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嘗試時,他的效率并未明顯提升,但随着他不斷調整細節,漸漸摸索出了一套更加流暢的操作流程。最終,他成功将裝配一個傳感器組的時間縮短到35分鐘,比車間平均水平快了足足15分鐘。
林宇航注意到了他的改變。
“顧清塵,你這兩天傳感器組的效率怎麼這麼高?沒出問題吧?”林宇航一邊翻看記錄,一邊開玩笑地問。
“沒有問題,工頭。”顧清塵自信地笑了笑,“我隻是改了一下步驟,省去了不少不必要的調整時間。”
林宇航走到檢測台前,仔細檢查了顧清塵當天加工的傳感器組。果然,每個零件的精度都達标,沒有任何返工記錄。
“好小子,有點本事。”林宇航笑了,眼中透出一絲贊賞,“既然你這麼能幹,那我就不客氣了。接下來,你還想學些什麼?廠裡不少複雜零件正缺人手。”
顧清塵心裡一陣激動。他知道,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他回答道:“林師傅,我想學得越多越好!加工這些零件讓我覺得很有意思,我希望能了解更多機甲不同部位的結構。”
“好,這可是你自己說的。接下來,每周我都安排你接觸一種新零件,直到你小子撐不住為止!”
接下來的幾個月,顧清塵仿佛進入了一個學習的黃金時期。每周,他都會被調到新的崗位,接觸不同種類的機甲零件。從機甲關節的液壓支柱,到動力傳輸模塊的精密齒輪,再到防護裝甲的複合闆材,每一種零件都需要獨特的加工技巧。他白天在車間中實踐,晚上則用光腦查閱相關資料,思考更高效的加工方式。
比如,在加工液壓支柱時,他發現傳統的表面抛光方式耗時太長,便嘗試用微型振動砂輪替代,最終将抛光時間縮短了一半;而在處理複合闆材時,他結合以往的經驗,優化了熱壓機的使用參數,使得闆材的成型更加均勻。
這些努力并非毫無回報。短短四個月下來,顧清塵不僅學會了加工機甲不同部位零件的技術,還賺到了一筆可觀的積蓄。他的賬戶裡,已經攢下了一小桶金——足夠他維持生活,甚至購買更先進的學習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