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微微屈膝:“女兒……謹遵阿瑪教誨。”隻是那低垂的眼簾下,一絲不甘與決心,悄然沉澱。
宮外的一番風雲,宮内人無從得知。
乾清宮的暖閣裡,熏爐吐着安神的蘇合香,試圖驅散連日來的陰霾。
康熙坐在禦案後,朱筆懸停,目光卻有些空茫地望着窗外,案頭堆疊的奏折是關于各地吏治民生的,沉重而繁雜。
然而更沉重的,是心頭揮之不去的,那兩個幼小生命逝去的冰涼感。
去年宮中庶妃馬佳氏又添了一個格格,本該是一件好事,可是前頭張氏的大格格與董氏的二格格先後夭折,兩個格格如同晨露般短暫,甚至來不及在宗譜上留下清晰的名字,便已經沒了。
幼年夭折的孩子連入族譜的可能都沒有,康熙作為阿瑪,去送了小格格們一程,回來愈發沉郁。
“阿瑪……”一聲軟糯的呼喚拉回了他的思緒。
康熙低頭,承祜正安靜地趴在他腿邊的厚絨地毯上,小手笨拙卻認真地撥弄着一個精巧的木珠子。
陽光透過窗棂,落在他烏黑的發頂和專注的小臉上,鍍上一層柔和的暖金。
這孩子似乎有種奇異的安撫力量,不吵不鬧,隻是安靜地待在他身邊,用孩童特有的方式陪伴着他度過這段沉郁的日子。
有時候康熙都在想,是不是真的他阿瑪轉世了,受了五台山的禅光,所以才有着尋常孩子沒有的沉靜與早慧。
可是看着承祜健康紅潤的小臉,康熙又覺得自己太過多思,如果真有這般神異之事,那就希望承祜好好長大,庇護他底下的弟弟妹妹吧。
康熙緊繃的心弦稍稍松了些,他伸手輕輕撫摸着兒子的頭頂。
康熙對孩子挺在意的,從前因為朝政動蕩和孩子羸弱不怎麼會去看,可好端端的活到了三歲的大格格,都挺過最艱難的那段時間了,卻還是因為宮人的一次疏忽得了風寒去了。
康熙勃然大怒。
狠狠的處置了宮人,可是死亡的孩子卻不會回來。
“承祜,”康熙的聲音帶着一絲不易察覺的沙啞和疲憊,“要好好的。”
承祜知道這段時間康熙内心的痛苦和煎熬,他不動聲色的把自己的身體塞進康熙懷裡。
“阿瑪,承祜會,健康的。”他在康熙懷裡,聲音悶悶的說。
乾清宮的暖閣裡,日頭穿進來,薄薄的暖意似乎終于穿透了康熙心頭的寒冰。
承祜小小的、溫熱的身子依偎在他懷裡,像一塊小小的暖玉,熨帖着那份失去的冰涼。那句帶着孩童稚氣卻無比認真的“承祜會,健康的”,像一道微弱卻堅韌的光,刺破了連日來的陰霾。
康熙抱緊了孩子,感受着孩子身上傳來的體溫。
孩子接連夭折,對他的打擊不小。
承祜能平安長到今日,确實是天大的福分,更是皇後赫舍裡氏耗盡心血的結果。這孩子此刻的體溫與承諾,像是一劑良藥,稍稍撫平了他内心的創痛,也讓他對未來的子嗣,重新燃起一絲微弱的希望。
“過幾日,”康熙輕輕撫摸着承祜的後背,仿佛在确認他的真實存在,“随阿瑪去慈甯宮給烏庫媽媽請安。你多了個妹妹,養在你烏庫媽媽膝下,是恭親王家的長女,如今充作宮裡的格格,你該去見見。”
承祜擡起頭,烏溜溜的大眼睛裡帶着好奇:“妹妹?”
“嗯,妹妹。”康熙的嘴角終于牽起一絲極淡的、幾乎看不見的弧度,“希望她……還有以後的弟弟妹妹們,都能像承祜一樣,平安長大。”
這句話,像是一個沉甸甸的祈願,輕輕落在暖閣寂靜的空氣裡。
梁九功悄無聲息地進來添了熱茶,目光在相擁的父子身上掠過,又迅速垂下。
方才宮外的探子傳來了些信息,此時此刻不便上報,這些關于宮外佟府的風聲,還得等皇上來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