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們不能保持安靜,"他的手指輕輕摩挲着權杖頂端的寶石,"我不介意讓侍衛們'請'你們出去。"那個"請"字被他咬得格外清晰,仿佛在舌尖上滾過一圈才吐出來。
"遵命,陛下。"貴族們齊聲應和,有幾個膽小的已經不自覺地向後退了半步。他們太清楚國王的"請"意味着什麼——去年被"請"出宮門的那位貴族,至今還在倫敦塔裡數磚塊呢。
【混亂甚至蔓延到了神職人員的衣着上,那些本該莊重統一的聖袍,如今卻成了彰顯個性的戲服:有人堅持披着純白法衣主持聖事,仿佛仍是羅馬教廷最忠實的仆人;有人卻故意隻穿普通黑袍,将象征神聖職責的白衣棄如敝履;方帽派與圓帽派在教堂回廊裡狹路相逢,彼此投以嫌惡的目光;更有些标新立異者,戴着古怪的紐扣帽或有檐圓帽招搖過市;學術禮服與世俗服裝混雜在聖壇前,讓人分不清這裡究竟是神聖殿堂還是市集廣場。】
“啊,不!”又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不能接受這樣的打擊暈了過去,在亨利八世的示意下侍從們将他拖了出去。
【教堂裡的景象令人唏噓——參加禮拜的教衆心不在焉,敷衍了事的神情比虔誠的禱告更為常見。曾經金碧輝煌的教堂内部如今不複往日了,教堂的裝飾也被剝蝕殆盡,隻剩下光秃秃的牆壁,連讓人分心走神的東西都沒了。】
【與此同時,周日的酒館卻人滿為患,鬥熊場外排起長隊。比起去教堂,他們更願意去玩樂,很多人比起祭壇更愛啤酒桶,比起聽布道更愛看野獸撕咬。他們去教堂不過是随大流,敷衍了事——進門脫個帽,随便跪一跪,咳嗽兩聲,吐口痰,再跟着哼哼贊美詩,牧師講道時趁機打個盹,就算完成了一周的'虔誠義務'了。 】
【更糟糕的是,歸正宗還面臨着嚴重的司铎短缺問題。全國九千個牧師職位,卻隻有七千名正規教士,信仰的衰敗與儀式的混亂,就這樣在敷衍與短缺中愈演愈烈。】
野蠻的英格蘭人竟然如此放肆,他們就應當被逐出教籍。法國大使憤憤不平的想。
一群異端,英格蘭怎麼變成堕落到這種地步了,一位天主教教徒痛心疾首。
【總之,随着英格蘭的幾任國王不停的變換信仰,每一次都會有很多人喪命,英格蘭的民衆已呈現一種無所謂的狀态,徹底擺爛了。他們早已失去對教堂的敬畏之心了。】
【雖然很多人信仰天主教,但我們不應過分誇大英格蘭民衆對天主教的虔誠程度。其實早在伊麗莎白一世登基前十八個月,敏銳的威尼斯大使就觀察到:在三十五歲以下的英格蘭人中,真正堅守天主教信仰者已寥寥無幾。這一發現揭示了宗教改革的深層現實——年輕一代對傳統信仰的疏離并非新政權的強制結果,而是長期演變的必然趨勢。】
【然而,這一代英格蘭人呈現出獨特的宗教冷漠——他們既不擁抱新教,也對舊信仰提不起興緻。正如一位本笃會修士的觀察:"這些人對信仰根本無動于衷。"】
【這種普遍的宗教淡漠,實則源自成長環境的塑造:這些年輕人自出生起就生活在國王即教會領袖的時代,他們記憶中從未有過羅馬教廷至高無上的歲月。當宗教權威随着王室更疊而不斷變換,信仰的神聖性自然在民衆心中逐漸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