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是綿苑心中如何的驚濤駭浪,也無法阻止失态的發生。
她知道了這個假冒者的姓氏,再結合他們對顧家軍微妙的态度,前後一點都不難産生某種聯想。
肯定是跟顧硯有某種關系的吧!
這無疑讓人感到害怕,她知道的秘密又多了一條,還是如此要命的!
顧寒阙有着匪夷所思的易容術,成為了兵權在握的長宣侯,既然不是圖财,那還能圖謀些什麼?
綿苑隻是個小丫鬟,卻不是對外無知無覺。
她身在侯府,感知得最清楚,小侯爺歸來後門庭熱絡,京城權貴們的各種帖子紛至沓來,為的是什麼,無非是‘權’這一字帶來的。
甚至今日,三皇子和宜真公主都要給小侯爺臉面,與之交好,因為他不僅軍功在世,更是擁有号令三軍的權力。
軍士信服,民心所向。
簡單的八個字就已經囊括了許多,顧寒阙掌握了這些,隻是為了當威風凜凜的大将軍麼?
還是說……要給顧硯報仇?
當年的事情綿苑知道的不多,傳開之後已經是人人唾罵的局面。
鄢國與西蠻開戰,戰火延綿至邊關數城,顧家軍鎮守在前線,那時的軍饷就吃緊了,國庫餘錢不多。
也因為當今陛下登基不久,此前為了奪位又是一番内耗。
種種原因之下,新帝為了鼓舞士氣,做天下人的表率,不聽群臣阻止禦駕親征。
因此,發現顧硯通敵叛國時,新帝身在邊關,立即下了斬殺令,都不必押送罪臣回京三堂會審。
顧硯死了,此事還沒完,黃丘城被燒成一片焦土,除了少數人在顧家軍搶掠之前逃脫,整個城幾萬人死在這場浩劫之中。
這般罪孽深重,才會叫那麼多人恨之入骨,衍生出打硯的行為。
據悉,顧硯對着前來尋求庇護的一群富商起了貪念,把人當肥羊宰,企圖偷摸吞掉他們所有錢财。
結果事情不慎走漏風聲,他們急着殺人滅口,為了搗毀證據還縱火添亂,誰知那日西北風極大,火勢控制不住,最終導緻了焚城。
所謂一步錯步步錯,怕自己成為千古罪人,趁機給敵軍通信,想把黃丘城的劫難推給西蠻背鍋。
顧硯沒能得逞,被新帝斬殺于昆陽。
顧家軍有一部分人不信将軍會做這些事情,不服新帝管教,這期間又鬧過沖突,最終被鎮壓。
黃丘城逃脫出來的幸存者,無不在憤恨辱罵,鄢國内部出現問題,西蠻趁機對周邊幾座城發起進攻,百姓驚慌四逃,所有的恨意都朝着顧硯傾斜而去。
遭受背刺的憤怒,誰都咽不下,綿苑也不能。
那時她雖然年幼懵懂,可周圍逃難的大人都在哭着呼喊:“那是顧家軍的旗幟!”
曾經帶來希望與安定的旗幟,變成了奪命利刃。
“小侯爺為何告知我此事?”綿苑的腦子很混亂。
顧寒阙不答,狹長而深邃的眼眸凝視着她。
恰在這時,管事的把晚膳送到客院來了。
好酒好菜,還有顧寒阙點名要給綿苑的姜奶羹。
席間鬧得不太愉快,但顯然,三皇子絕不想與長宣侯交惡。
顧寒阙讓綿苑坐下吃飯,沒有外人,她不需要自己躲回屋裡去吃。
他仿佛沒有瞧見綿苑揪起的眉頭,修長的身影坐于廊下,望着那黑漆漆的夜色,自斟自酌。
“今夜熱鬧。”
“?”
這時節,連隻螢火蟲都看不見,不知道哪裡熱鬧了。
顧寒阙心情不壞,明天這場狩獵注定無法成行,估摸着淩晨時候,三皇子就該收到手底下人的飛鴿傳書了。
傳來緊急噩耗,就不信他還有什麼興緻玩樂。
除此之外,李扶塵也有所動作。
離京之前給陛下留了一個錦囊,裡面隻有四個字:刀下留人。
應驗的是白日下午那會兒,參與過此屆秋闱的書生聚集在茶肆梧竹幽居,聯名抗議科舉舞弊,集體鬧堂。
他們被以‘聚衆滋事’的罪名給逮捕了,皇帝正想處置領頭者,殺雞儆猴,便看到了錦囊。
很難不驚詫國師的神機妙算,皇帝細思,也不是沒有道理,轉而收起殺機,安撫一二。
否則這群認死理的書呆子,即便是拼命也要據理力争,隻怕會引發更大的禍端。
秋闱放榜不到月餘,就傳出了高價透題的言論,短短幾日傳遍大街小巷,若一味的武力鎮壓,怕是不能服衆。
綿苑看不透顧寒阙,這人宛如一口深潭,叫人看不清底細。
她不知他的思慮,更無法捕捉到他的情緒,既然要喝酒,便一杯杯給他斟滿。
看樣子酒量很不錯,一壺飲盡了,才是微醺模樣。
綿苑打來一盆溫水送進寝屋,自己退到外間去待着。
顧寒阙卸下面具就會安歇,而她也沒忘記出發之前姜涿的交待,得守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