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一條小河,就讓我流向沙漠,去灌溉一片綠洲。
——題記
(一)
一九八三年九月二十五日,傍晚。
張莊的中年夫婦徐建國與何明麗從田間收工回來,在一處山坳聽得一陣嬰兒的啼哭聲。因夜色漸暗,不禁吓了一跳。但夫妻倆商議片刻後,毅然決定前去一探究竟。
隻見山坳的斜坡處,放着一個破爛的小竹籃,欄中有一塊陳舊的棉花布包裹着一個未穿衣服的嬰兒。嬰兒是女嬰,在小竹籃裡翻滾着,卻是踢不開那厚厚的被子。
女嬰的胸口處放着一塊紅布,紅布上歪歪斜斜地寫着生辰八字:“八三年八月十九日未時生”。
何明麗見狀不禁搖頭歎息說道:“這些人也真是的,既然不想養,又何必生下來呢,真是造孽啊!”
丈夫徐建國接話說道:“曆來都是如此的,往些年吧還好,沒有國家政策管着所以丢棄的還少,但去年以來這種現象則是越來越多。聽說隔壁李村的李老三頭些日子,在沙子坳還碰見了死嬰。”
“怪可憐的……咦,建國,那我們把這孩子帶回家吧,你說好不好?”
他夫婦倆結婚近十年了,竟是沒有生養一兒半女,拜過觀音請過“先生”(本地對巫師的稱謂),甚至都去縣城醫院查過,卻始終不見效果。
“好啊!”
徐建國心想,也許是上天憐憫,賜下這孩子與自己夫妻二人,不免心中感激起來。
聽得丈夫同意,何明麗便将手中的家夥事丢在地上,用手使勁拍了拍身上的塵土,然後張手抱起了女嬰,又叫丈夫幫忙将棉被花布包裹好。
說來也是奇怪,那女嬰自從被何明麗抱起之後便不再哭了。
這可把何明麗樂懷了,她将女嬰遞到丈夫面前,說道:“建國你瞧,她不哭了,不哭了。”
徐建國見妻子如此,臉上也浮現了滿足的笑容。
他二人結婚近十年來,除了新婚那年外,這是他見到妻子笑得最開心的時候。妻子眉宇間不再有了滿年堆積的愁容無奈,也沒有了聽人背後議論後多回家中哭泣的傷心。
他夫妻倆一人環抱嬰兒走在前,一人手拿肩扛那些家夥事,趁着落日尚存的餘輝,向自己的家裡走去。
“建國,咱們給這孩子起個名字吧,你說叫什麼好呢?”
“嗯……咱們既然在這土坳上發現的她,就叫她天賜吧。”
“天賜?聽起來像個男孩子的名字,不好聽。”
徐建國看向西邊,又說道:“那叫晚霞?”
“也不好聽。”
“那叫什麼呢?”
“我聽老人說那土坳叫海塘,不如我們叫她海棠吧。”
“海塘?不好,名字太土了。”
“不是,是海棠花的海棠。”
“徐海棠!”
……
(二)
小海棠被徐建國夫婦收養,雖然徐家家徒四壁,但這對小海棠而言無疑是天大的幸運。其實,小海棠的到來,對徐家而言也是天大的幸運。
徐建國夫婦對小海棠極是疼愛,無論是下地幹活還是上山砍柴都帶在身邊,家裡有什麼吃的,都是小海棠先吃,所以也可以說得上是無憂無慮的。
說來也奇怪,小海棠來到徐家以後,本該是加重了徐家負擔的,卻不想徐家生活漸漸是好了起來。小海棠三歲那年,母親何明麗懷孕産下一個男孩,取名何開放。這下,鄰裡那些平日亂嚼舌根的鄉親無話可說了。
随着何開放的出生,丈夫徐建國便開始外出謀生,靠苦力賺些錢财貼補家用。那些年裡,他做過石匠,做過伐木工,還南下進過煤洞。但是除了進煤洞來錢快些之外,其他的都隻是臨時性的散工,收入極低。
但何明麗則極為反對丈夫下煤洞,所以徐建國隻得轉輾于各種臨時工地,一年在外東奔西走。何明麗則是在家承擔家務農活,照顧兩個孩子。
好在小海棠漸漸長大,三歲起便開始承擔起照顧弟弟的任務。母親在家中勞作,她便帶着弟弟在院中玩耍;母親下地幹活,她便背着弟弟在旁邊等候;母親上山砍柴,她便帶着弟弟在一旁與母親說話……
雖說弟弟偶有些磕碰損傷,卻也不曾出過什麼令人擔心的安全問題。
鄰裡對小海棠也很友善,雖然在她弟弟何開放未出生之前,或多或少還有關于她身世的議論。但随着何開放的出生,鄰裡似乎把目光都聚集到了弟弟身上,所以對小海棠并不再有什麼議論了。
似乎,左鄰右舍都将小海棠視為徐建國夫婦親生的女兒一般。
時光荏苒,轉眼小海棠七歲,到了讀書的年紀。徐建國夫婦商議後,決定将女兒送往李村讀書。張莊雖有小學,但是那代課楊老師已經近七十歲,鎮裡又遲遲不肯派人來接替。
小海棠初入學時,經常鬧着不肯上學,有時候學上一半、有時候中途便跑回家來,她這樣的“毛病”卻是被母親打罵不止二十次,也是不肯改正的。而小海棠呢始終是一言不發,隻是和弟弟何開放在一起玩。
從學期班開始到一年級期末,她的成績都是班上最後一名,老師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徐建國夫婦更是無可奈何。但自從何開放讀學前班開始,小海棠就再沒有逃過學。她每天和弟弟一起上下學,其間也從來沒出過半點差錯。
也是這一年,她的成績進步飛快,半期考試一躍而至班上第十名,再到期末已然拿到了班級第一名。母親似乎漸漸明白了,那兩年她逃學的緣由。而這個原因在她班班主任黃老師的告知之下,則是令母親留下淚來。
小海棠在一篇作文中寫道:“我很喜歡讀書,但是弟弟在家,母親沒有時間照顧她,所以我要回家。”
也是從這一年開始,何明麗下地上山,都不再帶着姐弟二人,而是讓她們放學後在家寫作業。那時候沒有電燈,隻有油燈,而且燈油還總是不夠用。所以小海棠的作業大多數是早上起來時才完成的,因為從這一年開始,小海棠從做飯到喂豬、喂鴨等事情都一一承包了下來。
一九九六年,小海棠以語數兩科滿分的成績小學畢業,她的成績引來了縣裡兩所重點中學的招生老師。徐建國夫婦沒有給女兒作決定,而是将決定權、選擇權都交給了女兒。而小海棠最終還是拒絕去縣裡上高中,而是留在了鎮上上中學,因為鎮上的中學就在李村。
一九九九年,小海棠毫無疑問地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縣裡的高中。這是第一次她離開父母家人,遠出家門,一呆就是一個月才能回家。好在弟弟開放已經長大,也學會了為父母分擔。
家裡的擔憂沒了,但自己的學習擔憂卻開始慢慢積累起來。小海棠發現上課老師講的她都會,但一到自己去做練習的時候卻怎麼也不會了。她很困惑,試圖做過多次調整,也與同學老師交流許多次,但就是沒見好轉。
而這學習的吃力,很明顯得體現在理綜和數學上面,所以高二時她選擇了文科。可即便是到了文科,她也還是發現這樣的困難,相比于其他同學,她很勤奮,幾乎連課本都能背下,但是一到做題,她還是感覺無從下手。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