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地心歸途 > 第97章 土爰稼穑,載物生化

第97章 土爰稼穑,載物生化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根據宋璞帶進來的關于坑洞底部現存植物的研究分析,和骞得到了幾個重要信息,坑洞底部都是不需要任何光合作用就能生存的植物,缺乏葉綠素,因為常年在有陰暗潮濕下生存,如果移植到蟻村也很有可能死亡,故此蟻村的種子實驗室在正在打造一片能讓他們活下去的環境。

除了那些會發光的熒光小菇,還有白色水晶的植物,其實也是屬于蘑菇的一種。在目前這種極端環境下,能生存下來的植物幾乎為零,就算以前生長的環境再陰暗潮濕,也依舊無法完全适應黑暗。

但有一定讓人意外的是,發現了已經幹了的地衣痕迹。

“嚴格來說,地衣不算是植物,它是一種共生複合體。”宋璞指着那塊像是死去的地衣說,“所謂共生,就是互相給對方提供營養,要以一種合作的形式在極端環境下才能得以生存。”

“地衣的生存主要是通過藻類進行光合作用時為真菌提供有營養,而真菌可以從外界吸收水分和無機鹽,讓藻類細胞不會被強光直射而死亡。”

“雖然是共生,但真菌和藻類二者并不對等,受益者更多的是真菌。”

地衣是來自億萬年年最低等的陸地生物,可以生活在最貧瘠的環境中,他們是自然的先驅者,世世代代為其他生物創造賴以生存的環境。

“你是說,”和骞用照明燈在照着那個發現地衣的石縫,“地衣實則是需要光合作用的生物?”

“他們本是共生體,也可以這麼說,”宋璞知道他要這麼問。“它雖然耐寒耐旱,但他對空氣要求非常高,不耐大氣污染。”

但目前隻是發現了它的屍體。

“還有一個重要的發現,”宋璞看着和骞說。

“什麼?”

“根據查到的資料顯示,之前在某博物館裡,有一株放了15年的地衣,在遇上水之後出現了複活的現象。”

和骞久久沒能說出話來,這個生物給了他内心強大的震撼,如果能死而複活,那麼···

“所以,”和骞有一個大膽的想法,“如果我們把這一塊附在岩石上的地衣帶回蟻村,是不是也能将它複活?”

“正有此意。”宋璞說着彎了一下眼睛。

這是目前為止,為數不多的好消息。

如果地衣能複活,它所帶來的生态系統必将會影響現下的生态環境。

“但有一個問題,”宋璞說,“地衣對空氣質量要求非常高,即使是能在蟻村複活生長,但依舊上不了地面。”

地面空氣裡有多達一百多種有害物質,還有高輻射帶來的重金屬。

“你··”和骞欲言又止,不知何時,面前這個人已經完完全全的憂他所憂喜他所喜。“有什麼想法嗎?”

“現在的地面環境不适宜任何生物生存,”宋璞搖搖頭說,“但,我們可以創造。”

和骞對創造一詞頗為興趣,他問“怎麼說?”

“創造出滿足生物生存的基本要素。”

空氣,陽光,水源,食物,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不過現在條件還不成熟。”宋璞補充道:“他們之間看似獨立,實則緊密相連,而且還差一個重要元素。”

“土壤。”這跟和骞的想法不謀而合。

土壤可以孕育轉化一切。

幹淨的空氣,需要植物的光合作用,而植物的生長則少不了土壤和水分的參與,結出果實後供人類食用,人類要從植物果實中獲得營養,就得維持好空間與環境。

就像藻類與真菌的共生關系,彼此生存,為彼此提供營養達到共赢,但如果讓它們分開,真菌會死亡,而藻類會繼續存活。

但他們仍然沒有關于土壤的發現。

和骞緩慢站起來擡頭往洞口的方向看去,通過秦樓一隊在上面的考察和挖掘,隻獲取了一部分能再利用的土壤,因那塊巨石帶出來的土壤為數不多,後面因空氣中的污染物質自然沉降,大部分土壤都被完全污染不再适合植物種植。

