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内瓦湖畔,聯合國歐洲總部大樓内燈火通明。"全球法律科技治理峰會"正在這座見證無數國際協議誕生的曆史建築中舉行。來自全球各地的政府代表、國際組織官員、科技巨頭高管和學術領袖齊聚一堂,探讨人工智能對法律體系的革命性影響及其治理框架。
黃胖胖和李明軒作為特邀嘉賓,将在今天的中國專題分論壇上聯合主持"中國法律AI創新模式"研讨會。這是兩人自北京論壇後的首次國際合作,也是中國法律科技企業和學者集體亮相國際舞台的重要機會。
清晨,黃胖胖在酒店會議室與中國代表團成員做最後準備。除了李明軒,參會的還有DeepSeek法律合規全球副總裁王立新、智法網創始人陳明遠、北京大學法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張鵬、最高人民法院信息技術處副處長劉建華等重量級人物。
"今天的國際舞台非常重要,"王立新環視衆人,"我們不僅代表各自機構,某種程度上也代表中國法律科技的創新形象。目前各國在法律AI治理方面存在明顯分歧,今天将是我們展示中國模式特色和價值的關鍵時刻。"
張鵬補充道:"根據議程,上午歐盟代表将介紹《AI法案》框架,美國代表将分享其'軟監管'路線,午餐會有聯合國數字合作特使發表主旨演講。我們的分論壇安排在下午,将面對各方關鍵人物。"
劉建華提醒:"我們應該展現團結一緻的形象,但同時也要尊重各自立場的差異。畢竟,中國模式本身也在探索中,并非鐵闆一塊。"
黃胖胖點頭贊同:"多元統一正是我們的特色。今天的分論壇,我們既不是來單純推銷中國方案,也不是來被動接受西方标準,而是要展示一種開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治理理念,促進真正平等的對話與合作。"
會議開始前,黃胖胖和李明軒在聯合國大樓的走廊碰面,兩人對各自的發言進行了最後協調。走向會場時,他們遇到了一位意外的熟人——辯論賽上的評委、現任歐盟數字治理專員瑪麗亞·加西亞。
"很高興在這裡見到你們,"加西亞熱情地打招呼,"我很期待下午聽到你們的分享。歐盟和中國在數字治理領域存在諸多分歧,但也有合作空間。希望今天的對話能夠增進相互理解。"
上午的會議如期進行。歐盟代表詳細介紹了《AI法案》的風險分級監管框架,特别強調了AI法律工具作為"高風險系統"的嚴格監管要求;美國代表則闡述了以行業自律和有限幹預為核心的"軟監管"路線,強調創新優先和市場主導;此外,還有來自日本、印度、新加坡等國的代表分享了各自的治理實踐。
盡管表達方式各異,但黃胖胖敏銳地注意到一個共同趨勢:各國都在強調本國模式的合理性和普适性,試圖将自己的治理理念塑造為全球标準。這種隐性的規則競争背後,是全球數字秩序的重塑與權力再分配。
午餐會上,聯合國數字合作特使卡爾·比爾特發表了題為"數字時代的全球治理挑戰"的演講,呼籲各國超越地緣政治分歧,共同構建包容、公平、可持續的數字治理框架。這一願景雖然美好,但現實中的分歧與競争卻日益加劇。
下午兩點,中國專題分論壇準時開始。會議室座無虛席,除了各國官方代表,還有衆多跨國律所合夥人、科技企業高管和國際媒體記者。黃胖胖注意到,歐盟數字治理專員、美國商務部技術顧問、世界知識産權組織技術創新部主任等重要人物都在現場,顯示出國際社會對中國模式的高度關注。
作為分論壇主持人,黃胖胖簡要介紹了議程後,開門見山地切入主題:"全球法律AI治理正處于關鍵形成期,各種模式競相發展。今天,我們不是來宣講單一标準或普适方案,而是分享中國在法律AI領域的獨特探索和實踐智慧。我們相信,多元共存、交流互鑒才是全球治理的正确路徑。"
