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從伊麗莎白一世開始觀影 > 第25章 第25章

第25章 第25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亨利八世蹙着眉頭,他雖然決心讓英格蘭脫離羅馬教廷的掌控,建立獨立的新教體系,但這絕不意味着他希望臣民對信仰失去敬畏。他知道王權的神聖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宗教的加持——加冕時的神聖儀式、君權神授的理論依據、教會對統治合法性的背書,這些都是維系王權不可或缺的支柱。

他的眼神閃了閃,宗教改革還是要改,但是這一過程一定要有新的信仰體系來引導民衆,讓民衆繼續堅信上帝,如果他們質疑信仰本身,那麼王權的神聖光環也将随之黯淡。畢竟,一個不再敬畏上帝的國度,又怎會繼續尊崇"上帝在人間的代理人"——國王呢?

他一直要的都是宗教改革,而非宗教瓦解;要的是将教廷的權威轉移到國王手中,而非摧毀所有宗教權威。 他需要的不是一群對信仰無動于衷的子民,而是一群仍然虔誠——但隻效忠于英格蘭國教,隻忠于國王而非教皇的信徒。

【索爾茲伯裡主教在女王面前講道時感歎道:“貧者見棄于人,猶如沒有向導的羊群……他們奉命改換信仰,卻沒有得到指引,不知何去何從:他們不知道該擯棄什麼,亦不知能得到什麼。”】

【但是有一部分人對自己所持的信仰非常堅定。1572年,一位匿名編年史作者曾指出,除了倫敦以外,"真正全心信奉新教福音的人"還不到全國人口的四十分之一。不過,這個規模雖小卻充滿熱情的群體在1563年《福克斯殉教者書》問世後獲得了極大的鼓舞。】

【這部著作以詳實的筆觸和生動的叙述,記錄了新教信徒在瑪麗一世統治時期遭受火刑迫害的悲慘經曆,極大地堅定了他們的信仰決心。】

【約翰·福克斯在《殉教者書》中記載了一個震撼人心的案例:根西島一位懷孕的婦女在被處以火刑時分娩,新生的嬰兒随即被劊子手抛入烈焰,與母親一同殒命。這個一度被質疑真實性的悲慘故事,實際上得到了當時其他文獻的佐證,确有其事。】

衆人不禁再次感歎瑪麗女王的心狠手辣,果然是都铎家一脈相傳的狠毒,依他們看,兩個女王都很像國王,貴族們不禁暗自腹诽,不過這也是改革的必要犧牲。

【書中那些精美的木刻版畫堪稱宗教題材藝術的傑作,它們為當時缺乏本土聖徒傳統的英格蘭提供了大量可歌可泣的信仰見證。這些圖文并茂的記載不僅記錄了新教徒的殉道曆程,更塑造了一整套屬于英格蘭新教傳統的"聖徒"譜系。】

亨利八世若有所悟,他或許也可以命人編纂一些故事去堅定英格蘭人民的信仰。

【福克斯在其宗教改革史著作中創造了新的曆史,他聲稱英格蘭教會并非創新,而是恢複了被羅馬教廷長期遮蔽的"古老基督教"傳統。他将公元1100年以來的天主教統治時期斥為"□□時代",認為英格蘭的宗教改革最終完成了對這一腐化時期的淨化。 】

【福克斯特别強調:"上帝已将我們英格蘭人凝聚在一個聯邦之内,一個教會之中,讓我們同舟共濟,切莫同室操戈、自取分裂。"在當時的語境下,"聯邦"一詞承載着深刻的政治與宗教内涵——它既指代一個超越個人私利和黨派之争的政治共同體,也象征着由社會各階層共同構建的理想化聯盟。這種理念的核心,是要建立一個以共同信仰為基礎的社會秩序,即所謂"笃信上帝的聯邦"。 】

【通過這樣的論述,福克斯巧妙地将宗教改革與英格蘭民族認同相結合,既為新教信仰提供了曆史合法性,又為正在形成中的英格蘭民族國家注入了神聖使命。這樣的話,宗教改革不僅是教義之争,更是一場關乎英格蘭民族命運的精神覺醒。】

亨利八世笑了,創造新曆史,多好的辦法,他也可以效仿,“坎特博雷大主教,我想你知道該怎麼引導英格蘭人民了。”亨利八世看向了托馬斯克蘭麥。

托馬斯克蘭麥會意,他匆忙應聲,“是的,陛下。”他在腦子裡不停的盤算着光幕上面的各種方法,準備稍稍更改一下用到現在的英格蘭身上。

【這部著作在伊麗莎白時代獲得了空前的傳播,先後五次再版,迅速成為繼英文版《聖經》之後最受推崇、最具影響力的宗教典籍。政府甚至頒布法令,要求全國每個教區的教堂都必須配備一冊《殉教者書》,與伊拉斯谟的權威著作《〈聖經〉釋義》并列陳放。】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