和骞他們在洞底也沒有找到土壤。

事情又再次回到原點。

他們清點了一下現在洞底内的所有現存生物,要将他們全數帶回蟻村,無論人類是否需要他們,又或者它們對于地面循環系統是否有所幫助,它們都不再适合呆在這裡,沉降下來的污染物質越來越多,而且離底部越來越近,如果它們不去蟻村,在這裡也隻是等死。

将所有采集工作安排好後,大家各司其職行動起來,最大的難點是斜插在石縫的那根腐朽的樹幹,和石縫中地衣的屍體。

那根隻有半截的樹幹露在石縫外面的長度不多,無論是沿着石頭邊緣鋸下帶回,還是強行從石縫中抽出來,都會損壞往石縫中延伸的熒光小菇本體和它的生态系統。

要想完好無損地将這塊腐木帶回,隻能鑿開半邊岩石。

“讓秦樓遞工具下來,将這兒鑿開,”和骞蹲下身對岩石查看一番後,指着一塊兒稍微松懈的岩石說,“盡量全部帶回。”

而另外一邊離這塊腐木大緻十多米地方,是那塊生長着地衣的石縫之地,宋璞蹲在那裡好久,那塊石縫後端是延伸的,宋璞猜測,地衣能生活在這裡,或許這裡會有微光照進來。如果要将地衣完整帶回,隻能連着這塊石闆完整帶回,這樣工程量非常大,而且難。

他從旁邊撿了一塊尖一點的石片,用尖端觸碰地衣周圍的岩石,用力劃拉幾下,岩石表面瞬間起了幾道深深的劃痕,這些岩石并不堅固。但石縫狹窄,不能用太過粗的工具,也不能用太過猛的力道。

宋璞又在周圍找了幾遍,沒有找到合适的石片,他想起那個叫連鶴的人,從高處墜落後,那個碎裂的樣本箱····

他靈機一動,然後興奮地跟什麼似的猛地站起來,全然忘記自己在這裡蹲了多久,頓時頭暈目眩,腳步不穩往後方倒去,但身體沒有如心中擔心的那樣着地,和骞順利的接住了他,就像是一直都站在他身後的守着他似的。

和骞有一個對宋璞來說很神奇的特質,但凡宋璞遇到點什麼危險,和骞總是能及時出現。

他很想問和骞是怎麼做到的,他們相隔十多米的距離呢。

這讓他又想起在榕水村的經曆火災時,他原本是想去參與救援,但被突然出現的和骞阻止,并且在房屋垮塌的瞬間,将他整個人用氅衣攏進懷裡。

宋璞站穩後說了聲謝謝,又問他“什麼時候來的這兒”

“剛剛。”和骞說。

其實和骞來這兒有一會兒了,看他一直蹲在地上,用石片在石壁上劃拉,跟那些在遊樂場玩沙子的小朋友無異。

所以他沒有打擾,但事後少不了一頓唠叨:“你興奮什麼呢,蹲久了會腿麻,起身動作太快腦子缺氧會頭暈,我要是沒有在你後面,此時你的腦袋都···”

“跟我來。”宋璞抓過他的手腕,徑直把他往連鶴墜落的方向帶去。

“···”和骞有些懷疑,宋璞是不是嫌他唠叨了。

等宋璞給他講完怎麼取那塊岩石之後,和骞也能理解他剛才為什麼會那麼興奮。

連鶴的屍體還沒被運走,他還是那樣躺在那兒,這地下連塊白布都沒有,無論何時看去,都如同剛墜落下來時那樣。

宋璞取下了幾片樣本箱碎片,那一簇熒光小菇依舊在他的臉上,像生了根。

秦樓派人将工具送下來了,和骞到那根位于西南角的腐木的地方進行鑿開岩石的工作,宋璞則走到另一端去取地衣那塊岩石,兩邊同時進行。

天坑底部黑的可怕也靜的可怕,但他們已經完全接受了這樣的黑暗,不久前這片洞穴迎來了人類的造訪,叨擾了這麼久仍不罷休,但它也深知,如果沒有這些人類,随着那塊巨石的離開,這裡的生物終究會走向滅亡。

它們應該被帶走,去延續物種,感染生态,創造奇迹。

就如同天地初開時,在那片混沌的分不清天地之時,這些物種的誕生和孕育将天與地分開,從此在天與地之間形成了不可消滅,不可替代的橋梁,創造了一片适應所有生物可生存的空間。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