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為了搶走貴妃我造反了 > 第18章 第 18 章

第18章 第 18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爬山之事,雖然景盛帝答應了,不過顧世窈并沒有在意,畢竟這事本來也就是她随口一說,就算景盛帝答應了,她也未必想去,真去了,沒準就是景盛帝的死期了。

畢竟在人沒有防備之下往下一推,活下去的可能是很低的,隻是如此簡單粗-暴的做法,會造成的動蕩也大,并不符合她穩紮穩打的步調,但如果真有這麼個機會,顧世窈覺得自己也很難不心動。

人在迫切想得到什麼時,利令智昏是很常見的情況,顧世窈自認自己就是個俗人,哪怕清楚這樣草率的做法-會造成的後果,也有很大概率會這麼幹。

忍耐,看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很難,尤其是當看到自己朝思暮想的存在近在眼前,想解決礙眼的家夥的欲望必然會像火山一樣噴薄而出,讓人覺得一刻都等不下去。

不過好在,景盛帝并沒有給她這個機會,離開之後就像是忘了這事似的,完全沒有任何消息傳出。

對此顧世窈也不覺得意外,就景盛帝的節操,把說出來的話吞回去這種事,他做出來是不會覺得有絲毫愧疚的,尤其是這事聽到的人也就隻有顧世窈和蘇琬,隻要她們不說,誰會知道他曾經還許諾過這回事?

都說君王一言九鼎,可又有哪個人,沒有被一言九鼎的君王騙過?

然而,盡管這事沒有任何消息傳出,但後宮依然不太平,原因嘛,自然是因為景盛帝之前無厘頭的遷宮安排了。

從脂粉的獲取到禦膳房送的食物,再到她們本人間的唇木倉舌鬥動手動腳,短短幾天,就讓顧世窈原本維持住的後宮平靜給打碎了,且變得比之前還要混亂。

畢竟之前新進宮的都還沒有摸清楚局勢,不敢有什麼大動作,現在都一個多月了,宮裡該熟悉的規矩都熟悉了,知道該怎麼鑽空子了,自然也就敢跳了。

另一方面,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哪怕明知這麼幹不好,但情緒上頭之下,要保持理智卻是很難的事。

哪怕顧世窈雷厲風行,該禁足的禁足,抄宮規的抄宮規,也沒能阻止這種亂象,甚至有一對幹脆在打鬧時落水了,直接受了寒,被顧世窈撤了綠頭牌後才安分下來,說等她們什麼時候好再什麼時候把牌子重新放回去。

然而,一個如日中天獨掌宮權的寵妃,一個低位份家世也不算顯赫的妃子,牌子能不能重新上,不還得她說了算嗎?

萬一她要是覺得她們落了病根,還得繼續治療怎麼辦?

并且,還說是為了讓她們靜養,其她妃嫔也不準去打擾,她們也别出去走動了,免得病情加重。

除了皇上,誰還會為她們出頭?可她們被禁足了,連‘偶遇’皇上都辦不到,皇上又怎麼為她們出頭?

這一點,隻要不傻的人都想得明白,可以說是直接打在了人七寸上,讓她們不由有些投鼠忌器,哪怕天天住在一起摩擦不斷,也沒有再鬧大了,但依然是有的。

說到底,這些妃嫔大多數在家都是極受寵的,畢竟就景盛帝的德行,看上的女人都是長得極好看的,而這樣的人,在家裡的地位也不會差,除了少部分人從小被宅鬥毒害以外,大部分人都被養得相當嬌氣,不能說唯我獨尊,但也确實不缺大小姐脾氣,而兩個看不順眼早有摩擦的大小姐住在一起,摩擦不斷是相當正常的事。

是以哪怕顧世窈手段算得上是快準狠,也依然隻是将混亂遏制了下去,而沒有結束,畢竟有的妃嫔完全是因為美貌意外被選中的,對進宮無感,自然也就不怕失寵不失寵的,反正有家族在,她們就算失寵了日子也不難熬,因為宮裡的很多女官侍衛,都是多多少少跟她們家族有聯系的,不然那麼多宮中的糗事,又是怎麼傳得到處都是的?

