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想知道白松三兄弟是如何帶回來這箱銀錢,時間得暫回到外出那日。
話說,那天早上白玉蘭順到了布鋪,看完了積壓的布匹庫存,就纏着讓白銀和小青帶着她去了坊市,後面甚至還去了碼頭。
也是巧了,那天剛好有一艘船要出航,正是在這裡,白玉蘭找到了清庫存還清債務的辦法,當時的情形是這樣的:
“哎哎,小青,你看,那是什麼?”
“就是那個長方形,中間開口,搭在肩膀上的布袋。”
“哦,那個呀,是搭裢。”
雖然白玉蘭在前世的古裝影視劇中看到過很多次,但她還真不知道叫什麼,捂臉。
“那個呢,就穿着品藍色衣服的,正在爬船的那人背上的大木箱子呢?”
“那叫箱籠。”白銀終于追上來了,氣喘籲籲地搭話道。
“那東西本身就兩三斤,是書生們用來裝筆墨紙硯的。且他乘船遠行,肯定還要背些銀兩以及換洗衣物什麼的,加起來少說也得有個十來斤”。
“啧啧,不僅很重,肯定還很硌得慌”,小青手指着終于登上船闆的那個書生說,“你們看,他是不是在揉背?定是剛才上船時,那個箱籠一晃一擺地磕到他了,哈哈哈~”
“沒錯,箱籠雖被磨去直角,但是畢竟是實木所制,很硬的,磕到了肯定疼的。”
接着,白銀又告訴白玉蘭,書生常用的包裹,還一種用竹子做支架,再拿柳條編的筐,叫做箧笥。
箧笥就重量輕,還不會磕到人,但一般是夏秋背的。又因夏季多雨,為防雨水淋濕内裝的物品,匠人一般在外面糊上油紙,還會再在内裡加個布襯。
聽着這些,白玉蘭暗挑大拇指:真是不能小觑古人的智慧啊。
“姑娘,咱家楊哥兒、松哥兒還有杉哥兒去年進柳橋書院讀書後,老爺就給他們一人買了一個呢”。
“是嗎?那時候我病的迷迷糊糊的,都沒能去送哥哥們入學,唉”。送箧笥這件事,她還真沒有記憶,于是立馬拿病弱做擋箭牌。
“蘭蘭,你身體不好,他們作為哥哥自然不會生你氣的。”
“真的嗎?哥哥們待我可真好。那他們最近會有休假嗎?”
“休假?”白銀先驚訝于此問題,然後又掰起指頭開始數數,“三月三的清明節已過,今日是十幾來着?”
小青:“清明剛好過了十天,今日是三月十三。”
“哦,那後天就是三月十五了是吧?”白銀一說到這個日期,雙眼頓時放出光芒。
白玉蘭不解地問道:“三月十五是什麼節日嗎?哥哥們會放假嗎?”
白銀興奮地解釋:“蘭蘭,你以前一直病着不知道,這三月十五啊,是财神爺的聖誕,大家都要炒黃豆為财神爺他老人家慶祝,很多人都還專門去财神廟祭拜慶賀呢。”
原來如此,白玉蘭心想,後天剛好是還款日期的最後一天,來得及。思及此,她便急匆匆拉着他們倆要回去。
路上碰到從牙行處歸來的顔輝,三人一起回到了布鋪,白玉蘭也不做解釋,直接指揮白銀從倉庫把各色的布都取了兩匹放在車廂裡帶回了家。
一到家,她便撇下衆人一溜煙兒跑進屋裡,拿起之前讓小青拔下的鵝毛沾上墨汁就“嗖嗖嗖”地開始作畫。
等她出來的時候,就見到衆人正圍着那一堆的布發呆, 她搖了搖手裡畫好的設計圖:“阿婆,姑父姑母,阿銀哥,你們看這是什麼?”
