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活動是孩子們的互動環節。十幾個特殊兒童在家長和老師的陪同下,嘗試着各種感官遊戲。溫翎跪在地上,拍下他們專注的表情——捏黏土的小手,觀察萬花筒的大眼睛,随着音樂搖擺的身體...
小森出人意料地擔任了小助手,向其他孩子展示如何用那些溫度變色的蠟筆畫畫。溫翎拍下他指導别人的樣子,與聽證會上那個瑟縮的男孩判若兩人。
"這是我最想記錄的轉變,"她對身旁的俞瑾言說,"不是建築的改變,而是生命的綻放。"
俞瑾言輕輕握住她的手:"所以我們才叫它《邊界》——因為真正的邊界突破發生在人的心裡。"
夕陽西斜,賓客逐漸散去。溫翎和俞瑾言坐在"彩虹教室"的地闆上,背靠背地整理今天的照片和反饋。陽光透過彩色玻璃,在他們周圍投下不斷變化的光斑。
"倫敦那邊來郵件了,"俞瑾言打破沉默,"他們想把我們的模式引入東區的社區改造項目。"
溫翎轉過身:"這意味着我們可能要經常往返英國?"
"如果你願意的話。"俞瑾言的聲音帶着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當然,如果你有其他計劃..."
溫翎笑了,舉起相機拍下他此刻的表情:"我的計劃就是繼續用鏡頭記錄這些轉變,無論在哪裡。"她頓了頓,"尤其是和你一起發現的那些。"
俞瑾言如釋重負地松了口氣,從公文包裡拿出一個牛皮紙信封:"那這個時機正好。"
信封裡是兩張開往蘇格蘭高地的火車票,日期是下個月底。
"你提到過想拍那裡的光影,"他解釋道,"我想親眼看看,是什麼風景塑造了你的眼睛。"
溫翎接過車票,突然想起什麼,從相機包裡取出一個小盒子:"巧了,我也準備了禮物。"
盒子裡是一支限量版鋼筆,筆身上刻着極細的紋路——近看才能發現,那是無數微小的相機和鋼筆交織的圖案。
"邊界系列,"她輕聲說,"給總是能找到連接點的人。"
俞瑾言鄭重地接過鋼筆,陽光下,金屬筆身閃爍着溫暖的光澤。他翻開随身攜帶的筆記本,在新的一頁寫下:"晨光之家,第一個奇迹。更多奇迹,敬請期待。——瑾言&翎"
溫翎湊過去看,發絲垂落在他的手臂上。這一刻,沒有快門聲,沒有筆記,隻有陽光靜靜地将兩人的影子投在"彩虹教室"的地闆上,與周圍孩子們留下的畫作融為一體。
窗外,小森和陳奶奶正在庭院裡收拾畫具。男孩突然擡頭,透過彩色玻璃看向教室裡的兩人,然後舉起自己剛完成的作品——一幅溫翎和俞瑾言背靠背工作的速寫,周圍環繞着彩虹般的光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