如小說裡那樣森嚴的後宮,在大魏是不存在的,或者說,在大部分朝代都不存在,因為女官侍衛必然是得識文斷字的,且還必須得相貌端正,光這兩點,底層人士就隻有極少部分達到,不過這種伺候人的活,肯來幹的都是些跟本家沒什麼關系的旁支,能識文斷字就是極限了,因此皇朝倒是不怕她們串聯謀反,除非有特别讓人驚豔的才德,也不會讓她們身居高位。

但打聽一些消息,靠她們卻是已經足夠了,并且,她們也不怕把這事說出去。

曆來後宮的八卦,都是民間和貴族相當感興趣的娛樂,不過她們也明白什麼能傳什麼不能傳,不然惹得皇帝下狠心去整治,她們也讨不了好。

所以能傳出去的,無非就是某個妃嫔新的妝容讓皇帝喜歡,于是這個妝面也成了京中新的流行趨勢,又或者是xxx成了皇帝的新寵之類,算不得深宮秘聞的消息。

但像現在這樣,因為景盛帝莫名其妙的原因,讓後宮跟養蠱似的行為,卻是能傳出去的。

畢竟吃瓜除了自己吃,講給别人聽也很有成就感的嘛。

反正裡頭出醜的不是她們,難得出宮時當成談資自然是完全沒問題的,而顧世窈的手段,自然也就随着這次後宮的混亂給傳了出去,讓一部分家族警惕起來,琢磨着該讓自己的女兒如何對付或是結盟,也有的覺得,以前她的做派果然是裝出來的,現在才露出獠牙,一進宮便露出鋒芒,難不成是想讓顧家再進一步,因此準備去謀那皇後之後,和下一任帝位?

而這麼大的動靜,景盛帝自然不可能不知道,畢竟他對後宮的興趣可比朝堂大多了,除了喜歡她們的美貌以外,景盛帝也喜歡拿後宮妃嫔的争鬥當樂子看,算是一種他眼裡另類的娛樂。

不過這次的事情,卻着實是景盛帝沒想到的,雖然他以前經常拿要跟某個妃子出宮、送東西、伴架之類的獎勵當誘餌,看她們鬥起來,但這次,景盛帝着實沒這打算,隻是想讓她們變得更好看自己飽眼福而已,誰知道她們的争鬥跟他想得完全不一樣,根本不是顧世窈和蘇琬那種亦敵亦友的情況。

雖然失望,但景盛帝也沒放棄,覺得可能是時間太短了,還沒起到作用的緣故,等那麼一兩月再說,反正惠妃還壓得住,既然如此,這事就不用取消。

當然,景盛帝也知道因為這事顧世窈心情不好,似乎是因為每次宮女去彙報時,她正跟貴妃探讨琴棋書畫,被打擾了興緻。

顧世窈脾氣不好,這點景盛帝是深有體會的,所以他決定,把去顧世窈那兒的時間,再往後拖延一點,畢竟命令是他下的,萬一對方一看到他就想起這事忍不住動手怎麼辦?

大魏可不是沒有皇帝王爺娶過顧家的兒女,别的家族的夫人跟夫君鬧矛盾了,最多也就冷言冷語分房睡,而顧家的人卻是敢上手的。

他們封家最倒黴的那個王爺,娶了顧家的女人後,據說最巅峰時曾一個月都帶着黑眼圈上朝,甚至有一次在家宴上這倆都打起來了。

當然,說打架都是在給那王爺臉上貼金,實際上完全就是被壓着打,讓人都懷疑顧家是怎麼教女兒的,教她們練武也就算了,怎麼連打夫君這種事都出來了。

這讓他們不由覺得,這完全是上有所好,下有所效,可能在顧家,她們爹娘平常就是這麼相處的。

但問題是,他們都練武,天天打都沒事,可她們嫁的人未必會練武啊!

大抵也是因為如此,之後顧家女多是嫁給将軍或是好武之人,隻是景盛帝美色當頭,選擇讓顧世窈入宮時忘了這事,但現在,他想起來了。

于是短時間内,他是不敢去顧世窈那兒的。

并且,在強烈的求生欲下,景盛帝想起了之前幾天答應讓顧世窈出宮的事。

于是從心之下,景盛帝不僅麻溜的安排好了一切,還把鍋攬到了自己身上,稱自己夢中夢到了先皇先後,遂決定讓顧世窈和蘇琬出宮去佛寺燒點香祈福啥的。

這種借口,也就景盛帝想的出來,更何況,就算是祈福,在沒有皇後的情況下,不也該他自己去嗎?讓兩個妃子去不覺得名不正言不順嗎?

哪怕她們品級高,但妃嫔說到底不還是妾麼?

