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收點梗,我看有uu想看江湖中人對于鶴鳴和其他五俠的看法。正文有點卡,姑且就先寫這個番外了
*OOC警告,劇透警告,試圖用比較輕快的語言講述一下吃瓜群衆們的看法
張三豐,本名張君寶,年輕時在少林寺藏經閣裡當打雜小仆,後來自立門戶,開創了“武當派”。往遠了說他被“西狂”神雕俠楊過指點過三招武功,被少林覺遠大師傳授了《九陽真經》,最近一次戰績是他一掌差點打廢了玄冥二老。總而言之,這是個見過一百多年大風大浪的武林宗師,有事業有傳人,注定要後世留名。
百歲壽宴的時候,失蹤多年的五徒弟跪在張三豐面前認錯,隻道娶的妻子乃是明教子弟。
實話實說,張三豐當時的内心挺平靜的。他心想,翠山這是不知道他師哥師弟們幹出來的事情。要是他知道了,就不覺得自己娶個明教老婆是什麼滔天大罪了。
好歹武當派不能全部弟子都栽在一個人身上吧?
他親手扶起愛徒,道:“那有什麼幹系,難道明教就一定是壞人,江湖裡名門正派的弟子就一定是好人不成?隻要人品正派,就是好的。就算她人品不好,難道上了我們山上,不能潛移默化于她嗎?”[1]
其實也不能隻要人品正派,張三豐忽然想到。若是論“正派”二字,白鶴鳴絕對是擔得起的。要是讓他同意白鶴鳴和自己某個弟子的婚事,哪怕是要武當弟子入贅峨眉派,他都大可答應。
但不能是同時同意五個弟子和她的婚事吧……
想到這,張三豐眼神一閃。衆人中最敏銳地莫過于張松溪。他開口道:“師父說的及是。五弟,隻要五弟妹願意從善,後頭的都不礙事。五弟你是不知道,那讓三哥站起來的大夫胡青羊胡姑娘,便是白姑娘從明教請來的。”
張三豐在心底歎了口氣,心想老四這種時候都不忘替鶴鳴在翠山和殷素素這邊做人情,還真是懂得見縫插針。要說自己這七個弟子,他是怎麼看怎麼覺得好。說起白鶴鳴,他當然也覺得好。
但假如這五個弟子都喜歡上了白鶴鳴,那就不怎麼好了。
最開始的時候,張三豐發現俞岱岩似乎喜歡白鶴鳴。
那時候他沒覺得不好。
張三豐這輩子幾乎沒碰過男女情愛,但最為頂尖武林高手的直覺是很微妙的。很難說這種直覺是好是壞,但直覺本身也是實力的一部分。但凡這種直覺自然地浮現,比如敵人要往某個方向出招,又比如郭姑娘心有所屬……反正張三豐隻要有了某種直覺,這種直覺必然會在現實生活中應驗。
一開始三徒弟說放棄喜歡白鶴鳴的時候,張三豐心裡還是有點遺憾的。這讓他想起了自己的青蔥歲月。但那時候他的直覺就已經在告訴他,事情絕非這麼簡單。後來一切也正如他所料,省去前因,省去後續,俞岱岩從身殘到恢複,和白鶴鳴之間時不時會有信件交流,也有單獨相處的機會。
但那時候張三豐覺得兩個年輕人都是有分寸的人。年輕人嘛,溫情一會兒,你侬我侬一下,雖然有些不合禮數,但算不得什麼大問題。岱岩那種性格,能幹出什麼出格的事情嗎?當然是不能。
但是蓮舟能啊!
說起這個二徒弟,張三豐偶爾還挺想找人訴苦的,隻可惜他滿肚子的擔憂武當山沒一個人能聽。剛剛撿到俞蓮舟的時候,他就覺得這孩子是個好苗子。但他收俞蓮舟為徒卻不隻是因為這個。他開始收徒的時候已經六十多歲了,見慣了世間形形色色的人,一眼就看出這孩子若是走了歪道,定然對武林禍害無窮。
和遠橋、岱岩比起來,蓮舟的話要少得多。他為人果斷,練武也更勤奮。好在張三豐發現,藏在這種寡言和刻苦之下的俞蓮舟并不冷漠。相反,他對師哥師弟們的愛,對武當的愛,都是真實而深沉的。隻是這種黑白分明的性子若是不加以培養,日後還是有可能走上邪路。張三豐為了糾正他身上這份“邪氣”,可是花了不少心思。
那時候俞蓮舟年過三十。張三豐剛想感慨一下徒弟總算是定了型,自己這份心力也算是沒白花,結果現實就給了他一個大悶棍。
那是個晚上。張三豐記得自己剛結束閉關,正在散步,隻聽見竹林中似有人在說話,聲音随簌簌風聲傳來。不知道出于什麼原因,他當時下意識地就往那聲音的方向走了過去。
然後,他看見俞蓮舟和白鶴鳴好像親在一起了?
張三豐被這想法給驚吓到,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年紀大了老眼昏花。那應該是自己的錯覺吧。還是說自己把岱岩錯看成了蓮舟?
原來自己不是老花眼了。
俞蓮舟和白鶴鳴确實不對勁。
要問為什麼,因為第二天白鶴鳴直接就來找她了。張三豐還記得自己在心裡感慨了一句:“她的武功又進步了,便是連我的蹤迹也很難瞞過她。”
但這不是重點。
張三豐壓抑住内心的洶湧澎湃,盡量用平和地語氣問白鶴鳴對自己的兩個徒弟是什麼看法,這是在幹什麼。這話一問完,他便看到白鶴鳴有請罪的意思,心下一沉。但讓他心下更沉的是,還沒等白鶴鳴開始請罪,另外兩個當事人來了。
正等着你們呢,兩個小兔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