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生宙 > 第55章 第五十五章 消失的航班

第55章 第五十五章 消失的航班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他們或是丈夫、父親、兒子、兄弟、鄰居、同事,她們或是妻子、母親、女兒、姐妹、鄰居、同事,但是墨涵沒有任何罪惡感,她隻有快感,殺戮的快感、死亡的快感、恐怖的快感。

這時候的墨涵一邊欣賞自己的破壞成果,一邊操縱飛機繼續飛行。她控制着飛機在黑色的夜空裡,盡情的翺翔,這時候的墨涵感覺自己就是一隻巨大的、自由自在的空中雄鷹。她享受着這鐘控制的滿足感。

飛機整整飛行了七個小時,離開馬六甲以後,墨涵一直往南印度洋那個方向飛,而不是往亞洲大陸飛。因為墨涵早就查明,南印度洋方向更加難以發現。那片地區非常空曠,隻有空空的印度洋,平時人就幾乎不關注。

在最後一個半小時期間,轉向了三次,墨涵覺得有點勞累,就把飛機暫停在南海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

3月9日,墨涵意猶未盡的又将OL750開了兩個小時,北京時間早上8點,飛機燃油耗盡,在南印度洋一個不為人知的海區墜毀。平均水深3890米的印度洋,飛機掉到5000米以下去了都不奇怪。這片海區平常飛機、船隻經過的都很少,各國也無處可以搜索。最後,可能幾十年、幾百年都發現不了,墨涵就這樣确立了她在破壞史中的宗師地位。

得知消息後,中方□□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外交部和我有關駐外使領館加強與所在國有關部門的聯系,密切關注搜救進展情況,全力做好應急處置和中國公民善後工作。

中方最高領導強調:牽挂岸航失聯乘客;急切盼望好消息,哪怕是一丁點好消息;目前到達相關海域的有8艘中國艦船,還有一艘正在駛向相關海域,而且我們還動用了十顆衛星進行信息技術支持,隻要有任何疑點都不能放過;中國政府啟動了全面應急和搜救機制;要求有關方面加強協調,一定要查明原因,找到岸航的失聯航班,妥善處理好相關各方面的事宜;隻要有一絲希望,我們絕不放棄搜救!

中國交通運輸部、中國民用航空局等有關部門立即啟動了應急機制。中國交通運輸部南海救助局的兩艘搜救船已分别于北京時間2024年3月8日早上10點49分、11點30分從西沙、海口出發前往南中國海開展搜救。波音公司也對此事件表示關注,并同時強調波音777飛機的安全性。

連日來,中國、奧萊岸、越南、美國等十餘國家集結力量展開搜救,但仍無确切信息。與這場國際大搜救同步,漫天亂飛的流言引發重重猜疑。搜尋時間持續了1046天,覆蓋12萬平方公裡的海底區域,總共耗資1.6億美源,搜索行動于2027年1月停止時,除在印度洋沿岸多處發現被沖上岸的三塊飛機殘片外,沒有找到這架飛機的下落。

在漆黑的海底尋找岸航OL750到底有多難?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發表文章說,海水深度是最大的考驗,在4500米深的海底,巨大的水壓能夠摧垮所有物體。文章首先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想象一個人站在高山之巅,想尋找山下的一個手提箱,四周是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這就是岸航OL750航班搜尋人員嘗試了一個多月的工作。

人們花了近70年才發現泰坦尼克号的殘骸,直至今日,它還靜靜地躺在3800米深的海底。2009年,載有228位旅客的法航447航班墜毀。調查人員用了大約兩年才确定飛機殘骸和黑匣子位于平均3000米的海底。

OL750的真相可能還停留在“黑匣子”裡,和飛機殘骸一起躺在某個海底深處。但它帶來的遺産将深遠影響以後的航空業發展。

OL750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全球的關注,聯合大搜索,更給遇難者家屬帶去了焦灼、憂慮、悲痛……多少個日日夜夜,多少人為這架飛機牽腸挂肚,多少人為這些鮮活的生命祈福。

遇難者家屬永遠不會放棄一絲希望。

黃岡市民于潔在這之後一年又一年一直等待着丈夫回家的那一天,她堅信丈夫還活着,正過着魯濱遜漂流記中的日子。

“我最開始以為十天,最多半個月就可以找到,沒想到四年了還是一點音信都沒有,不管怎麼樣,我相信我老公一定會回來。”于潔若有所思,思緒似乎還停留在飛機出事前那個百花盛開的春天。

OL750遇難時,于潔剛剛與老公結婚一個月,本有一段美好的未來在等待着他們,但那場衆所周知的災難吞噬了一切。“我當時蜷縮在一個角落裡,不停的哭,哭到抽泣,那種無助你永遠體會不到,我嘗試冷靜下來,但我做不到。”于潔一直沒有忘記,當時的痛徹心扉。

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于潔患上了重度抑郁,體重驟減不足70斤,直至多年後才有所好轉,因為那時的她已經将等待與生活完美融合。

像于潔一樣“癡心人”的還有很多,琅琊市民文成,岸航家屬圈中的“名人”,前前後後接受過多少家媒體的采訪連他自己都記不清了。

“我兒子沒死,隻是出差了還沒回來。”這是文成對所有媒體都要說的話,并不斷強調隻要沒有死亡證據,人就沒死。

2024年3月8日,文成開車送兒子文立到火車站,而這也是父子見的最後一面。

“兒子跟我說奧萊岸有個好地方要從那開展業務,我當時不知道奧萊岸在哪。”

後來為了找尋兒子的下落,他與老伴兒去了陌生的奧萊岸不知道多少次。

“現在我電腦用的特别溜,以前打印個材料都得找兒子,現在連飛機構造都懂了。”

為了找到兒子的下落,年過花甲的文成開始學習英語等知識,甚至将波音公司告上法庭。

在飛機失事後的一千多個日夜裡,李芝從未放棄過尋找自己女兒的下落,她在河南和北京兩地間往返了80餘次,平均每個月2次。

外交部、民航總局、大使館……隻要能問詢的地方,她都跑遍了,“我日夜期盼,就是想要一個準信,想要回自己的女兒”。

“好好的一個人坐了一趟飛機就沒了。”時至今日,李芝依然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夠平安回家。

時間可以沖淡一切,但OL750帶給生者的痛苦可謂刻骨銘心,哪怕是飛機失事前的點滴瞬間都被他們記得清清楚楚。

岸航失事後麗都飯店就是人間地獄,崩潰的、休克的、送醫院搶救的、互相抱頭痛哭的,是想象不出的慘痛。

也許最讓遇難者家屬放不下的是,他們始終沒有得到真相,沒有得到答案,之後的很多很多年,他們還是在尋找,在期盼。

逝者已矣,最令人牽挂的便是家屬。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