠所帶的班級上了一堂課。整體感覺,學生的精神風貌并不比我們縣城的學生差多少。
也是這個時候,她第一次将她的一位男同事介紹給我認識,而我才知道她們之間已經确立了戀愛關系。而這時,因為結婚,我也即将卸下我并不擅長的班主任工作。
而海棠呢,依然奮鬥在班主任工作上。問她什麼時候結婚,她總說還早或者說還沒準備好。問她是否想過以後來縣城高級中學上班,她也說自己沒考慮過。
其實,海棠完全有能力和實力來我們學校任教的,因為她的第一屆學生高考的成績還算不錯,一個普通班有五人上六百分。當時,在我們縣裡都傳成神了。加之畢業那年的新聞宣傳,我們學校很是歡迎她的到來的。
後來,我追問急了,她才說她要在墨鎮幹到三十歲,結婚生了孩子也許她就有來縣城的想法了。她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她的男友已經調到了我們縣城中學一年多了,而她也已經三十歲。
三十一歲時,海棠結婚了,但卻選擇留在了墨鎮中學。直到三十五歲,她小兒子的出生,她才選擇回到了縣城。而這時,縣城通往墨鎮的高速公路也已經通車一年多了。
這條高速還通過她老家所在的鄉鎮,她現在從雲縣縣城回家,穿越四五個隧道群,隻需要四十分鐘的車程。
她來到我們縣城的高級中學後,一如既往地擔任班主任工作。而我也有幸與她搭檔,從學生對她的稱呼中,我終于相信她比我适合當老師。
與她搭檔的奮鬥的日子,我成長得很快,學到了很多東西。更是明白了她一直重複說的一句話:“一個沒有當過班主任的教師生涯是不完整的,一個沒有經曆對學生内心反複掙紮的班主任生涯更是不完整的。”
二零二零年海棠三十八歲,在送走一屆優秀的畢業生,她又擔任了新一屆學生的班主任。隻是在十一月二十三日,由于學生辍學在家,她下鄉家訪,不想卻出了意外……
這次意外,讓海棠不能再站在講台上了,更不能擔任班主任了。但她還是選擇了留在學校,做學校的後勤服務工作。
而明天,就是海棠返校的時間,全校師生已經做好了歡迎她回家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