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小寶,半夢半醒地往回走着,待得思緒,一點點清晰,般若堂,已在眼前,仿佛冥冥之中,有一雙無形的手,在指引着他,飄至此處。
步入殿内,韋小寶,見澄觀大師,正背對自己,盤膝而坐,周身,袅袅青煙環繞,向四面八方,翩然散開。他正欲上前,卻突見澄觀,雙手舉在身側,畫了個整圓,随即收功起身。
“師叔,這麼早啊。”澄觀大師轉過身來,向韋小寶點頭緻意,合十行禮。
“澄觀師侄,你剛才,練的是什麼功啊?看起來,很厲害啊!”韋小寶兩眼放光似的問道。
澄觀大師一愣,答道:“唉,師叔,弟子剛才,不是在練功,隻是在疏通經脈,為練功做準備。”
“哦,這樣。”韋小寶,顯得有些失望,“澄觀師侄,再過兩個時辰,我們就要走了,我來跟你道個别。”他摟着澄觀大師的肩膀,言語間,有幾分不舍。
“啊?師叔,你這麼快就要走啊?”澄觀大師聽韋小寶這樣說,也感吃驚。
“是啊,我跟他說,再多休養幾日的,也不知道,他為什麼這麼着急?對了,黃兄弟,他的傷勢怎麼樣?會不會有事啊?”韋小寶無奈歎道。
澄觀大師想了想,回道:“黃施主既然蘇醒,應該,已經沒有大礙,隻要多注意休息,很快,就會沒事了,不過,黃施主,可能傷了心脈,要是調養不好,這一輩子,都會很麻煩的。”語罷,澄觀大師拍了拍韋小寶,搭在他肩上的右手,面色凝重,“唉,師叔啊,比起黃施主,你還是多擔心下自己的性命吧。”
聽得澄觀大師,口中的話,又看到,那似欲言又止的神情,剛剛放下擔憂的他,又立覺焦火烈焚,“我?我是不是要死了?哎呀,我怎麼這麼慘呀!年紀輕輕,老婆就要守寡,嗚嗚……”不知怎麼,韋小寶,感覺身體,不住地顫抖了起來,雙臂,兩腿都在發軟,心卻跳得飛快,頭也昏沉沉的,喪着臉,心想自己,肯定,是快不行了,想不到,年紀輕輕,就要死在這裡,傷心之情,頓時傾瀉,爆發出來。
“诶,師叔,你怎麼了?”見韋小寶,站都站不住了,澄觀大師趕緊施力相扶,勸慰道:“師叔,你想到哪裡去了?昨天你還生龍活虎的,怎麼會死呢?”
這話一入耳,韋小寶當時覺得,剛才的一切不适,都在這一瞬間,消融得幹幹淨淨,他有些不高興了,把澄觀大師甩開,嗔道:“死不了就說清楚一點嘛!吓死老子了!不知道你師叔我最怕死嗎?!”
被這樣一說,澄觀卻是大為不解,額頭微蹙,一邊的眉眼,都垂了下來,疑惑道:“師叔啊,幾天前,你帶着黃施主,夜上少林之時,已是骨脈俱損,幾油盡燈枯,也沒見你,有絲毫畏懼,怎麼今天?莫非,師叔當晚,淚痕滿面,是在哭自己?”
“當然不是啦!我是怕……”韋小寶氣得七竅生煙,跳起來,敲了澄觀大師腦袋一下,可轉念一想,把這話說清楚了,怪難為情的,見澄觀大師,還是一副榆木腦袋,也懶得和他解釋,耷拉着臉,說道:“哎,好了好了,不說這個,你剛才,到底想說什麼啊?”
“師叔,當時,你全身骨脈,都已大損,弟子連夜為你施針,運功,能将你救回,已經是佛祖慈悲,菩薩庇佑。這肌骨上的傷,還能長得好,不過,你要記得,一個半月之内,絕不能再用‘神行百變’,否則經脈齊斷,性命難保啊!”澄觀大師一臉嚴肅地說着。
“啊,謝謝!多謝師侄提醒!”見澄觀大師,終于說了句有用的話,韋小寶,感激地點了點頭,又繼續說道:“不能運功,那遇到危險怎麼辦?師侄啊,不如,你将少林的‘護體神功’傳授給我,不就什麼都不用怕啦?”
