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趙陵就是趙仕榮尚存于世的女兒,大甯曾經的公主。
十六歲那年,她喬裝出宮,恰逢一方惡霸作惡,欺淩無辜百姓。趙陵挺身而出,,呵斥其行。豈料那惡徒見她是女兒身,不但不畏,反生輕薄之意。趙陵武藝不凡,不過須臾,便将那惡徒制服,欲押往衙門。
途中,有好心人勸她:“這厮橫行鄉裡,恃強淩弱,你可知為何?縣官包庇啊!你去了就是羊入虎口,白白送死!”
官匪勾結,本就不是什麼新鮮事。好心人估計不願見正義之輩冷了熱血,故而提醒趙陵。
趙陵一聽,立刻調轉方向,離開衙門。好心人以為自己的勸說奏效,誰料趙陵提着惡霸的後領,徑直拖到縣官府邸門口,一腳踹開大門,把惡霸和縣官一同處置了,百姓們這才知道她是公主。
自那以後,老百姓遇到什麼問題,不跑官府,反倒跑公主府。這種态勢,一直持續到趙仕榮身死。
當初林氏孽黨殺入皇宮,趙陵因為頂撞父親,被譴出京外,罰跪祠堂,這才逃過火燒皇宮一劫,後來趙仕顯大軍及時突圍,她才保住了性命。
趙仕榮在世上隻留下了她這一個女兒,且趙陵每月在民間設粥棚,接濟貧苦百姓,在民間口碑極好,扛起 “誅林之戰” 大旗的又是她的叔父,自然不會輕待她,便封了她一個 “文淵郡主”。
蕭有儀:“原來如此,可是,夫人先前貴為公主,後又被先帝親封郡主,何以嫁給姨父做繼室呢?”
她有這樣的疑惑不稀奇,畢竟時至今日,蕭懿安也沒明白,趙陵怎麼會嫁給蕭從林,難不成是政治聯姻?可以趙陵甯折不彎的性子,必不會犧牲自己的幸福。
阿暮道:“其實,這個婚事,是夫人自己求來的。”
按說她身為前朝公主,趙仕顯和趙籍兩任皇帝待她極為親和,這般條件可謂是大甯境内佳婿任擇,然而她就是看上了蕭從林這個傻愣愣的武将。
這是因為,誅林之戰中,突破重重敵軍救下趙陵的,正是蕭從林。
蕭有儀恍然大悟:“英雄救美的故事。”
阿暮道:“不錯。”
蕭有儀道:“可夫人與老爺關系不甚融洽。”
阿暮故作深沉地歎口氣,将故事娓娓道來。
謝婉辭世後,蕭從林悲痛欲絕,誰知悲傷之際,卻收到了趙籍一紙婚書,賜婚他與趙陵。
不必說,蕭從林自然萬萬不肯,第一次違背趙籍的命令。
然而,那時誅林之戰結束不久,朝堂不穩、前朝朝臣占數頗多,無數雙眼睛盯着這位深受臣民愛戴的前朝公主的婚事,若她的訴求不得答應,如何寬慰朝臣的心,如何穩住動蕩的時局?
趙籍無奈将實情告知蕭從林,蕭從林能夠理解他的難處,知道這事症結不在趙籍,于是便親自登門向趙陵挑明,句句皆為肺腑之言:“我蕭從林此生心中隻有謝婉一人,再也容不下第二個人,文淵郡主若嫁給我,定會耽誤郡主的大好青春,還望郡主另擇良人。”他話說得直白,隻為讓趙陵了解他的決心後退卻。
誰知,趙陵聽後絲毫不以為意,畢竟從小到大她想要的就沒有得不到的,她回:“本郡主不介意,蕭從林,本郡主就要嫁給你!”
蕭從林喪妻的頹廢樣,趙陵不是沒有看到。想必那時她想的是,人心易變,誰會一直堅守着對亡妻的感情。何況來日方長,人心都是肉長的,總有一天蕭從林會被她打動愛上她。
隻是,她出生便為尊貴的公主,後來雖成郡主卻從未受半點委屈怠慢,一直以來任性慣了,也就從沒有想過别人的感受。
那時的蕭從林剛剛喪妻就被強逼着娶續弦,心中定是對趙陵不滿至極。這麼多年以來,縱然趙陵滿心滿眼對待蕭從林,然而蕭從林對她有客氣有尊重,卻單單沒有一絲愛意。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感情這事頗為複雜,誰對誰錯誰又說得清楚。
故事說完,蕭有儀和阿暮對視一眼,沒有再繼續這個話題。想必父輩之事太過深沉,否則蕭懿安為何不像往日一樣嗞着大牙花樂呵呵地參與進來,而是在一旁默默無言。
蕭懿安哪裡知道她們心中所想。她方才無言,無非是因為自己根本不知道蕭從林和趙陵的前塵往事,按理說原主一定是知道的,若蕭有儀向自己發問,她定然答不出,為避免惹人疑慮,她才獨自縮在角落裡,盡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又磨磨蹭蹭好半晌,蕭懿安終于吹燈睡下,今夜她特意邀請小儀同自己一起睡,二人說了好久的悄悄話,這才漸漸進入夢鄉。
夜深人靜,蕭懿安睡得正酣,呼吸聲逐漸平緩,這時,蕭有儀卻緩緩睜開了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