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盛夏,午後2點。
出租車行駛在郊區略顯空曠的水泥路上,行道樹是剛移栽的,還沒長大,路上一點樹蔭都沒有,空氣中都是燥熱的分子。
江洄顧不得車裡的炎熱,對前排的司機說:“師傅,能開快點嗎?我有急事。”
出租車司機拉到這麼個跑郊區的乘客本就不開心,小姑娘還一直催,從後視鏡甩過去一個不怎麼友善的眼神,不耐煩地說:“小姑娘,再快就超速了。”
江洄不敢再催。
她這麼着急是因為妹妹打電話告訴她,家裡那個破舊的房子要被賣了。
被他們的養母何紅纓賣掉。
江洄是個孤兒,在五歲的時候被何紅纓撿到。五歲之前的事情,江洄已經記不起來,隻零星的有幾個畫面,不知道是夢還是小時候真實發生過的事情。
被何紅纓撿到時,江洄年紀算是比較大的,記得自己的名字,何紅纓也就被再給她改名。她就這麼留在那個家裡。
何紅纓後來陸續收養了兩個妹妹,和一個患有先天心髒病的弟弟。一家人雖然窮,但何紅纓不曾虧待過他們,還盡力送他們上學。
而現在,何紅纓要把他們住了十幾年的老房子賣掉。
江洄對那所破舊的院子并沒有留戀。但年紀最大的妹妹何思歸,怕媽媽被騙,一家人落得個無家可歸的地步。
她偷偷給江洄打電話說了這件事,說媽媽是被迫的,是被那群有錢人騙了。
要是再早兩年,江洄或許會相信何紅纓是被迫的,現在卻隻覺得可笑。
但她還是從學校回來了,盡管畢業季異常忙碌。因為她從新聞上得知,來的那家企業是東江市最近風頭正盛的重明科技。
她想,或許她能做些什麼。
妹妹又發了消息給江洄,說那些搶占房子的人已經到了,還請了媒體。
江洄大概明白了重明公司此行的目的。無非是想花些小錢賺名聲罷了。
因為何紅纓并不是一個無名小卒。
在江洄十四歲時,有一個做自媒體的年輕女孩無意間闖進了他們的院子。當時何紅纓不在家,女孩說她迷路了,江洄為她帶了路。
女孩很健談,對他們這個多孩家庭很是好奇,又是女生多男生少。女孩以為他們是個重男輕女的家庭,當時的江洄還很信任何紅纓,跟那個女孩解釋了家裡的情況。
女孩很受感動,後來專門拍攝了一期視頻來記錄他們這個特殊的家庭。
視頻發布到網上後,何紅纓這個善良的母親形象感動了很多網友,甚至還有東江本地的記者來采訪她。後來他們還收到了不少愛心市民的捐贈。
網絡熱度并沒有持續很久,他們的生活幾個月内逐漸回歸了平靜。
這幾年,随着城市的發展,他們居住的小院,已經不算特别偏僻,時不時有開發商或其他機構盯着那附近的地皮。而他們的院子,是那附近唯一還住着人的房子,俗稱釘子戶。
*
那是江洄第一次見到齊溯。
彼時才26歲的齊溯,意氣風發。作為自帶技術團隊從國外回東江市發展的高端醫療機器人企業的負責人,又有年輕帥氣的外表加持,齊溯吸引了各界人士的關注,一時風頭無倆。
正處于畢業季求職時期的江洄自然也聽過他的名聲。隻是沒想到,會在自己生活了十幾年的小院裡見到了這個在新聞上才能看到的人。
齊溯帶着陳舟和重明科技行政部負責人一起來的。一群人西裝革履,站在陳舊斑駁的小院,顯得格格不入。在他們身後的,是幾家媒體的記者端着攝像機,在虎視眈眈。
江洄沒經曆過這陣仗,心裡不免有些畏懼。
江洄學的理工科,雖然不是醫學相關專業,但她推測重明科技在未來會大放光彩,如果她能攀上這個高枝,總比在畢業季茫茫人海中讨生活要強。
這對江洄來說,不失為一個機會。她需要往上爬,去接近那個靠自己根本接觸不了的階層。
那個不把底層人當人的上流權貴階層。
江洄沖回院子,站到何紅纓身邊,握住她的手:“媽,這是怎麼回事?”
何紅纓沒想到江洄會回來。
她已經跟重明科技的人談好,今天也不過是配合他們演一出戲罷了。之所以沒把這事告訴江洄,是因為她察覺江洄已經不如前些年那樣同她親密了,總覺得她會壞自己的事。
誰知道她還是回來了。
何紅纓淩厲的眼神掃視一周,落在了何思歸身上。這小妮子自小與江洄交好,也是除江洄以外年紀最大的孩子。
何思歸察覺到媽媽的目光,瑟縮了一下肩膀,心虛地視線轉向别處。
不管内心如何生氣,何紅纓還是要維持表面和諧:“阿洄,你怎麼回來了?”
“我回來看看,怕你被奸商騙了。”江洄沒有收着聲,還挑釁地回頭看了齊溯一眼。
但對方噙着笑,似乎沒有把她的話放在心上。
何紅纓陪着笑:“怎麼會?齊總是好人,說給我們另尋了個住處,很大。弟弟妹妹們每人都會有新房間,那裡還有單獨的廚房和衛生間,甚至還有書房呢,弟弟妹妹們一直都沒有專門學習的地方,現在都有了。”
江洄知道何紅纓和他們達成的條件遠不止于此,但還是故作驚喜:“真的?他們會有這麼好心?”
江洄畢竟還是個沒畢業的小姑娘,何紅纓以為暫時瞞過了她,繼續誇齊溯:“當然了,齊總是好人。新聞裡不是都說了嗎,齊總是從國外回來的,有實力有資金,現在願意幫我們難道不是好事嗎,弟弟妹妹們上學也需要錢。齊總說了,我們今後的一切生活和學習開銷,他們都會負責。”
江洄倔強地說:“用不着他們瞎操心。媽,我馬上就畢業了,我能掙錢,弟弟妹妹我會照顧。”
“阿洄,你有自己的生活,将來還要結婚生子,我們哪能綁着你一輩子。”
江洄心裡嗤笑,但面上還是一副母女情深:“媽,你把我養到這麼大,我自然是要回報你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