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和四大輔公的交鋒已經開始了,”老侯爺的聲音低沉而沉穩,打破了屋内的寂靜,“這場争鬥,我們保持中立就好。不管站在哪一邊,都可能遭受巨大的損失。”他微微眯起眼睛,眼神中透露出久經世事的睿智與謹慎。
李沐坐在一旁,聽到這話,眉頭微微皺起,臉上露出一絲焦急之色。
他向前傾了傾身子,急切地說道:“父親,此事恐怕沒那麼簡單。如今徐國公一家獨大,在朝堂上權勢滔天,如果我們不站在他這一邊,日後行事定會處處受限,陷入被動啊。”他的聲音微微提高,語氣中帶着一絲懇求,希望老侯爺能重新考慮。
老侯爺神色未變,他緩緩端起桌上的茶盞,輕抿一口,熱氣升騰,模糊了他的面容。放下茶盞後,他才不緊不慢地說道:“李沐,你隻看到了眼前的形勢,卻沒料到長遠的後果。如今朝堂局勢複雜,各方勢力暗流湧動,皇帝與四大輔公之間的争鬥,誰勝誰負尚難預料。我們貿然站隊,一旦押錯了寶,整個家族都将萬劫不複。”他的目光如炬,直直地看向李沐,希望兒子能明白其中的利害關系。
李沐的眉頭皺得更深了,他咬了咬嘴唇,似乎還想說些什麼,但又猶豫了。
片刻後,他還是鼓起勇氣說道:“可是父親,徐國公向來與我們有些交情,若是此時我們不幫他,他定會記恨。日後他若是得勢,我們又該如何自處呢?”他的眼神中滿是擔憂,雙手不自覺地握緊了拳頭。
老侯爺輕輕歎了口氣,目光轉向窗外的夜色,似乎在思考着什麼。許久,他轉過頭來,神色變得柔和了一些:“這世間的事,豈是一時的交情就能決定的?在這風雲變幻的朝堂之上,唯有保全自身,才能為家族謀得長久的發展。我們保持中立,并非是懦弱退縮,而是審時度勢後的明智之舉。你要記住,家族的興衰,遠比一時的意氣重要。”他的聲音雖然溫和,但卻帶着不容置疑的堅定。
從老侯爺書房出來後,李沐心事重重地回到自己的書房。屋内燭火搖曳,昏黃的光影在牆壁上跳躍,仿佛也在為他此刻煩亂的心境而不安。
李沐身着一襲深灰色的長袍,領口與袖口處精緻的雲紋在燭光下若隐若現。他眉頭緊鎖,眼神中滿是憂慮與糾結,在書房狹小的空間裡來回踱步。每一步都踏得沉重而急促,木地闆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響,仿佛也在訴說着他内心的煩悶。
他時而停下,擡頭望向牆上懸挂的字畫,卻又仿佛視而不見;時而又伸手捋捋胡須,深深地歎一口氣。
他的腦海中不斷浮現出與老侯爺的對話,以及朝堂上錯綜複雜的局勢。徐國公一家獨大的陰影,像一塊巨石沉甸甸地壓在他心頭,讓他喘不過氣來。
他深知老侯爺保持中立的決策是為家族長遠考慮,可心中又擔心若不站隊徐國公,日後家族在朝堂上的處境将會艱難。
不知過了多久,房門“吱呀”一聲被輕輕推開,一個小厮小心翼翼地探進頭來。小厮身着樸素的青布衣衫,手中捧着一盞茶,輕聲提醒道:“老爺,已經三更了,夜深露重,您早些歇息吧。”
李沐微微擺手,聲音略顯疲憊卻又透着不容置疑:“你且退下,莫要再來打攪。”小厮見狀,不敢再多言,輕輕放下茶盞,又悄悄地退了出去,順手帶上房門。
随着房門關閉的“咔哒”聲,書房再次陷入寂靜。
同一時間,李世瑞坐在黃花梨木椅上,手中緊緊攥着一封密信,臉上的神情随着逐字閱讀而愈發凝重。
這密信是胡公公派人從宮中傳出,上面詳細描述了今日早朝的情形——皇帝因戶部和軍部的爛攤子大發雷霆,那震怒的場景仿佛就在眼前。
李世瑞眉頭緊鎖,額頭上深深的川字紋裡滿是憂慮,雙眼直直地盯着信上的字迹,似乎要把它們看穿。
看完後,他将信重重地放在桌上,發出一聲沉重的歎息。
“朝堂如今亂象叢生。”李世瑞低聲喃喃,聲音裡滿是疲憊與無奈。他微微後仰,靠在椅背上,目光望向窗外,思緒卻飄向了遠方的戰場。
在他心中,當下最要緊的是如何保住魏家軍。
那是守衛邊疆的中流砥柱,是無數百姓安甯生活的保障。李世瑞緩緩起身,在書房裡來回踱步,腳步急促而沉重,每一步都踏在木地闆上發出沉悶的聲響。他的雙手背在身後,手指不自覺地輕輕敲擊着手臂,像是在為自己混亂的思緒打着節拍。
“糧草、軍饷、兵力……每一樣都是難題。”李世瑞小聲嘀咕着,腦海裡不斷盤算着各種可能的辦法。
“到底該怎麼辦?”李時瑞停下腳步,站在窗前,望着遠處的天際,眼神中滿是迷茫與堅定。迷茫的是前路艱難,不知從何處找到突破口;堅定的是無論如何,他都要想盡辦法保住魏家軍。
在古代,邊關戰事的硝煙總是彌漫在漫長的邊境線上,戰況常常不容樂觀,敗多勝少的局面似乎成了一種難以擺脫的魔咒。究其緣由,後勤補給方面的短闆,無疑是高懸在中原軍隊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