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有兩個汪直。
一個在嘉靖年間,是個為所欲為的大海盜頭子,胡宗憲的主要對手。
一個在成化年間,是個為所欲為大太監頭子,大臣們的主要對手。
可見叫這個名字的,都不是省油的燈。
汪直,本是廣西人。
成化元年,他也就三四歲的樣子,和現在的趙小照也差不多。
作為大藤峽叛亂中的瑤民後代,以戰俘的身份被遣送京城。
成化三年,汪直七歲,淨身後被送入宮。初在昭德宮侍奉皇帝的心上人、寵冠後宮萬貴妃,因伶俐多謀,得到憲宗的寵信。
成化十二年,汪直十六歲,受命秘密出宮偵察,與都禦史王越相交甚歡。
成化十三年,汪直十七歲,明憲宗在東廠外另置西廠,由汪直任提督,專在南北兩京偵輯異己。
成化十四年,汪直十八歲,巡撫遼東,挾其私黨,随意手撻守令。
成化十五年,汪直十九歲,巡視大同、宣府,與遼東巡撫陳钺、撫甯侯朱永出兵讨伐海西女真。
成化十六年,汪直二十歲,與朱永、王越率領兵馬出塞外,在威甯襲擊寇賊,破敵而歸。
成化十七年,汪直二十一歲,為監軍三度抗擊入寇大同、宣府的亦思馬因部,取得黑石崖大捷。
成化十八年,汪直二十二歲,受命總鎮大同、宣府,專鎮大同。後屢遭彈劾,被罷職奪俸,黜為閑人。
算起來,到如今已經整整十二年了。
也就是說,在大家大學畢業找工作的年紀,汪直已經把畢生的功績,不管對錯、反正都給幹了。
你這邊畢業,他那邊直接退休,無縫對接。
作為朱見深的黑手套,咱們汪督公自然也幹了不少髒活兒累活兒。
用腦子想想就知道,這種人的下場,從來都不會好。
雖然“清君側”隻是一個借口,但若有這種事,汪直絕對是那個被清的君側。
不是五馬分屍、曝屍荒野,也是人頭落地、身首異處。
參考後面的,諸如劉瑾、魏忠賢之流。
因為汪直替老闆擔了不少事,也因為明憲宗朱見深也是個狠人,所以朝廷上下的反對聲太大。
棄車保帥,明憲宗不得已把二十二歲的汪直貶谪了,後來把西廠也裁撤了。
一般被貶谪,都是去偏遠苦寒苦熱之地,比如海南、雲貴、甯古塔。
這一點上,蘇轼、楊慎、甄嬛她爹媽都很有發言權。
從北京貶到南京?
這叫貶谪麼,這分明就是獎賞!
汪直可是廣西人,你就是把他發配到廣西,那也隻能叫榮歸故裡。
富貴不還鄉,如同錦衣夜行。
非得把他貶去西伯利亞挖土豆,才叫真的懲罰呢。
可見朱見深人确實不錯。給他辦事,不虧。
不僅對女人好,對手下也不錯,一點兒也沒有卸磨殺驢。
不然,直接把屎盆子全叩手下頭上,說“内監誤我”,斬了了事,也不過就是常态。
說來,退休十二年,汪直現在才不過三十四歲。
這才快到裁員的年紀了,真是讓大家情何以堪。
而且看樣子,他這是要再就業了。
“這都十二年了。”張宛好奇問,“你都在南京做什麼?”
汪直無奈說:“沒什麼,一介草民,不過苟活而已。”
其實,大家都是在苟活。
“當年,你得罪了不少人吧,就沒人對你下手?”
東廠,已經是讓人聞風喪膽了。
朱見深還覺得東廠效率太低、本事不行,才讓汪直弄了個西廠出來。
的可見,論起各種手段,西廠是遠勝于東廠。
汪直還是西廠督公的時候,自然是春風得意。
得皇帝寵幸,還得皇貴妃信任,自然沒人敢對他如何如何,最多暗地裡使絆子而已。
偏偏論起如何給人家暗地裡使絆子,汪直才是真正的專業權威。
也正是因為太得意了,所以才被貶去了南京。
縱然論起生活水平來,去南京比别去雲貴好太多,但危險也多千萬倍。
皇帝再好心,總也不可能給他安排個保镖隊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