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紅樓]首輔賢妻珠簾後 > 第9章 關情脈脈

第9章 關情脈脈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有了明确的地址,莊叔與遊七,很快将李家父子請上船來。

主診的是前太醫李言聞,他伸手按在顧璘的右手脈上,凝神細診了片刻,方換過左手,調息至數後,撚須道:“顧大人這是心脾陽虛,以緻氣血運行無力而暈厥。需要宣肺散寒、通暢氣機。”

他從藥箱中取了銀針,在顧璘身上幾處穴位上,施了一套益氣補血的針法。收針之後,顧璘就悠悠轉醒了。

顧峻一面抹淚,一面膝行至父親床頭,拉着他的手:“爹,您好點兒了嗎?”

“阿峻,爹爹沒事……”顧璘掙紮着想要坐起,劉嬷嬷忙将一個大迎枕墊在他腰後。

李言聞拱手道:“顧大人長行江上,寒邪侵體,身體失于調養,這病與性命無妨礙,需以補脾養心之藥服之,十日方可痊愈。”說罷提筆寫方,遞與兒子按方配藥。

顧璘颔首道:“有勞大夫了。”

李時珍在藥箱裡找了片刻,對父親說:“白芷、紫蘇都有了,還少一味半夏。不如我同顧大人一路北上,到九江再把藥配齊了。”

李言聞回頭冷笑道:“你何不跟去金陵再配藥呢?藥就在箱子裡頭,乖乖拿出來吧。”

見父親拆穿了自己的小心思,李時珍低頭道:“兒子這就去煎藥。”

李言聞才歉聲對顧璘道:“犬子無狀,讓大人見笑了。自他十四歲考中秀才,兩次鄉試不第。又不肯被我拘在家中讀書,非要跋山涉水四處采藥。方才他起心動念,想借陪護大人之意,溜去外省。”

黛玉當即明白了李言聞的言外之意,民間大夫地位低下,生活清苦。李言聞從太醫院緻仕後,便不想讓兒子李時珍行醫研藥了。奈何兒子聰明異常,偏生不熱衷科舉,一心鑽研醫術。

想起李時珍後來曆時二十七載,三易其稿編撰出聞名天下的藥學巨著《草木綱目》,其偉大之處無可取代,不比做一時官吏強。

黛玉便對李言聞道:“範文正曾言:不為良臣,便為良醫。良臣治國弊,良醫療人疾。而人又為國之本,小女倒是覺得大明良臣滿朝,良醫卻很少。

而況學醫的好處頗多,張仲景曾言:上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小李公子懷仁人之心,立志懸壺濟世,難能可貴,隻要矢志不改,将來也必将大有作為,名垂青史。”

顧璘撚須一笑:“林姐兒說得好,醫儒同道,善莫大焉。”

聽到顧巡撫贊同的話,李言聞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且不說平頭百姓了,大明皇帝自宣宗以下,到武宗,就沒有活過不惑之年的。若大明良醫濟濟,杏林繁茂,何至于皇權頻疊動亂如此?

見一個半大的小姑娘聲援自己,蹲在紅爐前扇風煎藥的李時珍回過頭來。

愕然道:“細伢,原來是你呀!上回給你的膏藥好用吧!”

黛玉疑惑地眨了眨眼,聽到“膏藥”一詞,才想起這個李時珍,原來就是當日萍水相逢,問疾贈藥之人。正欲與他搭話,忽見張居正轉身向他道:“東璧兄别來無恙啊!”

李時珍恍然一笑:“張解元!”

李言聞聽說這位長身玉立的少年,就是十三歲的解元郎,不由打量起他來,目露贊許欽羨之色,“李某聽犬子講,鄉試期間與解元郎比舍而居,今日一見,果真是随珠荊玉,翩翩少年。”

張居正謙和笑道:“李太醫過獎了。”

原本莊叔送上診金,李言聞便要告辭的,見兒子背着藥箱,一步三回頭的樣子,顯然并不願意回家讀書,還是想鑽研醫藥。

他踟蹰了半晌,又轉身拱手對顧璘道:“顧大人,在下有個不情之情。小犬在家中無心讀書,欲往蕪湖、應天一帶采藥,可否請大人攜帶他一路?小犬也可随行,為大人調養身體,祛病斷根。”

“父親?”李時珍見父親改了主意,竟親自為自己求人,心中不由動容。

顧璘欣然颔首道:“如此甚好,本官亦有此意。”

“多謝父親成全!”李時珍難掩喜色。

李言聞将臉一肅道:“這一路你務必要好好照顧大人,閑暇之餘多向解元郎請教,争取三年後再一舉中第,也了卻老夫一樁心願。”

李時珍滿口答應下來。

自打李時珍上船後,黛玉就對這個聞名後世的醫聖親近有加,一口一個“李大哥”地叫着。

他癯然清瘦,骨相似竹,但是精神飽滿,溫潤和藹。讓人一見就心生信賴。對于黛玉這種,從前久病難愈之人,遇見賢術良醫,自然越發心生好感。

而況她一個孤女,要想在大明立足,乃至為國家長治久安,貢獻一點綿薄之力,在沒有人能庇護她一輩子的情況下,隻有想辦法讓自身強大起來。

第一要務,就是需要一副更健康的身體,若是能趁此機會,學一點醫術傍身,尋常傷風小疾,也不必請醫延藥,興師動衆了。

念頭一起,黛玉就帶着紫鵑、晴雯二人,整天跟在李時珍身後轉悠。

李時珍也不藏私,奈何手頭沒有醫書,便由淺入深地,先從望、聞、問、切四診法教起。

在此過程中再輔之講授,陰陽五行、氣血津液、髒腑經絡等理論要點。

脈診免不了肌膚相觸,黛玉趁顧璘病弱之際,表達自己“欲療親疾”的迫切心裡,在還深究不了“男女大防”的年紀,抓緊學習。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