不過這種小事,也沒人去觸景盛帝的黴頭,隻能暗歎一句荒唐,卻也沒有誰跳出來。

一是這種事确實是小事,日後景盛帝想立誰做皇後,也隻會從後宮高位中選,顧世窈和蘇琬本就當仁不讓,二是這兩位娘娘的家世,也讓他們輕易不會跳出來。

他們又不是傻子,清楚誰能噴,誰不能噴。

于是,這是就這麼順利、沒有絲毫阻礙的成了,由于之前景盛帝做過的荒唐事,也無人懷疑是景盛帝主動把鍋扛自己身上的,畢竟景盛帝從不是那種做好事不留名的人,就算答應了妃嫔什麼事,基本都會把鍋甩到對方身上,自己看上去則是清清白白一好人。

盡管京城裡的高官都知道他是什麼德行,但由于他處理政事時不算荒唐,所以他們最多也就認為景盛帝耳根子軟好女色而已,不覺得他有什麼大錯,反倒是那些受寵的妃子,得了他們的惡感,認為上不得台面的果然上不得台面,被景盛帝僥幸看重收入後宮已是幸事,竟還如此貪得無厭,若是讓她們得了高位,那不得是禍國妖妃?

因此,那些出身低的嫔妃,現在還是七八品的嫔妃,還真不僅僅是因為家世的原因,而是因為景盛帝每次想給她們封高位,都會有大臣跳出來反對,這種事,那些嫔妃大多都是看不清的,完全沒想到景盛帝會是罪魁禍首。

不管這是有意還是無意,反正顧世窈是看得清楚,景盛帝算不上好對付的人。

不過他好美色也确實不是為了迷惑誰,而确實是個人愛好,他肆無忌憚慣了,哪怕确實天資聰穎有勇有謀,在長期荒廢下,又能剩多少?

景盛帝不傻,這點顧世窈是清楚的,所以這事出來後,顧世窈并不覺得是景盛帝對自己上心了,因為真把這事放在心上,第二天就該有結果了,不至于放到現在,而現在才傳出消息,且時間還從一天變成了三天,怎麼看情況都很詭異。

但顧世窈再聰明也想不到,造成這種結果,完全是因為景盛帝被皇宮書庫記錄的密聞給吓到了,從心之下才這麼幹的。

畢竟就景盛帝的調查來看,顧世窈在閨閣中的戰績可是相當彪悍的,他是皇帝,他相信顧世窈是會收斂幾分的,但本性擺在那兒,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景盛帝覺得,惹不起,朕還躲不起嗎?

于是,旨意下的第二天,顧世窈就跟蘇琬一起出宮了。

由于去的時間不長,兩人要去的地方自然也就不遠,就在京城外,盡管如此,在不騎馬慢騰騰過去的前提下,耗費的時間也不短。

畢竟京城不許縱馬,天子腳下,速度怎麼也是快不起來的,再加上又有侍衛宮女一大堆仆從,想快也不行。

顧世窈對此是沒有任何意見的,完全被萬惡的古代社會腐壞的她,沒有伺候慣的下人,她估計連睡覺都睡不舒坦。

大魏的京城很繁榮,因此街道旁能看到很多異域人,也就是大魏百姓嘴裡的蠻人,在大魏人眼裡,這些異域人都是野蠻未開化的存在,所以在他們嘴裡,統稱為蠻人,畢竟他們也記不住那些複雜的種族和名字。

大魏大多數帝王都是相當勵精圖治的,哪怕晚年也鮮少有那種因為怕死求長生浪費國力的,雖然據顧家藏書閣樓裡的‘先祖日記’稱,這種事其實一直都有,隻是被顧家給打醒了罷了,不過顧世窈傾向于這是在吹牛。

畢竟不是每任帝王都是大度的,大多數帝王,反而都比常人要記仇,他們真敢這麼幹,哪怕初衷是為了他們好,那顧家哪怕還存在也應該得不到重用的。

畢竟知道是為自己好歸為自己好,但心裡痛快不痛快,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顧世窈更傾向于,這事必然有誇大的成分,真實的情況,不是找了個替罪羊去勸,去血濺金銮殿,就是私底下痛哭流涕用話術打感情牌勸住的,直接靠拳頭物理說服是不可能的。

真相如何,已經掩埋在了曆史的塵埃中,顧世窈也不想去挖掘,但她從這些書籍中能敏銳的察覺到,顧家曆屆跟皇帝的關系都不一般,這其中的隐情,也讓封家很信任顧家,這才得以讓顧家到現在還獨攬兵權,基本沒被架空過。

這讓顧世窈很好奇,究竟是什麼原因,才能讓封家這麼信任顧家,掌兵權這麼久,難道就不怕那些軍隊最後都姓顧嗎?

