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長脖子的人群,一下定在那裡。
良久有人如夢方醒,叫了第一聲“好”。之後,人群炸開了鍋,紛紛擁到孟三叔跟前,向他道賀,順便取經。
孟三叔眉頭終于舒展開來,他一開始估摸着能有個2石2鬥5升,誰知竟突破了2石3鬥的大關。他自己也沒料到。
孟三叔将毛巾搭回脖子上,越過人群往孟知彰家的方向看了看。
莊聿白坐在藤椅上,一塊巾帕握在手中攥了又攥。孟三叔家的稻米重量,時時有人報過來。聽到“2石3鬥1升”時,莊聿白不住點頭。
能在當下有限的生産條件中,畝産達到這個數字,屬實難得。
圍聚在孟三叔家的人群,邊小聲議論着邊往孟知彰家這邊湧過來。
孟知彰家田畝較孟三叔家少,隻有3畝上田、2畝中田、1畝下田。但衆人往院内一看,眼神明顯不鎮定了。
“打眼看上去,似乎比三叔家的隻多不少?”有人忍不住嘀咕,不過很快釋然,“說不定這其中有牛大有家的糧。畢竟他們兩家走得近。牛家放不下,暫時堆在他家也是有可能的。”
“2石2鬥。”過秤之人,喊出第一個數字。
和孟三叔家報出的第一個數字一模一樣!不錯不錯!人群開始交頭接耳。孟書郎二人,一個讀書,一個忙着金玉滿堂和茶炭生意,最近還要管理葡萄園,平時在田間下的功夫遠遠不及孟三叔,但竟能和每日綁在田中的三叔家同樣産量。
說明這肥料還是可以的。
有人上前,從糧袋中抓出半把米研究起來,顆顆飽滿,一粒一粒圓鼓鼓的,看上去真招人喜歡。心中正誇着,忽又聽過秤之人補充了半句:
“2石2鬥……下等田!”
現場嘩然。
什麼?下等田?!
孟知彰家下等田隻有1畝,下等田能畝産2石2鬥,這怎麼可能!
比普通下等田,要多出四五成的産量。四五成産量呐!竟然能孟三叔家上等田比肩。這絕對不可能!
“看花眼了吧!”孟三叔根本不信,責怪過秤之人胡亂報數,親自擠到近前往那秤杆上看去,“這秤一定有問題,去把剛才我家用的秤拿來!”
等秤的時間,孟三叔根本站不定,圍着孟知彰家的稻米轉來轉去,毛巾拿在手上不停擦拭額頭的汗。忽然他想到什麼,問到孟知彰面前:“大郎,你确定這些糧是下等田的收成?”
有人從旁擠上來:“三叔,這些稻谷是我親自割回來、晾好收在這兒的,錯不了!”
秤取了回來,這次孟三叔擋開旁人,親自過秤。
人群不覺不覺伸長脖子,并齊齊屏了呼吸,生怕影響到三叔手裡的準星。
孟三叔将毛巾搭回肩上,将秤從頭到尾又檢查一遍,這才開始上秤。
确實是2石2鬥,若嚴謹些,應該是2石2鬥又1升。
人群像是八九十度的熱水,馬上要興奮得冒泡泡,可又覺得火候不到,需等等再翻騰歡呼。畢竟眼下還隻是下等田。
“孟書郎,稱中等田吧!”有人等不及,竟催了起來。
孟三叔瞪了那人一眼,眼神複雜,說不上的情緒一股腦湧上來。他家中等田合計下來畝産剛剛2石。而孟知彰家2畝中等田的稻米就在眼前,看這狀态5石打不住。
果然,過秤之人開始報數:“中等田2畝,得糧……6石。”
畝産3石!
報數之人的聲音都有些發顫了。
衆人皆不敢置信,忙跟身旁人确定是不是說的3石。确認後,又邊向前擠,邊吵嚷着要看個究竟。
孟三叔則逆着人群擠了出來,毛巾在手上擦了又擦,手掌都擦紅了,伴着火辣辣的疼。擡頭卻見族長走了來。
“我剛聽畝産3石?果真!”向來沉穩持重的族長,此時竟有些等不及,想扒開人群往裡擠。
孟三叔跟在旁邊:“是。畝産3石是……中等田。”
族長愣住,回身怔怔看着孟三叔,手都有些抖了:“你說中等田畝産3石?”
孟三叔垂頭“嗯”了一聲,聲音中極力掩蓋着詫異、嫉妒。
大家都明白,這可比正常中田畝産高出足足6成!6成呐!即便是上等田,附近州縣有一戶算一戶,從未聽說過誰家畝産能達到3石的。
“那上等田呢!上等田畝産多少?”族長竟顧不得身份,上前抓住孟三叔的手使勁搖,不隻是想立馬知曉答案,更多的,似乎想從對方那汲取一些穩定情緒的力量。
“上田還在稱……”
衆人見族長來了,忙讓開一條路,将人請到中間方便觀看過秤。
所有人圍了上來。中等田畝産3畝,若非親眼所見,說出去誰敢信?那這上等田豈不是……
有人站得遠,根本看不清過秤現場,有人将孩子舉到自己脖子上幫忙看着,有人怎索性爬到一旁的大樹上,抱着樹幹向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