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覺醒之前,她一定會在元氏的哭求下去元家,然後被守株待兔的陳叔堵個正着,女扮男裝的秘密在暴露邊緣徘徊。
這并非杜青棠的假想,而是曾經真正發生過的事實。
第一世,陳叔發現她穿女裝,隔日杜家獨苗苗和元盛搞斷袖的消息在桃源村傳得沸沸揚揚,還有人說杜青棠其實是女子,扮作男子是為了守住大房财産。
杜家二房、三房聞着味兒打上門,讓元氏給他們一個說法。
朱氏給元氏“出謀劃策”,讓她把最像杜青棠的女兒推出去,表示和元盛私會的人是她,杜青棠的身份危機才算解除。
可即便如此,村裡有關于她是男是女的争論仍然喧嚣塵上,這也成為後來她犯欺君之罪的一大佐證。
......
朱氏不知杜青棠心中所想,心疼地撿起衣裙:“這身裙子可是花了二錢銀子,要是摔壞了,看我不扒你一層皮!”
元氏驚呼:“二錢?”
朱氏得意洋洋:“沒錯,二錢。”
二錢銀子又如何?
這些銀子都是元氏和杜家的姑娘們一個銅闆一個銅闆掙的,卻被元氏以接濟兄弟的名義,一個子兒不剩地送出去。
朱氏和元平心安理得地收下銀子,有時送得晚了,朱氏還會上門讨要。
明明是杜家的錢,卻要看元家人的臉色,連杜青棠的束脩都是元家“借”給她的。
真是好大一張臉!
杜青棠捏緊拳頭,生怕自己一個沒忍住,将元氏錘進黃泥牆裡:“我回來的路上遇到陳叔,他看到我穿裙子去見表哥了。”
元氏臉色巨變:“他知道你是女子了?”
朱氏沒有說話,她在想如果姓陳的老家夥發現杜青棠是女子,該如何将他糊弄過去。
杜八丫與杜青棠年歲相仿,容貌也有幾分相像,是個不錯的人選。
“那倒沒有,但如果我繼續去見表哥,未嘗沒有可能。”杜青棠話鋒一轉,“你們讓我讀書,可是為了讓我科舉入仕?”
朱氏不假思索:“這是自然。”
其實像杜青棠這樣整日混在男人堆裡的,給盛哥兒提鞋也不配。
隻是杜青棠自幼扮作男兒,她擁有先天的優勢,可以讀書,也可以做官。
獨木難支的道理誰都懂,比起盛哥兒單打獨鬥,不如讓杜青棠做那馬前卒,盛哥兒隻管在後頭撿功勞。
朱氏也不怕杜青棠做官之後翻臉不認人,她若不認,就告她一個欺君之罪!
“隐瞞女子之身,扮作男子參加科舉是欺君大罪,是要被砍頭的。”
朱氏一愣,死丫頭莫不是她肚裡的蛔蟲,怎麼連她想什麼都知道?
元氏滿臉驚恐:“那咱們不讀書了?”
杜青棠神色狠戾:“我若獲罪入獄,定會拉着娘、舅舅舅母還有表哥一起死。”
朱氏呼吸一滞:“你敢!”
杜青棠震聲:“你看我敢不敢!”
她死了這麼多次,早已無所畏懼!
朱氏被杜青棠豁出去的眼神看得哆嗦了下,終究還是怕了:“這次就算了,等他消去疑心再說。”
她還要長命百歲,等盛哥兒考狀元當大官,接她去京城榮養呢。
朱氏說完就溜了,杜青棠目送她離開,思緒翻湧。
女扮男裝本就不為世俗所容,一旦暴露,将頃刻斃命。
隻有死人才能永遠保守秘密,元家害她至深,合該以命償命。
“棠姐兒,你怎麼能這麼跟你舅母說話?萬一盛哥兒遷怒,另娶他人該如何是好?”
元氏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在竈房裡來回走動,不時向杜青棠投去責怪的目光。
杜青棠被她晃得頭暈,問出她很久之前就想問的話:“女子存在的意義難道隻是嫁人生子嗎?”
元氏理所當然道:“當然......”
“當然不是!”杜青棠矢口否認,眼底深處有什麼在燃燒。
女性的價值從來都不是成為某個人的妻子,成為某個人的母親。
可惜元氏從來不懂她,滿腦子都是傳宗接代。
元氏被杜青棠眼裡的火焰灼傷,接連後退好幾步:“夜深了,棠姐兒早些睡。”
杜青棠知道短時間内無法改變元氏根深蒂固的觀念,不再多言。
走進闊别多年的小屋,屋内僅有一條炕,一張桌和一隻矮櫃。
炕上是疊得整齊的被褥,桌上是手抄版四書,杜青棠看着書,手指神經質地痙攣兩下,移開視線。
洗漱後躺到炕上,杜青棠想到桌上的書,扪心自問,她是否要繼續讀書。
努力了三次,每次都中途折戟,真的值得嗎?
周遭一片死寂,沒人能給她答案,她也說不清該如何抉擇。
......
杜青棠心亂如麻,輾轉反側,連自己什麼時候睡着都不知道。
她做了一整夜的夢,夢境雜亂,醒來後什麼也沒記住。
睜開眼,天色大亮。
杜青棠穿戴完畢打開門,四個面黃肌瘦的年輕姑娘圍在竈房的飯桌前,其中一人正向她招手。
“棠哥兒,快來吃飯。”
桃源村有上百戶人家,原住戶甚少,大多是早年間從各地逃難來的百姓,經過數代繁衍生息,發展到如今的數百人。
杜青棠的祖父有五個兄弟、三個姊妹,又和祖母養育三子二女。
杜青棠出生之前,元氏嫁到杜家已有十四年。
在這期間,她的肚子幾乎沒停下來過,十四年生了八個,其中老二老三和老五老六是雙胞胎。
加上杜青棠就是九個。
杜青棠堅信,如果杜老大還活着,他們一定會繼續生,直到生出兒子。
看着糟糕的原生家庭,杜青棠深埋心底的星火越燒越旺,越燒越旺,終成燎原之勢。
這一刻,杜青棠突然有了決斷。
人生如蝼蟻,微弱渺茫,她卻不願按照元氏的想法生兒育女,相夫教子。
我要讀書。
我要考科舉。
我要手握權勢,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世人皆道女子不如男,那就由我做這個先鋒,開辟出一條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道路。
雖千萬人吾往矣,九死而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