可惜這到底是個男權社會,所以其中的門道,顧世窈是無法知道的,這種重要的事,大約也就每任家主清楚吧。

因此盡管顧世窈很好奇,也隻能等弟弟掌權,才能知道其中門道。

對自己能不能知道這些,顧世窈倒是不擔心,畢竟她‘早熟’,早就讓小弟小妹都信服于她了,加之幼時打仗,照顧孩子的都是她這個長姐,姐弟的關系反而比父母還要好上一些。

這也是顧世窈的底氣所在,不然如果新任家主跟她不同心的話,她怎麼成事?

掀起車窗簾子一角,顧世窈看到的是很熱鬧的景象。

妃嫔入宮後,很少出門,都是家中人進宮去看,所以要有符合她們身份閨閣的儀仗,對内務府來說便是一個難題,好在大魏的皇帝任性的不少,讓皇後省親,妃嫔省親的情況不算多,但也有那麼幾例,故而依葫蘆畫瓢,還是把儀仗給弄出來了,乘坐的馬車規則比較高,算是跟親王差不多。

畢竟大家也清楚有顧家和蘇家在,景盛帝立後是繞不開這兩家的,除非景盛帝力排衆議,但他顯然不是那種有魄力的君王,所以未來皇後花落誰家,各家其實都有譜,除了少數想争一争的以外,大多數都隻盼着能先生下孩子,但景盛帝在喜歡一個美人時,避子湯是從來都少不了的,所以要想懷孕,還是比較有難度的。

在無人懷孕的前提下,家世和寵愛便成了内務府安排馬車的标準,也算是賣顧世窈她們一個好,所以馬車并不寒顫,坐着也相對舒服。

馬車所過之處,百姓盡皆四散開來,但并不怎麼惶恐,反而指指點點的讨論起來,由此可見京中人有多八卦,當然,也有恭謹退讓的,從神态,便能讓人分出誰是京中人士。

不過盡管不怕,這些百姓也都是退得遠遠的,在古代,對皇權的敬畏,幾乎是刻在人骨子裡的,讓顧世窈有些莫名其妙的想起了前世愛湊熱鬧的吃瓜群衆,和古代環境格格不入的高樓大廈。

蘇琬突然抱住她:“怎麼了?心情不好?”

顧世窈笑着搖搖頭,她不曾跟蘇琬說過前世之事,也沒必要,畢竟都回不去了,她現在也完全融入了這個年代,前世的習慣都被磨得差不多了,真讓她回去,她大概也不适應沒有每婢華服的生活。

蘇琬唔了一聲,把下巴擱在她頸間,看着窗外的百姓,眼神略微放空,落不到實處。

跟大多數被拘在閨閣中的女子不同,蘇琬對外界确實是沒有太大的興趣,這大概是由于小時候被娘逼着去了很多宴會,所以隻想安靜的呆在一個地方,也讨厭吵鬧,盡管現在外面的情景并不讓人讨厭,是很多人眼裡的盛世之相,蘇琬也是無感的。

不認識顧世窈之前,蘇琬一心沉溺于書畫,将自己的所有情緒都宣洩于自身所學,有了顧世窈之後,蘇琬就更不在意外界了。

畢竟在男女結合乃大勢的情況下,棒打鴛鴦的情況太普遍了,以至于蘇琬的内心完全被不安所包裹着,隻有激烈的性和濃烈的情感宣洩,才能讓她短暫的找到安甯。

除了這些以外,便是一些突破世俗的行為,将世家閨女的禮儀教養踩在腳下的做法,才能讓她感到快樂,這其中,大概是有一種莫名其妙報複的快-感?

蘇琬不知道,但她确實喜歡做一些遊離在被發現與發現直接的邊緣行為。

就如此時,被顧世窈掀開的一層窗簾子還沒放下,珠翠串成的流蘇窗簾随着馬車的走動而晃動着,兩人的面龐若隐若現,這種情況下,蘇琬卻大膽的,咬住了挂在她耳垂上的耳墜。

水滴狀的紅寶石,竟讓她漆黑的雙瞳,似乎都有了一抹入魔般的暗紅。

顧世窈被她的行為吓了一跳,本能想放下簾子,畢竟這種事要是被人察覺到那還得了?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