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半個多月的時間就過去了。
又到了董立松給校長還錢的日子。
結婚的時候,董立松跟校長借了一千五百塊錢,借的時候,事先就說好了,一個月還一百,每個15号還錢。
這天傍晚放學,董立松先把中午剩下的大半海碗青魚放在芋頭稀飯鍋上熱着,又把米飯炒好,切了一大盤海帶絲清炒了,然後才去卧室裡拿錢。
他打開那個黃色梳妝台的抽屜,取出裡面的錢數了數,不由得歎了一口氣。
瑞巧走後,家裡還剩下一百五十多元,再加上自己上個學期的課時費發了一百二十元,總共加起來二百七十多元。
當時他覺得挺寬裕的了,在鎮上遇見老丈人,就讓老丈人給瑞巧稍去了五十元以備不時之需。
還剩下二百二十多元,不到一個月就要發工資了,自己肯定是夠用的。
可是沒想到,胡恒那孩子那麼能吃,他來了還不到一個月,兩個人光是買吃買喝,就花了一百露頭。另外,這個月有同事要結婚,還要随禮十塊錢,家裡的水電費、煤球費,還有油鹽醬醋牙膏洗衣服衛生紙等各項開銷加起來也要幾十元。
這樣一算,哪裡還能去還校長的錢,手裡隻有八十多塊錢了,根本不夠一百元了。
“表叔!表叔!我回來了!飯可做好了嗎?我餓死了!”
客廳裡,胡恒扯着嗓子叫道。
董立松應道:“飯做好了,你把飯桌收拾下,去盛飯去!”
胡恒嗯了一聲,就去廚房忙碌了。
山裡孩子,就是有條好,不懶,什麼活都能幹,也不嬌氣。
董立松又在心裡仔細算了一遍。
過幾天他發工資,三百二十五元,加上這八十多塊,共四百露頭。
給瑞巧一百,還校長一百,還剩下二百露頭。
照胡恒這個吃法,他們兩個的生活費每個月至少一百七八,還剩下三四十。
家裡其他開銷就要五六十,下個月還有親戚家孩子要過滿月,爸媽那邊,每個月回去兩三次,他嫂子還每次都讓他買些東西帶回去,要麼是孩子的玩具文具,要麼是肉菜,一個月下來也得三十四。
想到這裡,董立松緊緊皺起了眉頭。
哎!胡恒的爸媽肯定是知道自己的兒子有多能吃的。
他們不會那麼不自覺的吧?這麼一個猛吃猛喝的半大小子,放在自己家裡,一個月總要給個百兒八十的生活費吧!
要真給了,自己也就認了,吃點虧就吃點虧吧,誰叫那是嫂子的侄兒呢。
想到這裡,董立松看了看手裡的錢,又将他重新放回了抽屜裡。
校長家的錢,眼看是還不成了,隻好等下個月再還一百,這個月的一百,再往後延遲下吧。
好在校長是個好說話的,一向器重他,他去跟校長說明一下情況,校長一定會體諒的。
“表叔,表叔,你再不來吃飯,那飯就涼透了!”
聽見胡恒叫他,董立松這才回過神來,起身去了廚房。
他往飯桌前一坐,就發現大海碗裡的青魚就剩下一條了。
原本碗裡總有個七八條吧,胡恒這孩子,在家裡是獨生子,自私自利慣了,吃東西也不知道顧人。
董立松是文化人,又是長輩,自然不好計較這點事情,隻得苦笑了一聲,夾起剩下的那條青魚,默默地吃着。
見胡恒把米飯扒得正香,董立松暗想:“自己是不能親自開口問胡恒的父母要生活費的,隻有暗示這孩子自己回家說了。”
于是,他輕輕咳嗽了一聲:“胡恒啊!你連續三個周末沒回家了吧?”
胡恒點了點頭。
“那你為啥不回家呢?難道你不想你爸爸媽媽嗎?”董立松接着問。
胡恒停下筷子,看了董立松一眼。他想起了他媽媽囑咐他的話:“小恒呀!你去了表叔表嬸家,就可以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了。你表叔是工作人,他們家的夥食肯定不差。”
胡恒就問他媽:“我吃多了,表叔表嬸不會不高興吧?”
他媽哼了一聲:“你表叔當年念大學,都是你姑姑供養出來的,沒有你姑姑,哪有他今天?你就吃他一口飯,也是該的,他有什麼不高興的!”
聽他媽這樣說,胡恒就放下心來。
胡恒他爸就說:“小恒,你去了表叔家,星期天也别回來了,就在他家吃吧,一來家裡能省點,二來我和你媽天天忙着下地幹活,也沒空給你燒飯!”
如今,見董立松這樣問他,胡恒也不傻,自然知道哪些話能說,哪些話不能說。
于是他就回答:“表叔,山裡路太遠,我跑得嫌累得慌,再說我爸媽天天下地幹活,也沒時間給我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