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溯霜想了想,還是用了個似假非假的名字,這裡畢竟是書院,萬一有人知道她怎麼辦。
況且她不說,誰在意她的“溯”是哪個“溯”。
這山看着不高,三個人便走邊聊竟也走了半個時辰。
一路上大娘的嘴都沒停過,姜溯霜也因此知道了書院的大緻情況。
這書院不大,夫子學生再算上後廚等等所有人也才不到一百人。書院是去年才開的,剛開的時候隻有五十多人,今年才又招了新學生。剛剛遇到的王時是書院剛開的時候就來的,明年便打算參加縣試,是書院的第一批上考場的學生之一。
說到院長的時候王大娘停頓了好一會兒,臉上的表情有些迷茫,最後才道:“程院長是個好人。”
好人?
這算什麼話?
姜溯霜腦海裡浮現出一個留着花白胡子,性格古闆的幹瘦老頭。
定然是性格古怪,王大娘找不到形容詞才這麼說的吧!
書院在山頂一處平坦開闊的地方,四周有青山環繞,一旁有瀑布懸挂,是個好地方。
匾額上“青松書院”四個字寫的不錯,瞧上去隻比她爹差那麼一點點。
等她爹回了京,她定要讓他爹來給這書院重新寫一塊兒匾,也算是報答這一頓飯。
千裡外抱着老婆在馬車上小憩的驸馬爺打了個噴嚏,惹得長公主緊張不已,“怎麼了夫君?可是受了涼?”
驸馬爺那舍得讓妻子皺眉,連忙安撫道:“為夫無事,婉兒再睡會兒。我找人打聽過了,今晚歇腳的縣城有家酥鴨做的極好,晚上帶你去嘗嘗。”
夫妻倆說着小話,半點兒也沒想起被獨自留在京中的閨女。
書院門口兩棵巨大的古松高聳挺拔,王大娘帶他們走正門進去,一邊走一邊介紹,左右兩側都是學堂,後面是夫子歇息的地方,繞過後面的大門,中間是一方池塘和半畝松林,左邊是飯堂,右邊是學生歇息的地方。
王大娘領着姜溯霜和竹溪往飯堂走,“今日書院裡沒什麼人,姑娘便我一道去廚房後院兒吧!我們平時吃飯都在那兒。”
“娘!”一個小姑娘從屋裡沖出來,一把保住了王大娘的大腿,“你怎麼才回來啊!雲兒都餓了!”
王大娘摸了摸閨女的頭,連忙道:“娘在山下遇到兩位姑娘,請她們上山吃頓飯,這位是竹溪姐姐,這位是姜溯姐姐。”
小姑娘乍一見外人還有些羞澀,紅着臉給竹溪和姜溯霜打了招呼。
“飯堂除了我,還有兩個幫工,不過眼下她們倆都不在,去集市采買去了,晚點兒才能回來。雲兒,給兩位姐姐倒茶!”
王大娘利落的系上圍裙,風風火火往廚房走,“你們先坐啊,飯馬上就好!”
“王大娘!我來幫忙吧!”竹溪挽起袖子跟了上去。
“這可使不得!二位姑娘坐着就是!”
姜溯霜道:“竹溪在家也常做這些,大娘放心,您就讓她幫忙吧!”
王大娘推脫不過,又有姜溯霜在一旁幫腔,索性随着竹溪去了。
後院有四間屋子,除了一個小廚房,其他幾間應當是王大娘和兩個幫工的住處。
一棵姜溯霜叫不上名字的大樹為院中投下一片清涼,樹下一個石桌幾個石凳,桌上的茶杯卻是竹制的,平添幾分野趣。
雲兒引着姜溯霜坐下,給她倒了一杯茶。
“雲兒幾歲了?”姜溯霜笑眯眯問。
“八歲了。”
雲兒紮了兩哥羊角辮,臉蛋紅撲撲的,煞是可愛。
姜溯霜又逗雲兒說了幾句話,放下茶杯去了廚房。
她可不想放過做飯的機會,就算自己不動手,也想瞧瞧大晏的農家飯是什麼樣兒的。
今日書院人少,王大娘用的是後院的小廚房,姜溯霜進去的時候大娘正切一塊兒肥瘦相間的五花肉,竹溪在一旁幫着洗青菜。
“姜姑娘怎麼進來了?廚房裡油煙大,姑娘在外頭坐着便是!”
一旁的竹溪笑道:“我們家小姐最廚藝了得,她不在意這些的。”
王大娘切肉的手頓了頓,表情有些不好意思,“大娘手藝一般,做飯也粗糙,不知姑娘吃不吃得慣。”
姜溯霜連忙擺手,“您别聽竹溪胡說,我也隻是簡單做個小菜的手藝,平日裡會的隻有那幾樣。今日就想嘗大娘您的肉絲面!況且我剛學做飯也沒幾年,怎麼比得上大娘您幾十年的功夫呢!”
王大娘被誇了一通,心頭那點兒不好意思也沒了,熟練的切了肉,放了點兒姜蒜進去腌制。
大晏是個姜溯霜從來沒有聽說過的朝代,這裡各種調料倒也齊全。姜溯霜剛穿越過來的時候便覺幸運,若是穿越到其他朝代,指不定連辣椒都沒有的吃呢!
姜溯霜也不好幹站着,挽了袖子跟竹溪一起洗了點兒胡蘿蔔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