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坪鄉逢五趕集,九月十五那天,正好是肉市結束後的一天,劉小妹要去集上買東西,宋冰不想出門,宋雨妮開車和老娘一塊兒去趕集。
這天不是周末,宋丹出門上學後,宋冰鎖了大門,領着三個孩子和兩條狗過去新家那邊。新家坐北朝南,前排四間屋子從右邊數,第一間是倉房,第二間是堂屋和廚房,第三間是睡房,第四間也是睡房。宋冰把堂屋裡的壁爐點燃,把屋裡燒暖後,讓三個孩子在堂屋裡玩,開了一瓶罐頭拆了幾包零食給她們吃,讓兩條機靈的狗子看着孩子,他去了後院暖棚裡幹活。
今天天氣晴朗,現在室外氣溫在零下五度左右,一進玻璃暖棚,明顯比外面暖和一些。宋冰取下棚内溫度計查看,水銀溫度計顯示零上六度。這個溫度隻會随着隆冬的到來而越來越低。
這個暖棚前後各有一個進出口,兩頭進出口處各砌了一個小磚屋,進了小磚屋再從小磚屋進暖棚,這樣阻擋了外面的寒冷空氣,此外小磚屋也可以作為就近工具房。工具房裡此時就放了四個為暖棚準備的鐵皮火爐子,形狀類圓柱形,最粗部分直徑五十五厘米,底部三腳支撐,頂端逐漸收窄,形成連接爐筒的圓口。宋冰把四個爐子和配套爐筒搬進來,在暖棚裡面擺開,四截爐筒組裝成一個整體,豎着的一頭連接爐子頂部,橫着的一頭接入暖棚玻璃上相應的接口,固定并塞住周圍空隙,排煙通道就這樣做好了。
宋冰随後搬來引火的苞米杆子和木柴,點火開始嘗試升溫。四個火爐子點起來後,宋冰計算着時間,半個小時後看溫度計的變化,水銀刻度顯示為零上九度。持續添柴,大火加溫,等待期間宋冰開始整地起壟。
經過一上午四個多小時的試驗,持續大火棚内溫度能升到二十五度以上,同時對燃料的消耗非常大。宋冰目前不需要這麼高的溫度,控制在中火持續燃燒,預備等下午來看看持續中火溫度能保持在什麼程度。
之後半個月,宋冰的大半精力都在這個暖棚裡,花了三天時間測試出控溫數據後,宋冰用一下午時間播種,種子有從本地集市買的,有從南方帶回來的,特意選擇能耐低溫的種類,數量多達十多種:菠菜、茼蒿、芹菜、生菜、胡蘿蔔、小青菜、菜柿子、卷心菜、韭菜、小蔥、大蒜、莴苣、烏白菜。
大部分蔬菜品種宋冰是第一次上手種,一切關于這些蔬菜的信息都是打聽而來,頭一次種,得慢慢摸索。約五十八平米可種植面積被他劃分成大小不等的十三塊,能直接種的就測量好間距直接下種,需要打秧子的就撒播下去等待發芽後移栽,暖棚裡的溫度維持在零上十五度到二十度左右,這個溫度适合種下的所有菜種類發芽,隻有快慢的區别。
半個月下來,溫室菜進度良好,而每日燃料的消耗,也是肉眼可見的。宋冰今年提前為暖棚準備了一兩萬斤柴,照目前這個消耗量,用一冬天夠夠的,隻是這還沒到最冷的時候,天氣越冷,每天的燃料消耗會越來越大。
另一個每天大量消耗的就是飼料。青儲牧草已經所剩無幾,最近幾天鵝食配料青儲牧草的占比越來越低了,等青儲牧草用完,隻能用窩瓜土豆蘿蔔白菜葉子等蔬菜湊合了。
“宋冰,打魚去不去?”
這天上午,宋冰才在宋雨妮那邊吃過早飯回來不久,聽到外面有人喊他,出去一看,宋清扛着扁擔拿着漁網站在門口。
宋清揚聲問他:“北魚甸子打魚,去不去?”
宋冰:“去。你等我喂完鵝。”
北魚甸子在陽坡村東南面,距離村子約兩個小時車程,夏季多雨時會變成湖泊,秋冬季節水位下降,會露出長滿水草的淺灘、沼澤,大量的水鳥在這裡生活、繁衍,宋冰小時候來這裡抓過魚,逮過雞。
十月的北魚甸子,枯黃的蘆葦叢身披雪衣,灘塗與沼澤俱埋沒在白雪下,臨岸水面結了一層薄冰,船槳稍微用力一敲便擊碎了,越往湖中心走,冰層越薄,到了某一處界限,冰層消失,露出平滑如鏡的水面。
宋冰來了才知道這是隊裡組織的捕魚活動,參與的有三四十号人,大多是青壯小夥兒,隻有領頭的是幾個年紀大的。
在有經驗的老人指導帶領下,一群壯小夥兒清理出岸上的小船,兩兩一組劃一條船,從灘塗與沼澤中找出一條水路,劃進深水區。
宋冰認真聽着老人傳授如何在冬季從灘塗與沼澤中找出一條正确水路的訣竅,這是一條很重要的知識,不懂的人随便亂闖,萬一擱淺在哪片沼澤中,就隻能等着别人來救了。
“下網!”宋冰和宋清一組,兩人通力合作,很快拖上來一網大魚,小船一下子吃水上百斤,水線幾乎觸到船舷。
“嚯!”宋清沖宋冰比了個大拇指,“力氣可以啊。”
宋冰:“送了這一網再來。”
宋清撿起船槳,“走。”
北魚甸子裡水草茂密,水鳥繁多,魚類資源異常豐富,才能養的起每年數不清的鳥。現在是冬季,候鳥南飛,隻有極少數留鳥生活在這裡,被人聲驚擾,遠遠的避開了去。
宋冰和宋清合作下網,來回運了五六船魚上岸,宋冰提議在水面上看看風景。
天空是極淡極淡的藍,倒映在水面。蘆葦枯黃,白雪純粹,偶爾見到蘆葦叢中有水鳥做的窩,裡面墊着彩色的羽毛,不知道來自哪一種鳥類。
旁邊遠遠近近的水面上,傳來旁人吆喝或打氣的喊聲,宋冰聽了一會兒,覺得這些人真是遜啊,一時有種高處不勝寒的寂寞。
宋冰:“再撈一網咱們就上去吧。”
宋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