李明軒接着補充:"中國的法律AI實踐兼具傳統法律智慧與現代技術創新,形成了獨特的發展路徑。今天,我們将從技術架構、法律框架和治理模式三個維度,展示中國模式的特點及其對全球治理的潛在貢獻。"
首先發言的是DeepSeek法律合規全球副總裁王立新,他以歐盟案例為切入點,分享了中國AI企業的全球化經驗:"對中國企業而言,全球化不是簡單的技術輸出,而是一場深刻的跨文化對話。我們正在實踐'技術普适性與法律多樣性的動态平衡',通過差異化架構設計和文化嵌入式開發,實現跨法域的價值共創。"
随後,智法網創始人陳明遠展示了中國法律AI的技術創新:"我們開發的'法律知識圖譜+神經符号推理'混合架構,有效結合了中國傳統法律推理模式與現代AI技術。這一架構在處理中國特色法律問題時,準确率提升了32%,尤其在涉及社會調和與整體利益平衡的案例中表現突出。"
他進一步解釋:"這種架構設計不僅是技術選擇,更反映了法律文化的深層次差異。西方法律思維偏向權利本位和二元對立,而中國法律傳統更強調整體協調和多元平衡。我們的技術創新正是基于對這種文化差異的深度理解。"
北京大學法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張鵬則從學術角度分析了中國法律AI的理論基礎:"中國法律AI發展遵循'三同步'原則——技術創新、法律适應與倫理引導同步推進。這不同于西方普遍采用的'技術領先、法律跟進'模式,體現了中國特色的整體性思維和系統性方法。"
最高人民法院信息技術處副處長劉建華分享了中國司法AI應用的實踐案例:"從2017年'智慧法院'建設啟動至今,我國已在全國3500多家法院部署了AI輔助系統,覆蓋案件事實甄别、類案檢索、裁判文書生成等環節。這些系統始終堅持'人機協作、法官主導'原則,将AI定位為輔助工具而非決策者。"
他特别強調:"中國司法AI的獨特價值在于'普惠性'與'适應性'的平衡。一方面,通過标準化流程和智能輔助,顯著提升了基層司法效率,促進了司法資源均衡;另一方面,我們注重保留地方特色和個案裁量空間,避免機械司法。這一平衡對于幅員遼闊、情況多樣的國家具有特殊意義。"
主題發言結束後,黃胖胖和李明軒一同登台,向國際聽衆介紹"中國法律AI治理的理論框架與未來展望"。黃胖胖首先概述了中國特色治理模式的核心特征:"中國法律AI治理模式可概括為'四位一體'框架——技術自主、安全可控、創新驅動、倫理為先。這一框架既尊重中國的發展階段和戰略需求,又吸收了全球治理的優秀經驗。"
李明軒補充了具體機制:"在實操層面,這表現為'分類分級、協同治理'的具體路徑。我們根據AI系統的應用場景和風險等級,采取差異化監管策略;同時建立政府引導、行業自律、社會監督、司法保障的多元協同機制,形成治理合力。"
黃胖胖進一步闡述了中國模式對全球治理的潛在貢獻:"中國法律AI治理的價值不僅在于解決自身問題,更在于為全球治理提供新視角和新方案。特别是在三個方面:一是發展中國家的技術賦能路徑,二是法律文化多元性的技術表達,三是整體性風險防控的系統方法。這些經驗可能對構建更包容、更平衡的全球治理體系有所啟發。"
主題分享後,現場進入開放讨論環節。國際聽衆提出了一系列尖銳問題,考驗着中國代表團的應對能力。
歐盟數字治理專員瑪麗亞·加西亞首先發問:"中國模式強調技術自主和安全可控,這是否意味着支持數據本地化和技術壁壘?這種做法如何與開放創新和全球協作相協調?"
王立新回應:"'技術自主'和'開放創新'并非對立概念。中國主張的是在開放合作基礎上的自主可控,而非封閉自我循環。具體到法律AI領域,我們支持在尊重數字主權的前提下,探索'可信數據流動'機制,如聯邦學習、隐私計算等技術方案,實現數據保護與價值共享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