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的目光掃過全場:"正方所描繪的美好場景,實際上是理想狀态。現實中,低空旅遊很可能停留在'景點打卡'層面,難以産生實質性經濟拉動。"
接着,他轉向工業應用場景:"關于無人機工業巡檢,這确實是一個相對成熟的應用,但恰恰是因為成熟,它的增長空間已經趨于有限。"
楊光舉例說明:"南方電網的無人機巡檢項目實施多年,确實提高了效率,但其經濟價值主要體現為成本節約,而非産值增長。對電力企業而言,無人機巡檢隻是替代人工巡檢的工具,不會因此大幅增加投入或創造新價值。"
他進一步指出:"從産業鍊角度看,工業巡檢所需的無人機多為成熟産品,市場競争已十分激烈,利潤空間有限。樂清即使發展這一領域,也難以形成差異化優勢,更難以帶動相關産業升級。"
楊光的第三個切入點是物流配送:"正方提到的無人機物流确實前景廣闊,但目前主要集中在特定場景和短距離配送。即使是美團、順豐這樣的巨頭,其無人機配送業務仍處于戰略投入期,尚未實現盈利。"
他分析其中的關鍵制約因素:"無人機物流面臨的核心挑戰是成本效益比。當前階段,除特殊場景外,無人機配送的單件成本仍高于傳統配送方式。這導緻其應用主要局限于高價值、時效性強的小件物品,難以支撐大規模商業運營。"
楊光質疑道:"樂清雖有山區和海島,但交通網絡已相對完善,能夠真正發揮無人機物流優勢的場景有限。在這種情況下,無人機物流很難形成足夠規模,更難以成為經濟增長點。"
關于應急救援場景,楊光則提出了更為深刻的思考:"應急救援無疑是低空飛行器的優勢領域,但其本質是公共服務而非産業發展。雖然可以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但其經濟拉動作用非常有限。"
他引用數據支持:"以蘇州的AED救援無人機為例,這類項目多由政府财政支持,很難形成自我造血的商業模式。從産業經濟學角度看,這類應用更接近于城市基礎設施投入,而非能夠持續帶動GDP增長的産業。"
楊光總結道:"綜合以上分析,盡管正方提出的四大場景各有可取之處,但都面臨規模化、商業化的嚴峻挑戰,難以形成足夠的經濟體量。以樂清市2022年超過3000億元的GDP規模為參照,即使這些場景全部落地,其産值貢獻也難以超過GDP的1%,遠不足以被稱為'經濟增長極'。"
最後,楊光抛出一個更具戰略性的思考:"我們還需要從區域協同與競争角度看問題。在省域層面,杭州、甯波等城市在低空經濟領域已先行布局,掌握核心資源;在市域層面,溫州主城區也在積極推進相關項目。樂清作為縣級市,若貿然将有限資源投入低空經濟,很可能陷入'小而全'的困境,難以形成真正的競争力。"
他建議道:"對樂清而言,更明智的選擇是在區域分工體系中找準定位,聚焦最具優勢的細分領域,如低空裝備電氣配套等,而非追求全産業鍊布局。這樣才能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避免産業同質化競争。"
楊光總結道:"因此,我方認為,低空經濟對樂清而言應是産業轉型的一個方向,而非經濟增長的主引擎。樂清應當保持戰略定力,立足電氣制造等優勢産業,在鞏固提升傳統優勢的同時,審慎布局低空經濟等新興領域,實現多元化、可持續發展。謝謝!"
楊光的發言同樣博得了熱烈掌聲。他的分析深入細緻,将辯論從概念層面引向了更具操作性的政策研判,展現出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深刻理解。
黃教授看向評委席上的溫州市發改委張主任,兩人交換了一個會意的眼神。這場關于場景應用的辯論已經超越了簡單的正反立場,上升到了區域發展戰略的高度,為樂清市的實際決策提供了有價值的思考角度。
場下的樂清市工信局代表劉科長正在認真記錄兩位辯手的觀點。這些關于具體場景适用性和落地路徑的分析,對他們即将啟動的低空經濟調研工作提供了重要啟示。
随着第三輪辯論結束,整個會場的讨論熱度達到了新高。觀衆們三三兩兩地交流着各自的看法,有人認為正方的場景分析更具想象力,也有人認為反方的現實約束分析更為理性。
主持人陳靜微笑着宣布:"第三輪辯論到此結束,讓我們休息五分鐘,準備進入更加精彩的第四輪辯論。"
在休息時間,黃教授站起身來,走到講台一側的飲水機旁倒了杯水。溫州市發改委張主任也跟了過來。
"黃教授,這些學生的辯論水平确實令人印象深刻啊。"張主任感歎道。
黃教授微笑着點頭:"是啊,他們不僅掌握了理論知識,還能結合具體場景進行深入分析,确實難得。特别是剛才兩位三辯的交鋒,既有高度又接地氣,對我們的實際工作很有啟發。"
張主任若有所思:"确實如此。正方提出的四大場景很有想象力,反方對規模化落地的分析也很中肯。這正是我們在制定樂清低空經濟發展規劃時需要平衡的問題——既要有前瞻性,又要考慮可行性。"
黃教授點點頭:"我相信,通過這樣理性、專業的讨論,樂清的低空經濟發展道路會越走越清晰。期待下一輪辯論能帶來更多啟示。"
兩人碰了碰杯,回到各自的席位。會場内的嘈雜聲逐漸平息,所有人都在期待下一輪更加激烈的思想交鋒......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