衆人一看,完全看不懂啊……
“這個叫背包。”白玉蘭見衆人隻是一臉懵的迷惑,卻沒有很排斥的意思,就先指着前世雙肩包的圖紙大膽直說了。
“也可以叫雙肩包。就這樣把胳膊伸進這個空裡,然後用兩個肩膀背起來就行了。雙手就可以解放出來了。”為了讓他們更好地理解,白玉蘭隻好用肢體語言比劃。
白玉蘭想了想又補充一句:“要是有貴重物品,擔心安全的話,挂在前面也是可以的。
“還有這個隻有一條帶子的,是斜挎包,或者直接叫挎包也可。”
考慮到他們的接受度,白玉蘭繼續選擇以形狀命名的方式,把這個前世很受歡迎的“郵差包”直接叫按照它的屬類名“挎包”叫。反正這裡一時半會兒也不會出現别的斜挎包類型。
“這個是像這樣從一側肩膀挂下來,包體也是可朝前面,也可以放在身後,還可以斜着左側右側繞着身體随便放在哪個位置。”
衆人: 完全想象不出來,像是在聽天書……
“蘭蘭,你說的這……背,背包,還有挎,包,是對包裹和箱籠的改良?”顔輝到底常年在外做生意,見識多些。
他雖然還是不怎麼能想象地出來紙上這些包的具體樣子,但是内心卻直覺地激動起來,總覺得有個什麼東西呼之欲出,卻又看不清楚、摸不到。
“對。姑父,這就是更便攜更安全的全新的包裹和箱籠。”
由于這個時空的生産力條件不可能做出來拉鍊拉鎖,于是白玉蘭的設計圖上,開口處采用的是抽繩,還有扣子。
抽繩就很好理解,可以直接用在雙肩包上。
至于郵差包就用扣子,根據用的位置不同可分為暗扣和明扣。暗扣也不可能是前世那種用手指摁一下就能自動合上的金屬扣。
所以,她是要把扣子縫在書包/皮的下面代替前世那個毛粘貼和暗扣。明扣的話,她是準備把那種前世大衣上的羊角扣用在書包/皮上,露在外面。
這種其實還可以抛卻木質的扣子,用寶石玉石金銀之類的替代,然後專門賣給富貴的不差錢的買家,做出一部分高檔品,甚至可以接受花樣材質紋路的定制,必然能賣的貴一些,多賺錢!
當然,同理,背包的抽繩也可以換做金絲,甚至編成特别花樣的。其實背包也可以同樣一整個蓋布皮,然後用扣子。
還有包的内裡,白玉蘭也根據這裡的使用習慣進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
因為她初步設想主要是面對書院學子這個目标客戶群體,因此她給分成了格子,還加上好幾層隐形小布袋,方便他們放置筆墨紙硯以及折扇玉佩之類的玩意。
“還有,後天就是财神爺的聖誕了,咱們這兩天做幾個一人背一個去财神廟拜祭如何?”
接着她便将自己的推廣計劃和盤說出:“而且咱們要将所有的财神廟都去拜一回,路上行人也好,廟裡參拜的人也好,我相信他們見了這背包和挎包,肯定有人會買的。”
“還有讀書的學子們,都是十幾二十來歲的年紀,大概齊會跟我一樣喜歡新鮮的沒見過的東西。正好,到時候他們也有半日假期的,明天我讓阿銀哥去一趟書院,讓阿松哥他們到時候來這裡,背上書包回書院,學子們見了定然會問,到時候直接讓他們收錢預定即可。”
“我的好孩子”,顔李氏眼含熱淚一把将白玉蘭抱進懷裡,另一隻手則親昵地rua她的頭發,她知道白玉蘭已經知道家裡欠債的事情了,一切盡在不言中。
顔輝和白家珠沒搶過老娘,隻好讪讪地放下胳膊,為了掩飾尴尬,一人拿一張圖紙“仔細”研究起來……
“那這,怎麼做啊?姑姑腦子笨,看不懂這個圖什麼紙……”白家珠看了好一會兒,還是看不太明白,隻好紅着臉問道。
這個簡單。
白玉蘭前世就是在農村長大的,那時候的農村遠沒有後來的日子好過,市場化水平幾乎為零,更多地是處于一種男人種田女人手工的傳統自産自足的生活狀況。
比如誰家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媽媽們都會借用某家的縫紉機親手縫制一個挎包背着。
她運氣不好,親娘也沒心情給自己做,就讓她拿着破舊衣服去大伯娘家,想趁着人家給同歲的堂妹做完後順手給她也做一個。
然後,在她殷勤打下手的過程中,等大伯娘做完一個挎包,她就自己上手,最後竟也做的有模有樣呢。
至于背包,那也不難的。
後來她考上縣城重點高中,見到有些同學背的雙肩包很是羨慕,周末的時候曾去附近的賣包店仔細研究過,她有信心自己能做出來。
所以,既然大家都接受良好,那還是先抓緊時間做吧。
于是分工協作,顔輝剪,白家珠和顔李氏鎖邊,自己則從旁指導小青縫制。
花了一下午時間,一家人手忙腳亂地才趕制出來兩個歪歪扭扭的樣包。
雖然到處都是線頭,接縫處也皺巴巴的,也沒有熨燙定型。但是三個純古代人看的眼都直了。
沒想到,顔輝竟然比小青的挎包還早背上身。惹得顔李氏和白家珠笑疼了肚子。
匆匆吃完晚飯,趁着夕陽餘輝趕在天徹底黑下來前熨燙整齊,挂到院子裡的晾衣繩上後,才依依不舍地各回各位,吹燈,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