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學院的老師領經院學生前往城市北部的山丘上遠祝春日離去的當天,維格決定他會從下一學年開始時退學。
這一年秋天的時候維格将滿十三歲,正是薇薩維亞斯最具天資的聰穎少兒将被選拔正式,進入預備學院學習的年齡。在通過四年後的資格考試後,大多學生将根據顯示出的特質,或被分得諾德行政機關中的一個職位,或入商會就職,也或許,如在這個名為,“我不要”的短句恍然出現在維格腦海中的瞬間,教會的領隊老師正對着這個普遍資質平平的隊伍提及的那樣——隻見她,一名留着淺色短發的中年女子,困倦疲乏地擡起戴了灰鼠色手套的手指,企圖使這些孩童的視線破雲而去,前往銀色沙丘的另一頭,城市的主大殿所在的地方:
“要是你們之中誰在未來紀念内蒙受神智的寵愛,從現在混沌的心靈裡脫胎換骨,于萬千凡俗中脫穎而出,”她同這些孩子們說道,“也可能觐見‘明石千宮’,終身便籠罩在其光芒神秘而睿智的蔭蔽下,擺脫這血肉勞苦的繁瑣。更有甚者,如果在‘明石千宮’中也卓爾不群,甚至能前往女神都,供職于鲸院,體會亘古以來女神注視下的智慧。”
如此就是這一刻聚集在草地上孩子未來的輪廓。從北方蒼白天空的彎弧下望去,山坡上散開的兒童們統一身穿教會分發的白袍,有如四分吃草的雪白群羊,而大多羊羔,如人所料,庸庸碌碌,忙于填補自己動物性羸弱渺小的願望,結伴追逐,想入非非,隻有很少的羊——仿佛早熟的生幼角的年輕領頭,才将目光順着女教師的手指向着城市遠離山丘的另一端,“明石千宮”,在兒童們已經學習過一兩年的古梅伊森語裡,讀作,赫魯紮貢-拉米德的那座大宮殿,一語不發地在風中沉默而深沉地注視它閃亮纏繞的身軀,仿佛在這寒天下寂滅的瞬間,她們年輕而稚嫩的靈魂中被注入了亘古不變的冰冷熱望:那對智慧和真知的不屑追求,乃至從她們的皮膚上,好像也有更溫熱,無法容納真理之寒冷的白氣蒸騰而出。這一刻,所有的孩子臉上都能見到春季殘寒的氣流,然而,千真萬确,是這些站立不動,谛聽教師溫冷宣言的孩童蒙着最為顯著的寒煙。
維格在這些眺望“明石千宮”的兒童中;若說得精确些,整座山丘上遍布着整個薇薩維亞斯東部教區的學生,大約有一千人,而倘若每個教師,都在剛才的瞬間發表宣言,則至多有五十個人擡起頭眺望了那座北國明燈一樣的建築——又或許可以說,它是每個追求智慧的教會學生心中的幻夢。這千分之一中的二十分之一的學生,過路人可以發現,大多是年輕女孩,占了三分之二,而所有眺望宮殿的學生中,又是白發黃眸的北方人居多,其結果是,即便鷹的眼睛可以看見,維格的眼睛卻看不見任何一個深色頭發的學生,而他自己,也是個頭發和膚色都和海冰一樣蒼白的典型北方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