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書院陸陸續續有學子入學,上至三十五歲左右的已婚中年人,下至十幾歲的聰慧少年,林林總總五六十人。學子的總人數也超過了一百人,以往靜谧的書院也熱鬧了許多。
九月初九,重陽節,學子們适應了幾天書院的生活後,迎來了入學以來第一次大型活動——重陽詩會。
雖說白露那日已經辦過詩會了,但既然有新的學生入學,姜溯霜還是提出舉辦一個可以提現書院風采的活動,出門登高賞景顯然不太現實,學子們都剛來不久,對書院以外的地方也不熟悉,萬一出意外可怎麼辦?思來想去,還是辦詩會最為合适。
恰巧重陽将至,日子便選在了九月初九這天。
重陽節這天要飲菊花酒,姜溯霜雖然沒有提前釀下菊花酒,桂花酒卻是有的。
秋日除了菊花盛開,桂花也可以與其争奇鬥豔。書院荷塘邊的桂花樹開得正好,農桑課的茅草亭下,一叢叢各色菊花燦若雲霞。
這次的學子數量與上次白露詩會相比,整整多了一倍,場地便準備的更開闊些。
因着荷塘與田地相隔甚遠,便隻能選其中一處作為活動的主會場。姜溯霜想着上次已經在桂樹下荷塘邊舉辦過,這次便放在茅草亭邊,也算有一番秋日野趣。
後廚的小門外便是一片菜地和馬廄,住着一馬一驢。沿着馬廄往前是一整片寬闊平坦的草地,往右則是上山的小路,曲徑通幽。茅草亭立于草地上,周圍擠擠挨挨簇着秋菊。
隔着一道清淺的水流,田坎下便是學子們農桑課的田地,綠油油的蔬菜惹人喜愛,剛種下不久的梨樹,筆直的樹幹上幾朵嫩葉,仍是一副年幼的模樣。
姜溯霜站在茅草亭邊環顧一圈,頗為滿意的點了點頭。
此次詩會不單單是詩會,姜溯霜打算把它變成迎新會,除了作詩,還有其他環節,比如做做遊戲,展示才藝之類的。
留下要在飯堂幫忙的人手,姜溯霜帶着靠譜的王大娘,心細的梅娘,清池清墨,和幾個新招的員工忙活着這次活動。
小吃和酒水自然是姜溯霜帶頭準備的,各色糕點,自釀的桂花酒,下山采買的菊花酒。除了供給成年學子們引用的酒水,姜溯霜還鮮榨了各種果汁。
桌椅闆凳和蒲團,都是上次活動用過的,再加上新采買的,這次直接搬來就行。
今日多雲,無雨,天氣涼爽,姜溯霜帶着幾人布置好場地,将清池和清墨叫到面前,囑咐道:“今天你們就辛苦些,把守在上山的那條小路邊,千萬不能讓任何一個學子偷偷跑到山上去,聽到沒?”
“放心吧姜管事!”
“下午來這邊的時候,叫每個課室的夫子帶着學子們一起過來,照着學子名冊挨個點名,到沒到齊都告訴我!”
“是!”
上次是在書院裡,這次算是在書院外,安全方面總是要多操心一些的。
一切工作準備就緒,姜溯霜才回到後廚,廚娘們已經在準備重陽糕了。在重陽節吃這種糕點算是自古以來的習俗,大晏人凡是會做飯的,基本都會做重陽糕。
重陽糕,是用米粉和豆沙紅棗做成的,先蒸米粉,再在雪白的米粉上抹上豆沙,放上紅棗。剛出鍋的時候,香味撲鼻,姜溯霜顧不上燙,捏了一塊兒便塞進嘴裡,綿軟又好吃!
其他吃食依舊是一些鹵味和涼拌菜,怕太陽下山後山風太涼,姜溯霜還熬了一大鍋冰糖雪梨和銀耳紅棗湯,在爐子上小火煨着。
依舊是下午時開宴,各個課室的夫子領着學子們按照姜溯霜安排的位置入座。姜溯霜隻給各個課室安排了區域,卻沒有規定一定要按照在學堂上那樣規規矩矩,桌椅闆凳都随意擺放。
已經參加過的學子們顯得從容不少,各自打着招呼,說笑聊天。沒有參加過的新生們則有些畏手畏腳,有的還将自己提前作好的詩拿出來,悉心思考,修改,生怕一會兒在詩會上失了顔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