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我們下回還來。”看了一眼崔小小碗裡同樣把湯喝了個幹淨,問:“吃飽了嗎?今天難得在外面吃,沒吃飽就再吃點。”
“飽了。”崔小小滿足的摸摸肚皮,她好久沒有吃那麼飽了。
“那好。”崔晚喊了聲結賬。
“客官吃好了。”婦人笑眯眯過來,“兩碗鹵肉面十八文錢。”
十八文錢,崔小小張大嘴巴,得賣好多香椿才能賣到十八文錢,而摘香椿又要跑好遠才能摘那麼多,這面可真貴啊!
崔晚倒不覺得貴,這面份量足,每碗裡面放了五六塊鹵肉,味道也好,九文錢是值的。
吃過面街上清淨了不少,路兩邊擺的攤子也開始收拾東西準備打烊了。崔晚收回視線對崔小小說:“明天我們來鎮上趕大集。”
“真的嗎,娘親。”崔小小嘴巴張成“O”形,不過她很快想到了什麼,“我們明天不上山嗎?”
“不急,明天我們來鎮上看看有沒有要買的,後天帶着去山上。”
崔小小嘴上雖挂念着上山,可到底孩子心重。聽到崔晚這麼說,心一下子就飄到明天大集會上去了。
~
次日,太陽還沒有從山那頭爬起來,耀眼紅暈就染紅了大半天空,就連水藍色的雲都渡上了一層七彩霞光。
崔晚推開棚子門,見雞鴨和兔子都精神才安心拿起竹帚打掃衛生。這些時日雞鴨會三不五時吃上崔晚從魚籠裡帶回的小魚小蝦,兔子吃的也全是青嫩的草,個頭長了一圈。尤其是雞鴨,它們的翅羽和尾羽都冒了出來,看樣子要不了多久就能羽翼豐滿,下蛋吃肉了。
不過雞鴨長到這副樣子,崔晚也看出買的六隻雞有一半都是公雞,鴨子則都是母的。目前兔子還沒有到配種生小兔子的時候,這棚子裡還有些空當,還能再買幾隻雞回來養。把糞挨個均勻的倒在茄子苗根部,這幾日茄子都開了花,其中還有一棵已經結了小茄子,至于辣椒昨日才上過肥,暫時不急。
崔晚在外頭忙,屋裡崔小小已經熟練燙好野菜和米糠,她看米糠剩的不多,說道:“娘,今天要買米糠。”
“好,就買。”崔晚從棚子後面走出來,暫時打消了再買幾隻雞的想法。她來自現代,更清楚的知道惡劣的生活條件會産生很多疾病,雖說棚子裡有空餘,可雞鴨和兔子要長大,還是等後面有空再搭個棚子出來再說。
除去喂雞鴨兔子,母女倆就沒什麼事要做。于是揣好荷包,鎖了門就往徐家走去。昨日姚良玉問的時候崔晚沒有說去不去,但既然姚良玉問了,今日崔晚就得過去看看。
入了夏,随着日頭起來太陽也越發曬人。所以村裡人好多都早早吃了早飯,扛着鋤頭下地幹活去了。隻是眼下鎮上逢大集,家裡有點錢的人都換了一身行頭,去鎮上趕集湊熱鬧。
“嬸子。”到徐家的時候劉鳳正和人說着話,崔晚喊了聲,“昨日阿嬷說要去鎮上趕集,今天她有空嗎?”
劉鳳和身邊的人說了句這是崔晚崔姑娘和她女兒小小,然後又對崔晚說:“這是我三兒媳阿桔。”
“阿桔姑娘。”崔晚道。
“崔姑娘,小小。”阿桔有張娃娃臉,一笑嘴角兩邊就有兩個小酒窩,可愛極了。
“娘要去鎮上,今早還提到你,我去叫她。”劉鳳給兩人作了介紹就說起姚良玉來,她腳下利索,進去沒一會就聽到姚良玉的聲音。
“崔丫頭我還正想着你去不去,要是你再晚些來我就自個去了。”姚良玉一頭灰白的發梳的齊整,還帶了一支銀簪子,身上的衣服也是新的,鞋子雖說舊些,但也洗的幹淨,看樣子是極看重去趕大集。
“這下娘不用念叨了,崔姑娘來了。”劉鳳笑道。
“是啊。”姚良玉摸摸挎的籃子,“那這就去了。”
崔晚聞言看向劉鳳和阿桔:“嬸子和阿桔姑娘不去嗎?”
“今兒不去,老大和老二家的都去鎮上了,一會阿桔兩口子也要回娘家,得留個人。”劉鳳說。
崔晚點點頭,杏源村的村民雖說大多純樸,但防人之心不可無,還是得留個心眼:“那嬸子我就和阿嬷去鎮上了。”
“去吧,路上看着路。”
姚良玉在杏源村生活了幾十年,再加上她丈夫以前是捕快,兒子又是裡正,三個孫子也能幹,因此村裡好多人都和她處的好。不過她處的最好的還是幾個同齡的老太太,隻是這幾個老太太家裡都沒有姚良玉好,再加上上了年紀腿腳不利索,最後隻有錢老嬷和她們一道去鎮上。
“一會可别忘了幫張大娘帶兩斤花生酥,還有趙老嬷的半斤金絲糖。”姚良玉念叨着,“崔丫頭你幫我記着,人老了記性不好。”
“都記着呢。”崔晚想了想又說:“還有巧雲姐的糖漬梅子和桃幹。”李巧雲肚子大了,天氣又熱,這鎮上一來一回不好受,知道她們要去鎮上,馬元心特地托崔晚帶回來。
今日大集正式開始,官道上也比平日多了好些人,有些是如崔晚她們一樣走着去,有些則是推着闆車,坐着驢車,拖家帶口熱熱鬧鬧的去趕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