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長得可愛以及嘴巴甜之外毫無任何優點的幼子。
嬴政和胡姬都是頂頂的聰明人,但是胡亥沒有繼承他們任何一方的智力,仿佛隔代繼承了趙太後的腦子一樣。
這個評價對于嬴政來說已經很嚴肅了。
“趙太後的智商”對于嬴政來說算是個形容詞,大概就是乍一看非常聰明,偶爾還能做出點機靈的舉動,但是遇到大事的時候就稀裡糊塗的,被人一忽悠就看不清自己了,最後給他開個大眼。
他不看史書隻是不想在書上看到肯定的回答,看到對胡亥的評價,他怕自己扛不住。
猜到和看到冷冰冰的總結是不同的。
伯益臉上的表情從頭到尾都沒有什麼變化,隻是在聽嬴政說出最後兩個字的時候樂呵道:“你這不是什麼都知道嗎?”
嬴政評價扶蘇和将闾的時候還多說兩句,但是到了胡亥就隻剩喊他名字的兩個字了。
“我倒也不意外,畢竟在這之前事情就有點脫軌的迹象了。”伯益根本不覺得這次嬴政是在套他的話。
在他來之前就聽說胡亥最近被胡姬拉走揍了好幾天,原因是他看到了隔壁孔雀王朝阿育王的事迹,說了不該說的話。
這事史官都記錄在案,鹹陽宮中也有人聽聞小公子被揍的原因。
這是胡亥能看到的嗎?
伯益覺得這分明就是嬴政思考過後的一次試探。
嬴政對胡亥的教育标準一直很明确——可愛就行。
胡亥這孩子長得是真漂亮,伯益遠遠看了一眼也覺得是個雪玉可愛的孩子。
嬴政早就知道他沒腦子,也沒指望他幹什麼。
不過以他對胡亥的掌控力度,有些東西根本就是他不會讓胡亥接觸的。
就比如說屠戮兄弟姐妹的阿育王的故事。
純粹養着玩的兒子看那麼多陰暗的東西幹什麼?更何況這種涉及外來宗教的東西按照規則本來就應該被限制傳播。
所以胡亥看到的故事本來就是嬴政的一次試探。
也不知道這個結果該說令人失望還是該說完全不令人失望。
反正胡姬現在還在打兒子。
她未必喜歡打兒子,但是她知道反正得多打幾天,打上個幾個月的。
打得均勻一點總不至于真傷筋動骨了。
胡姬雖然從來不管胡亥被教成什麼樣子,但是這傻子總歸是她親生的,她還不想看着這個兒子被徹底玩完。
總得讓嬴政消了氣。
胡姬對這些事背後的敏感度不知道比胡亥高到了哪裡去。
嬴政默默想。
順便打算給胡姬丢個戒尺。
打得更疼一點。
.
嬴政的情緒抽離得很快。
這種事情又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為了自己的血壓好,他隻是對伯益說道:“先生是想告訴我,你是那麼逆來順受的人嗎?你來找了朕,朕也坐在你的面前,那麼自然沒有不能精誠合作的道理。”
“大禹治水”這個傳說故事在世事變化中早就失去了原來的形狀,對這個故事的解讀也層出不窮。
但是不管“治水”的真相究竟是什麼,但是傳達的精神卻是唯一的。
嬴政覺得作為“大禹治水”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伯益不可能沒有抗争精神。
他很難服氣的。
哪怕他面對的是一等一的恐怖。
“我為什麼非要選擇你呢?”伯益用左手把筷子拿了起來,他沒有再嘗試掙紮,右手的肌肉完全放松,“我們并不算是能合得來吧?”
活得久了就有閑工夫開發一些沒什麼用的小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