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滿迎着老頭不加掩飾的打量目光看過去,二人打量了對方的長相衣着,忽然二人的目光驟然碰撞,都在不經意間碰撞和移開。
“小女郎,你的消息好靈通,我們黑白學還是首次破例招收女學子,你竟然第一個就到了。”老院長似笑非笑地看了姜滿一眼,有些譏諷意味道。
姜滿不以為意,隻覺得這老院長精力怪好,這麼大年紀了還在學院裡擔任主要職位。
她樂呵呵地回應說:“哈哈,這位老漢說笑了,我家是生意人,來往的客人多,一人說一嘴,這消息可不就傳到耳朵裡了?”
白發院長眸光微閃,想到金翼使前日告知他個任務,一聽招收女學子,他驚得連問了三遍金翼使,這是真的嗎!
主子怎麼會下這樣的命令?他琢磨了好幾天,都沒想明白。
直到今天看到來人,他捏捏手中泛着黃的書頁。很奇怪,主子以前從來沒有下過這樣的命令。
似乎是瞧見他為難,金翼使便提點了一句,主子這幾天失蹤被人所救,救人者是一位姓姜的小女郎。
他問:“小娘子姓甚名誰?”
姜滿覺得面前老者打量太過,令人有些不适。
她答道:“蠻姜豆蔻相思味,桃花流水滿前溪。取其姜滿二字。”
白發院長細品詩句,真是驚唬了一陣。
他點點頭,伸出手在面前木桌子上拍了兩下,外面後者的兩個童子模樣的男童便各捧着木托。
左邊木托上放的筆紙硯,右邊放的正是一本書,上書二字。
姜滿不經意瞥見了木托盤上東西,忽然之間眉目一跳,這本書,藍色的封面,靠近裝訂線的交合空白的地方,寫了書名。
上一世,她也有一本,那本《詩經》是贅婿李漱送給她的禮物。當年她不識字,李漱便圈她在懷,一字一句地教給她聽。
姜滿雖然學習興趣不高,但她的記憶力曾一度很叫李漱震驚。
因她在一個字一個字地學會了以後,無意間念了幾句,李漱還十分驚奇地讓她寫一遍。
她寫出來以後,李漱贊歎說:“我家娘子,不僅天生麗質,更是聰慧非常。若是能一心攻書、日夜苦讀,想來我家日後定能出一位女中諸葛!”
她捂住下半張臉對李漱笑,露出的那上半張臉上,眉眼彎彎,亮晶晶的眼眸,令人移不開眼。
接着,那白發老院長問了姜滿幾個問題,她一一照實回答了,卻見到那年邁的老院長低着眉目,似乎在思量着什麼。
老院長目色不明地看着姜滿,原來,她是個屠戶,竟然身上一點功名都沒有,還是個白身。
十五歲的小女郎,按在大戶人家裡,過不了兩年就要嫁做人婦,為夫家生兒育女了。
可她竟然如此義無反顧進入學堂,莫非挾恩圖報讓他主子為她破例?
如此看來,此女子當真是不可小觑。
若是姜滿有讀心術,聽見眼前這位年近耄耋的老頭的心裡話,說不得要氣笑了。
老院長告訴姜滿,需要她默寫一篇指定的《詩經》中文字,并且需要進行答辯。
姜滿得到準許,落座在老院長的對面。她的面前被兩位書童模樣的年輕人提前擺弄好了筆墨紙硯。
住至于那本藍色封皮的《詩經》此刻正是在老院長手中。
隻見那老院長捧書在手,另一隻手随意翻開一頁,他勾出一抹難以看明白的微笑,和煦地道出了此次考核的題目:“這次的題目是《詩經·采薇》”
然後老院長咳嗽兩聲,左手一支,暗示姜滿快些自便。
姜滿到了點水開始研墨,墨汁漆黑有松香,濃淡相宜,實是一錠好墨條。
她捏起手變那支已經開過鋒的湖州毛筆又把又渾圓轉彈的毛筆一段對着硯台舔了舔,令其喝飽墨水。
落筆之前,事先思量了一番大答題版式,而後才下筆。
隻見她思如泉湧,落筆之間如行雲流水,沒有絲毫間斷,再見拿那手字起落間異常飛揚。
“好了。”姜滿放下了自己剛寫完的毛筆。
一直站在桌子旁邊的書童走上前将她的紙張收起,捧給老院長。
老院長接過,看了,被她一手潇灑恣意,灑脫自然的行書驚到。
好字。
不過……
老院長擡起眼,問她:“為何不寫楷體?楷為萬書之宗,你若參試,最需要改善的便是你這手字的類别。”
姜滿一驚,她的這手字是李漱教的,也隻會這一種字體。
李漱可是元興二十八年的狀元郎,可惜她作為他的妻子,當時在江南照料孩子。
他金榜題名、紅袍加身時跨馬遊街時她沒有看到,那時的他才不是昔年流落桃源的破落秀才,而是春風得意馬蹄疾的如意郎君。
他是讀書人,姜滿雖然自己不喜歡讀書,但是她最喜歡讀書時的李漱。
窗外是連綿的夜雨,屋子隐匿在一片竹林裡,這是當年姜滿為了家裡的生計,從而承包了整片竹林。
她哄睡了幼兒,擡眸往他那邊看一眼,正巧與他的目光相撞。
都已經是老夫老妻了,一個拉絲的眼神,就能察覺到意思。
她走近書桌,他擁她入懷,教她讀書寫字。
她以為李漱作為前世達到了一個讀書人夢想的進士及第,他的字一定很不錯。
皇天不負苦心人,姜滿的行書寫得與他極像,連李漱本人也難以分辨。
“這位考生……”
姜滿被這句話驚到了,她從自己的深陷的思緒中回神,看向目光中帶有探究意味的老院長。
她真誠地說了聲抱歉,又請教了一遍老院長剛才提的問題。
老院長尴尬地複述了一遍。
原來是讓她如果将來香參加考試,就需要在楷書的練習上下苦功夫。
人還怪好的。
姜滿答道:“我從前沒有學過楷體。好,我會用心的。”
然後,這位老院長,讓她講述一番适才默寫的這篇題目背後的故事。
姜滿略略思索了一番,便看着老院長的眼睛回道:“《采薇》出自《詩經·小雅·鹿鳴之什》,講的正是戍邊戰士生活的詩歌。通過描述薇菜的生長,用以暗示時間的流逝,表達了戍邊将士對家鄉的思念,戰争的殘酷。”
“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一段?為什麼?”老院長悠哉悠哉的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