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紅樓]首輔賢妻珠簾後 > 第4章 為他改命

第4章 為他改命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顧璘道:“本來我們爺倆吃飯就冷清,你再不來,這中秋就過得越發沒滋味了。”

黛玉見推辭不過,也想借此機會談一談劉嬷嬷的事,再向表舅借錢,便留了下來。

桌上擺着紅燒團頭鲂、清蒸華溪蟹、荊沙甲魚、原湯汆魚丸,菜品雖不多,卻足夠三人享用了。

紫鵑晴雯兩個站在黛玉身後,一個拿銀剪鉸螯足,将蟹肉放入陳醋姜絲味碟中,一個用銀刮剔蟹黃,攪入杏仁豆腐羹。

顧峻雖是大家公子,瞧見這兩個丫鬟純熟而優雅的開蟹手法,不禁有些羨慕。

他還未進學,不配呼奴使婢,隻能自個兒動手敲蟹,不慎弄得蟹殼亂飛,還被父親三番五次地呵斥。

無奈之下,顧峻隻得放棄螃蟹,去搛甲魚,可惜手笨,好容易撮起來一塊肉,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來滾在地下,忙放下筷子鑽下桌撿,不防頭又撞到桌腿,疼得直咧咧。

顧璘嫌棄地瞥了幼子一眼,道:“真是個傻小子,連筷子也不會使。再這樣沒出息,隻怕連個秀才也考不上。”

“爹,我才十二歲,再多努力兩年,肯定能考上的!”顧峻飛快瞄了表妹一眼,語氣中帶着羞惱和埋怨。

做父親的,怎麼可以這樣埋汰自己兒子?讓他在嬌甜的小表妹面前如此丢臉!

顧璘提起小酒盅,渳了一口酒,道:“咱們今年湖廣鄉試,要出一個十三歲的小舉人了!再看看你自己,真是雲泥之别。”

“什麼?十三歲的舉人!”顧峻難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忙問:“他是哪裡人?”

黛玉也不由放下筷子,好奇地側耳傾聽。

顧璘撚須道:“他是江陵神童張居正,人家五歲讀書,十歲通六經,十二歲荊州府秀才案首,原本他十三歲就能中舉的,今次被我給攔下了。

年少才高的人,難免有些傲氣自滿。若輕易讓他中了舉,反而會不上進,不如趁他年輕,給他一些挫折,教他更能發奮。”

果然是張居正!

原來他十三歲就有考中舉人的實力,卻因表舅想磨砺他的心智,生生耽誤了他三年。

怪不得史書記載嘉靖十九年,張居正中舉赴安陸谒顧璘,顧璘親解犀帶相贈,以表贊賞。

可是,倘若他今年中舉,次年再中進士的話,恰逢遼王朱緻格薨逝。不得不居喪三年的遼王世子朱憲節,也無由宴請府中侍衛張鎮飲酒了。

這位侍衛張鎮不是别人,正是張居正的祖父。

遼王妃毛氏得知,府中侍衛之孫便是荊州神童張居正,便以他為“榜樣”,鞭策不學無術的遼王世子朱憲節。

遼王世子朱憲節心量狹窄,表面上接納了張居正這個同齡“好友”,實則對他的嫉恨在幽暗中滋生。

嘉靖十九年,遼王世子除服繼位,正趕上張居正中舉,便宴請侍衛張鎮飲酒慶祝,用酒将其灌死。張家樂極生悲,卻無法指責遼王的不是。張居正隻得忍痛為祖父守喪一年,因此錯過嘉靖二十年的會試。

若他能早三年登科及第,就能避免遼王殺祖之禍,而且日後父喪丁憂,也不會撞上萬曆帝大婚之期,不至于有奪情廷杖風波了。

假如少些聲名之累,禮義之争,在張居正當國後期,也不會情急操切,背負巨大的壓力,殚精竭慮後勞瘁而死了。

不,趁着還未放榜,她要勸阻表舅的決定!

黛玉按捺住激動的心情,思忖了一會兒,對顧璘道:“表舅,您身為湖廣鄉試的主考官之一,不是應當秉正擇賢,從公品第嗎?何必存年齒之見?先秦甘羅十二拜相,北宋晏殊十四召試中書,古有先例。而況少年中舉,也不等于次年考進士就一帆風順。

我記得四朝元老楊文忠公,還是十二歲中舉的呢。可他考進士也是落榜兩次,弱冠之齡才春闱得第。

足見年少夙慧者,自有老天給挫折,若能早日觀摩宦海浮沉,不比一味精進舉業,更能磨砺人才麼?表舅又何必介入他人因果?”

聽到極少主動說話的表外甥女,為素未謀面的生員仗義執言,還引用了前首輔楊廷和的例子,顧璘不由訝然,瞧着她失焦又靈動的眼眸,又是欣賞又是惋惜。

這孩子能說出這番話來,顯然也是早慧之人,可惜眼目有疾,又是個姑娘家……

顧璘手指敲在桌上,沉吟片刻,扶桌站起道:“林姐兒說得對,我不該反對馮禦史和陳按察主張錄取張居正的意見,眼下修改文榜還來得及。我這就去了。”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