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周的機械聲依然不絕于耳,空氣中彌漫着金屬的灼熱氣息。顧清塵站在他的加工台前,目光專注地盯着手中的零件。自從被調到加工B級動力核心零件的崗位,他在這一崗位已經幹了半個月,技術愈發熟練。每天,他都能在規定時間内完成更多的任務,同時還保證零件的質量毫不打折。這種表現,讓林宇航工頭對他越來越滿意。
“顧清塵,過來一下。”林宇航的聲音再次響起。
顧清塵擦了擦額頭的汗珠,摘下防護手套快步走上前。他對這熟悉的呼喚已然習慣,每次都預感到會有新的挑戰降臨。
“你現在加工動力核心零件的效率已經很高了,”林宇航翻閱着手裡的記錄單,語氣透着欣慰,“我想讓你試試更難的東西——這是C型機甲主控模塊裡的傳感器組配件,需要你手動裝配。跟以前的活比起來,不隻是切割和焊接了,還要确保多層零件的組合和匹配,精度要求更高。”
顧清塵眼中微微一亮。他明白,主控模塊是機甲的“大腦”,而傳感器組的作用尤為關鍵,任何細微的誤差都可能影響整個機甲的運行。他毫不猶豫地點頭答應:“沒問題,我願意試試。”
新的工作台比之前更複雜,台面上擺滿了各種精密的小零件和工具。任務的第一步,是将三塊大小不一的金屬闆通過微型鉸鍊連接起來,形成傳感器組的基架。這需要使用激光切割和微焊接技術,并确保每個鉸鍊的靈活性和穩定性。
第一次嘗試時,顧清塵就遇到了難題。鉸鍊位置微微錯位,導緻金屬闆無法完全對齊。他不得不将整個組件拆開重新加工。
“手穩,眼準,别急。”旁邊的王伯提醒道。
顧清塵深吸一口氣,穩住心神。他發現這些傳感器配件的尺寸精度被要求在0.01毫米以内,而他之前接觸的零件不過0.1毫米精度差。這種幾乎嚴苛的要求,讓他每一步都必須格外小心翼翼。
經過整整一天的練習,他終于完成了第一個合格的傳感器組。零件在檢測台通過了自動掃描,沒有發現任何問題。望着屏幕上亮起的綠色合格标志,顧清塵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盡管通過了第一天的試煉,但顧清塵很快發現,完成一個傳感器組所需的時間太長。即使是最熟練的老工人,也要用四五十分鐘才能裝配好一個,這意味着每天最多隻能完成十幾個。這樣的效率讓顧清塵很不滿足。他開始琢磨,是不是可以優化步驟,提高裝配速度。
晚上下班後,他一邊吃着簡單的晚餐,一邊在光腦上翻閱關于C型主控模塊結構的資料。他仔細研究了傳感器組的工作原理和各部件的作用,漸漸萌生了一些想法。
第二天,他嘗試改變加工步驟。傳統工序是先将基架焊接完成,再逐一安裝其他組件,但顧清塵注意到,這種流程會導緻後期調整時出現多餘的重複操作。他決定嘗試先将核心部件預裝在基架的鉸鍊上,确保每個連接點的穩定性後,再一次性進行整體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