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年輕人、學生無一例外都有一個缺點,那就是涉世太淺,因此偶爾生出些過于理想主義的想法,也在所難免。
1935年,冬。
啞舍裡又來了一位“不速之客”。
他毫無征兆地闖進來,手裡握着一沓手抄的傳單。彼時老闆正坐在一張明朝的小葉檀木交椅上,悠閑地翻閱啞舍裡所剩無幾的古籍。
“先生,打擾一下……”
老闆擡眸,對上那雙有些熟悉的眼睛,思索了片刻,卻沒忘伸手請前來“遊說”的青年坐下。
青年擺擺手,執意站在他的面前。
老闆猜到他可能是名北平的學生,以為又是個勸他留下古董的頑固孩子,卻沒想到,青年開口道:“先生,您可知,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
他開始講國難、講家辱,講不作為的政府,講緊逼的敵人,講一寸寸丢失的領土。
一字一句,像密織的鼓點一般砸進空氣裡,铿锵作響。
“先生,我們要站起來、要反抗!不能再做待宰的羔羊。有光便發光,有熱便發熱,哪怕是螢火也可以在黑夜裡發光,做這民族的炬火!請您勇敢站出來吧,和我們站在一起,這是我們的方向,這是中國的方向!”
老闆面色平靜,卻暗自重新審視着眼前的青年學生。
他曾獨自度過數千載的漫長曆史,本以為早已看淡了一切,但是此刻,在聽到這樣振聾發聩的聲音時,他還是下意識感到心頭有一絲震撼。
“我願意在我能力範圍内盡力為你提供支持,但請你答應我一個要求,”老闆起身,與青年平視,以示尊重,“過幾日請再次光臨寒舍,我有一物相贈。”
“能得到先生您的支持,已經是我的榮幸。”青年學生深鞠一躬。
“不。那件東西,是屬于你的。”
“屬于我?”
“是,我隻不過是物歸原主罷了。不過當下,那件東西并不在我身邊,還請你三日以後,務必來取。”
青年仔細打量着眼前男人的臉,确定腦海中并未有過關于他的記憶,縱使如此,他還是點點頭答應了。餘光中,他瞥見手中的傳單,這才想起自己光顧着宣講,忘了将傳單發放給老闆,于是伸手遞出。見老闆收好,他步履匆匆繼續朝門外街頭走去。
可惜,青年學生食了言。
1935年12月9日,著名的“一二九”運動爆發。
在那場聲勢浩大的抗日救亡運動中,學生們高喊着“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停止内戰,一緻抗日”的口号,巨幅标語在他們手中高懸,未曾放下。一顆顆滾燙而熱烈的赤子之心讓國民黨當局感到恐慌,他們擔心政權傾覆,于是派出警察對學生們開了槍。
老闆聽聞在那之後,有學生受了重傷,也有學生被捕入獄。
他不知道那日到他店中宣講的青年學生去了哪裡,但他确确實實短暫消失在了老闆的視野中。
清晨,老闆面對手中報紙,陷入長久的沉默。
他的肩頭依舊披着那件烏金色的鬥篷,手中虛虛握着的,是日前從遠方取回的司南佩。
有石為司南,牽星照長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