“師叔啊,少林武功,講究循序漸進,要練習‘護體神功’,就要從‘一指禅’練起,而‘一指禅’呢,又要以‘般若掌’為根基,而‘般若掌’呢……”
澄觀如數家珍,邁開步子,像是打開了話匣,滔滔不絕地,講述着少林武學的博大精深,聽得韋小寶頭都大了,卻毫不自知。他嘴裡,小聲叨咕着,手上邊掐指計算,過了約半炷香的工夫,忽然眼前一亮,揚起一張笑臉,說道:“師叔啊,依弟子推算,你從現在練起,到一百二十歲的時候,就可以修煉‘護體神功啦’!”
“一百二十歲?!”韋小寶偷偷翻了個白眼,“老子還走得動道兒嗎?!”
“那,你那百步之内,有蚊子飛過,都能知道的神功,好練嗎?”韋小寶試探地問着,用肩膀,撞了澄觀大師一下。
澄觀大師雙目上翻,邊回想,邊計算,過得不久,便說道:“九十歲!”
“那,七十二絕技呢?”韋小寶,已不再抱任何幻想,又哭喪起臉來,漫不經心地說。
“師叔啊,少林,自創派以來,無一人身兼七十二絕技,弟子不才,隻學到其中的兩項。”澄觀大師說道這裡,有些不好意思地癟了癟嘴。
“又要練幾十年是不是啊?那,輕功呢?有什麼輕功比較厲害一點的,可以逃命的?”韋小寶臉都綠了,心想:“老師侄幾年不見了,真是一點長進都沒有,還是塊榆木疙瘩!”
“‘神行百變’,精妙至極,可謂當世無雙啊,師叔既然,已經學了‘神行百變’,古往今來,能出其右的,非‘淩波微步’,和我少林派的‘一葦渡江’莫屬了。”
“‘一葦渡江’?”眼中光芒萬丈,韋小寶興奮道:“達摩祖師一葦渡江的故事,我聽過,我聽過的啊,不如,就教我這個吧!”
“師叔啊,達摩祖師圓寂之後,這門功夫,已經失傳很久了。”
“失傳了就不要說出來嘛!!那,‘淩波微步’呢?”
澄觀大師,突然得意洋洋,拂了把胡須,講道:“說起這‘淩波微步’,來頭可就大了,這門功夫,取自三國時期,曹植所作《洛神賦》中的一句,‘淩波微步,羅襪生塵’,是由《周易》演化而來,奇幻無比呀。據傳,北宋時期,我少林寺,出過一個小和尚,一次,他奉命外出,在擂鼓山中,無意間,見到許多仙童,在那裡下棋,機緣巧合之下,誤打誤撞,入了幻境。在幻境之中,看到一個相貌駭人的童子,被人暗施邪術,竟要以鐵杖自擊,他起了慈悲之心,雖武功平平,卻仍出手阻止,那童子得救之後,為報他救命之恩,便暗中相助,帶他穿過重山,飛入太虛,去拜見一位老仙。那老仙,雖看他相貌不佳,卻念在,他心地良善,知此番機緣,定是天意,就指點他,到西域天山修煉,從此,一躍成為武林的頂尖高手。本來呢,他回來以後,應該進入達摩院,鑽研武學的,不過後來,不知道為什麼,離開了少林寺,弟子猜想,他定是得道成仙,不知在哪裡飛升了,至于在那之後,‘淩波微步’,是否還有傳人?弟子,就不大清楚了。”言罷,澄觀大師,已然,是一臉困惑的樣子。
韋小寶聽得入神,對澄觀大師的武學見識,又多了萬分欽佩,追問道:“哇,澄觀師侄,幾百年前的事,你都知道得這麼清楚?”
澄觀大師呵呵一笑,“弟子八歲入少林,十一歲開始習武,就經常纏在師父身邊,要師父,講武林上的故事,聽得多了,自然牢記于心。”
“那,‘淩波微步’,你會不會啊?”韋小寶,見澄觀大師,說得天花亂墜,有點兒期待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