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馬将陸鴻一行三人送回了州衙,鄧通判中途與之分别,原是他攜了包白灼蝦,大醉中嚷着要帶回給娘子享用,怕是暑夏天氣捂壞了,隻好急匆匆回府,留陸鴻一行人自行回州衙了。
崔知州房裡的燈還未滅,朦朦胧胧中留下個伏案提筆的身影。未等陸鴻久留,衙役便引了三人去往落榻之所——是崔知州早已安排了三間廂房灑掃幹淨,專為三人宿下。
陸鴻向引路的衙役道了謝,轉了頭,對張岱青低語道:“張兄,當下我還有一事須外出探查,今夜柳郎中便交給你了,請你,務必要護他周全。”
“陸兄怎忽得如此緊張?可是發現了何事?”張岱青眨巴下眼睛,一把攬過歪歪斜斜的柳懷汀。
這張岱青祖籍濟南府,極善飲,連盡數鬥也不在話下,今夜的幾樽黃酒未能模糊了他的心神。
“當下還未确定,隻是有幾事還需确認,明日天亮之時何人調換了金佛怕是會真相大白了。”
“好,柳兄便交給我吧,”張岱青點了下頭,極其幹脆地答道。他雖與陸鴻為同僚的時間僅有十餘天,但陸鴻此人性情沉穩、觀察細緻,更是聰慧至極,叫他佩服十分,為了這朵“汴京一枝花”他甘願做綠葉。
“注意安全呵~”張岱青關切的聲音飄在空中還未散去,就見陸鴻縱身一躍跳上了房梁。
州衙後院。
陸鴻蹲在房梁上,眼睜睜見那衙役将他與張岱青騎過的兩匹褐色東馬[1]牽進馬廄,栓了缰繩,打了個哈欠,往前院走去。
陸鴻縱身一躍,平穩地落在馬廄外的草堆上,他拍拍粘在罩衫上的草屑,“咯吱”一聲推開了門。
“老伯,鄧通判叫俺來借匹馬,道是京城來人有急事。”
昏黃的油燈下老态龍鐘的馭夫按住木條凳子,緩緩起了身。
“你這個後生,怎地,俺從未見過?”那馭夫上了年紀,一句話頓三頓。
陸鴻早有準備,飛速從懷中掏出鄧通判的官印,捧到馭夫面前:“喏,通判大人的印。”
馭夫猶豫着湊上前來瞅了瞅,卻遲遲未曾拿起那官印,陸鴻怕他起疑,又扯道:“俺是通判娘子的随嫁小厮,老伯未見過俺也是平常。”
這番話倒是打動了這馭夫,他黑中投紅的臉上皺了幾下,扯出個笑,道:“那公子随便挑匹吧。”
陸鴻微微颔首,卻往這馭夫前頭走了兩步,從袖中掏了幾貫銅錢塞到馭夫手心,道:“老伯,在下還有幾件事想問,隻求老伯知無不盡。”
那馭夫喜笑顔開,扯笑的幅度更大了些,好像是怕陸鴻後悔似的,慌裡慌張把銅錢塞進懷裡:“那要看俺知不知道喽。”
“嗯嗯——在下要問的東西,老伯必然是知曉的。”陸鴻又拉過條木闆凳子,一屁股坐在馭夫對面。
二人嘀嘀咕咕,似是聊着何人的八卦,時而開懷大笑,時而垂頭不語。一刻後,不知陸鴻說了些甚麼,那馭夫朝外努努嘴,順着他的目光望去,竟是輛辎車,輪子上還沾了些褐土。
陸鴻走上前去,單膝跪下,趁着昏黃的燈光側過頭去,仔仔細細把木輪連同車轍車轅等等皆一一瞅了個遍,心下倒也有了底氣。
“如此便是多謝老伯了!”陸鴻抱拳行禮,又挑了匹馬翻身便闖進了夜色中。
蒙蒙夜色中,登州城外的礦場倒是人聲鼎沸。矗立着的山腰冶場内,石炭燒得熾烈,惹得鼓風口“轟隆隆”作響,爐膛的火光通明如同白晝,一位位赤膊的壯漢正往外傾倒着金水。
“換——工——來——”
礦上傳來幾聲長鳴,待到一個個皮糙肉厚的漢子接過了冶場的爐膛與鐵釺,赤膊的漢子們濕淋淋地下了工。
金礦冶場爐火不可斷,火熄則凝金廢,加之為維持登州的黃金産量,故而登州金礦采分番服役制,冶場的工匠們輪流負責黃金冶煉的逐項工作。此時,負責鑄金的張環便是衆多下工的工匠中的一員。他膀子寬大,一雙豹眼威風凜凜,隻是臉上紅通通的酒糟鼻減了幾分姿色。張環提起冶場檐下的藤籃,趁着月光摸索出件粗布外褂套在身上,便提了藤籃往山下走。
伏在嶙峋石頭旁的陸鴻待他走遠了,才冒出頭來跟上去。
到登州礦場之前,陸鴻特地問過崔知州,司戶參軍朱颢所言冶鑄金佛的十餘人中領頭者何人,崔知州答曰此人名叫張環,豹眼酒鼻,極好辨識,家住礦場山下的平岚村,離礦場甚近,朱颢這才安排他當爐頭。
那張環順着蜿蜒的山路行了兩裡地,果然拐進了平岚村。有了村中的草屋做掩護,陸鴻緊随其後探頭探腦。
陸鴻見那張環推開栅欄,進了間草屋,便繞到草屋後,趴在窗口往裡瞅。
張環家一貧如洗,牆上掉了大塊的皮,斑駁得很,屋子裡頭沒幾件玩意兒,連點着的燈也用的是雜質最多的豬油,時不時噼裡啪啦地發出爆裂聲與一陣時斷時續的咳嗽聲此起彼伏。他的娘子與一對兒女躺在榻上,一張薄衾勉強能蓋住三人,那娘子正右肘撐榻,半倚半靠在硬枕上穿針引線。
陸鴻聽見幾分打更人的聲響——當下已至亥時。
“咚、咚、咚”,腳步聲漸漸輕下來,張環大步跨進院子,他小心翼翼地撩起隔了外堂與内屋的的簾子,見娘子在納鞋底,一雙兒女已然酣睡,面上隐隐現出心滿意足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