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她眼底的星軌 > 第15章 倫敦的雨霧

第15章 倫敦的雨霧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回到酒店時,天已微亮。溫翎小睡了兩小時就起床準備研讨會的材料。雨又開始下,敲打着窗棂,像一首輕柔的前奏曲。

研讨會在皇家藝術學院舉行,到場的多是藝術界和城市規劃領域的專業人士。當溫翎和俞瑾言共同走上講台,投影儀播放出"彩虹橋"項目的照片時,會場響起贊歎聲。

"這不是簡單的建築改造,"俞瑾言用流利的英語闡述,"而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轉變——在非此即彼的二元對立中,尋找第三種可能。"

溫翎則通過照片講述小森的故事:從聽證會上沉默的男孩,到用畫筆表達創意的少年。當她展示那張"魔法開始的地方"——彩色玻璃投射出的彩虹光斑環繞着小森的腳踝——觀衆席傳來一陣低聲的驚歎。

問答環節,一位銀發女士站起來:"你們的合作模式很特殊,攝影師和評論家如何做到如此默契?"

溫翎和俞瑾言不約而同地看向對方,然後笑了。

"我們争吵的次數比合作多,"俞瑾言坦率地回答,"但正是這種碰撞産生了新的火花。"

"就像我們的項目,"溫翎補充,"不是消除差異,而是在差異中尋找共鳴。"

研讨會結束後,幾位當地社區代表邀請他們參觀東倫敦的一個類似項目——将廢棄工廠改造成移民藝術中心。雨中漫步在充滿塗鴉的街頭,溫翎的相機不停工作,捕捉着這座城市的多元與活力。

"倫敦有上百個這樣的'邊界項目',"陪同的社區負責人說,"但很少能像你們的'彩虹橋'那樣,将藝術、教育和社會關懷完美結合。"

傍晚,他們登上了倫敦眼。雨霧中的城市全景緩緩展開,泰晤士河像一條銀色的緞帶。溫翎靠在玻璃艙壁上,俞瑾言站在她身後,兩人的倒影與城市的天際線重疊在一起。

"看,"俞瑾言指向東南方,"那裡是舊碼頭區,現在改造成了金融城和新藝術區的交界處。"

溫翎順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新舊建築和諧共存,就像他們的"彩虹橋"。她突然轉身,舉起相機拍下俞瑾言在雨霧背景前的側臉:"《評論家與他的城市觀察》。"

俞瑾言沒有像往常一樣推辭,而是坦然接受了這個鏡頭。在三百米高空,在雨霧籠罩的倫敦上空,他們之間似乎達成了某種新的默契——不再隻是工作夥伴,而是生命旅程中不可或缺的同行者。

回到地面後,溫翎在紀念品商店買了一枚銅質書簽,上面刻着王爾德的名言:"我們都處在溝渠中,但有些人卻在仰望星空。"

"給林教授的禮物,"她向俞瑾言解釋,"沒有她的專業支持,'彩虹橋'不可能成功。"

俞瑾言則選購了一盒彩色鉛筆:"給小森的,英國藝術家手工制作的,能畫出更細膩的溫度變化。"

最後一晚,他們冒雨去了貝克街221B。福爾摩斯博物館已經關門,但溫翎還是拍下了雨中亮着燈的窗戶。回酒店的路上,兩人共撐一把傘,俞瑾言的手自然地搭在溫翎肩上,為她擋住大部分風雨。

"下周回去就要忙中心開幕的事了,"溫翎說,"還有《邊界》畫冊的最終校對。"

"嗯,"俞瑾言應道,然後頓了頓,"我在想...等這些告一段落,我們或許該休個長假。"

溫翎擡頭看他,雨滴落在他的睫毛上,像細小的鑽石:"去哪裡?"

"你決定。"他的聲音在雨聲中格外溫柔,"帶着你的相機,我帶着筆記本,去發現新的邊界。"

酒店門前,溫翎停下腳步,在雨中拍下最後一張倫敦的照片——路燈下,他們的影子交融在地面的水窪裡,模糊而溫暖。這座城市給了他們不僅是專業上的認可,還有關于未來的無限可能。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