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自己兒子的名字的懷亞特爵士真的想立刻暈了過去,天呐,他的兒子是沒有腦子的嗎,叛亂這種事是他能做的嗎?看着國王危險的目光,他不敢立刻暈過去,隻能暗自祈求上帝的保佑。
與之相關的貴族觸及到國王的不善的眼神,他們趕緊低下頭生怕被國王的怒火燒到,要知道國王對叛亂可是十分敏感,想想前些年被殺死的人吧,他們現在隻希望自己從未出現在白廳宮中。
【懷亞特這次叛亂也将伊麗莎白牽扯到了其中,雖然她毫不知情,但是因為謀反者們曾計劃讓她嫁給考特尼,所以簡格雷一死,衆人的目光立刻轉移到了伊麗莎白身上。簡被處死的同一天,伊麗莎白被送往倫敦,并于2月23日到達。她的處境也相當危急,因為政府試圖确定她究竟在這次行動中參與了多少。】
【3月18日,她被從白廳宮押往倫敦塔。瑪麗的顧問大臣現在認為伊麗莎白的存在太過危險。而伊麗莎白則被安排進了母親安妮·博林臨死前待過的房間。此時的伊麗莎白看起來似乎不太可能生還,然而托馬斯·懷亞特的行為救了伊麗莎白一命。】
【懷亞特在被關入倫敦塔後,就受到了嚴刑逼問。他拒絕承認自己企圖謀害瑪麗女王的性命,并聲稱自己唯一的企圖是“反對陌生人和西班牙勢力進入我國,并決心将他們趕出這個國家”。最重要的是,他否認伊麗莎白參與了這次謀反,這一決定徹底改變了英格蘭的命運。】
【懷亞特被判以吊剖分屍刑,4月11日執行。死前,他為伊麗莎白和倒黴的考特尼開脫了一切罪責:“盡管人們說我應該指控伊麗莎白殿下和考特尼大人,事實并非如此。善良的人們啊,我向你們保證,不論是他們還是其他任何人事先決不知情。我對樞密院交代的一切都千真萬确。”】
【在死刑之後,很多人用手帕蘸取了懷亞特的血液,人們普遍認為他是新教的殉道者,他的頭顱也被作為殉道者的遺物也被盜走。】
【雖然伊麗莎白備受人們懷疑,但無法找到明确證據的政府隻好于5月19日将她放出倫敦塔。盡管還是被軟禁在家,伊麗莎白至少解除了性命之憂,而其他人就沒有那麼幸運了。考特尼雖也免于一死,但另有近100名叛亂者被作為叛徒被處死,他們大部分都以吊剖分屍刑處死。】
【說起來,瑪麗一世作為國王這一行為算的上是相當的心慈手軟了,如果是亨利八世的話,隻怕伊麗莎白早就被送上斷頭台了。】
貴族們暗自點頭,十分贊同光幕對國王的評價,他們的國王是真的心狠手辣,他們這群人就是受害者。
【之後瑪麗一世便在一片反對聲中和西班牙的腓力王子結婚了,腓力王子是一個比瑪麗年輕11歲的英俊男子,但是瑪麗選擇的外國新郎未來也将繼承一個國家,英格蘭人民也因此處于一片恐慌中。】
【要知道瑪麗一世是英國曆史上第一位擁有統治實權的女王,自然之前也沒有女王男性配偶角色定位的先例可供參考。一位西班牙王子成為女王的丈夫以及他對英格蘭事務可能進行的幹涉,還有英格蘭受制于西班牙的潛在可能,這無疑讓英國臣民深感恐慌。】
【為了消除民衆對女王婚姻的恐懼,女王和腓力達成協議,腓力是英格蘭名義上的國王但沒有作為英格蘭國王的實際權力,這樣一來,女王仍然單獨掌握王室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