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安州城才剛剛展露熱鬧之姿。
各色燈籠高懸于外,将街道映照得燈火通明。
白日裡未曾露面的商販們紛紛前往夜市,迎接八方來客。
行人如織,他們手提燈籠,悠然漫步于街市,那星星點點的燈火,遠遠望去,恰似夜空中閃爍的星辰。
城中四通八達的水路在夜色中依舊繁忙,不同的貨船駛向各異的方向。
有的在城内穿梭,運送着生活所需;有的運往國内其他地方,互通有無;還有的駛向其他國家,開啟跨國貿易。
行人往來間,燭火随風搖曳。街道兩側,各類表演精彩紛呈,吐鬼火、劈磚、猴戲等節目引得叫好聲此起彼伏。
各家店鋪将活動内容寫在木闆之上,公之于衆,隻為吸引更多客人。
這一招果然奏效,不少人被吸引進店,既有初次光顧的新客,也有熟門熟路的常客。
城中店鋪琳琅滿目,書店、藥店、雜貨店、花店、酒樓、錢莊、酒莊、布料店等應有盡有。
隻要是生活區中人們能想到的物件,在這裡就沒有買不到的。
刀具和鹽大多歸國家經營,私人售賣不得在生活區進行,而是集中在工坊區。
那裡是織布、燒瓷、造紙、制鐵、釀酒等制作作坊的聚集地。
至于山冶鑄,礦冶業的開采大多在城外山中,并有專門的人員和官員看守,确保資源合理開發與利用。
走出城外,映入眼簾的是規劃整齊的種植區。
數十步便有一塊田地,其間還分布着不少池塘。田地仿若棋盤格,塊壘分明,不同的田地裡種植着不同的農作物。
田邊是用于澆水的水井和水渠,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充足的水源。
到了秋日豐收時節,江水兩側的稻田在微風中泛起稻浪,宛如金色的湖泊,波光粼粼。
稍遠處的果園也是碩果累累,散發着豐收的喜悅。糧食和棉花等都在種植區。
平時各區人員和物資可以流動,如此劃分是為了方便管理。
不同的部門按照職能分布在城中各處,各司其職,共同維持着城市的運轉。
在生活區的一條街上,河岸邊上的煙花之地熱鬧非凡。
街上彩燈高懸,還未踏入,便能聽見陣陣悠揚的樂器聲。
門開之後,一股濃郁的香味撲面而來。
隻見美人如雲,歌舞升平,客人來來往往,絡繹不絕。淡淡的熏香與樓内種植的草木清香相互交融,沁人心脾。
桃花樓的姑娘們不施過多粉黛,沒有其他樓中胭脂水粉的濃郁香味,這也正是許多人鐘情于此的原因。
二樓的一處地方,姑娘們的歡聲笑語引得旁人頻頻回頭,其他房間的人也忍不住湊過來看熱鬧。
隻見此處房内,地上鋪着布匹和草席,擺放着五六張木桌,桌上擺滿了各類食物。
有茶、酒、牛乳、飯菜、茶點,每一桌的食物都各不相同。
有的姑娘已經微醉,雪白的臉頰泛起微紅,眼含秋水,托腮凝視着一人。
有的姑娘用袖子捂着嘴大笑實在忍不住,笑得花枝亂顫,捂着肚子,還讓身邊的姑娘别再逗她,不然她真的要笑岔氣了。
而身邊的姑娘眼中滿是無奈,嘴角卻依然上揚,想笑又别過臉,最後趴在桌子上笑個不停,連茶水都灑出了一點。
還有的姑娘已經倒在地上,捂着肚子,嘗試深呼吸平複心情,喝着水往某處看了一眼,結果茶水噴出,咳嗽不止。
被衆人注視的兩人卻毫不在意,一位是身着粉衣的明媚美人,一位是青澀的清秀少年。
少年長發半紮,用灰色布包着,系着紅色頭繩。
身着的深衣宛如舊紙之色,上面繪有不同顔色的山水圖案,雲霧若隐若現,變化萬千,恰似一幅流動的畫卷。
衣裳封邊為白色,外衣是枯綠色,繡着不同花草樹葉的暗紋,盡顯文雅之氣。
少年一身畫家打扮,白皙的臉上、手上和衣服上都蹭有水彩墨迹,地上洗筆的水已經渾濁,另一側浸着幹淨的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