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頭一次,感覺到了對張家善的陌生。
都說一千個領導一千個樣子,如今張家善的真實想法,讓他難以捉摸。
看着張家善,他腦海裡一時多了種種猜測:是不是你在嫉賢妒能?還是你多了權力失控風險?
他止不住感歎:張家善啊張家善,真是服你了,放着有能力的不提,要提不靠譜的人?這難道是你的官本位?也難怪,這個社會就是因為有你的這種官本位,才讓你的官越做越大,而我卻越做越小!
很快,他的這種感歎被一種本能的想法給否定了。他想,我本來就是幹業務的,本無所謂個體組是誰來負責;隻要今天确定了個體組人選,我以後幹脆來個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看你怎麼辦?隻要你覺得你看中的人選合适,你舒心,我同樣跟着舒心。可工作呢?誰來為它負責、為他把關?
等張家善話音一落,董留成少有的針鋒相對,說了自己的看法:
“家善,今非昔比。王志山已經不是過去的王志山了。我相信他不會跟那些無聊的‘半截’一樣,無事找事;他有自己的眼光和洞察力。如今的稅務工作,我們不時會遭遇秀才遇上兵的困境;困境之下,光靠腦力和雙手,遠遠不夠。除了心智,還得拼上力氣,甚至不惜包括一身血肉。對于王志山這個人選,我想說這樣一個話:但凡稅務分局再多幾個王志山這樣的人,會聚成洪荒之力,讓江北的稅收走得清朗。什麼事情光靠說教,恐怕心有餘而力不足。稅收迫切需要秩序。維護秩序的力量,光靠上頭不夠。我們得眼睛向内。除了需要大局意識,解決事情的迂回頭腦,有時,我們江北山高皇帝遠,更多時候隻能靠自己。太多事情,不如以暴制暴來得直接。眼下的種種不堪,如同一場污泥濁水,需要大雨式的清洗,方能回歸風清氣正。”
話至此,讨論現場的分局長辦公室陷入了一片寂靜,人人默不作聲。
說過自己的提議的兩人此時都在琢磨,你說這話的立場,究竟是什麼?為何在這樣的時候、這樣的場合,要推自己的人?
一場讨論,成了一對一的辨論與反駁。
兩人的目光,看向張興福。
說是讨論,可三人心裡都明白,相當于是分局的一場高級别會議。會議人數少,可少數人的會方,往往決定的是大事情;相反,那些人數衆多的會議,往往讨論的是小事情。更是這樣的規則之下,每個人的發言,才顯得無比重要。起着舉足輕重作用的,往往是最後一個發言人的。如今,沒有說話的張興福,成了兩人期待拍闆的人。
兩人等張興福的回應。
張興福起初不說話,靜靜地聽着兩人觀點不一。可他如同平靜的心海湖面,像是投入一塊巨大的石頭,在平靜的心緒中,激起了千層波浪。在所有事情的刺激下,王志山幾年來的表現,大膽地改變自己以往的風格。在越來越多的接觸中,他不僅發現王志山的悉心淳樸,更是發現了他在工作上的驚人展現。隻是此時,他的這一思緒,走進尾聲,剩下的,成了他最後的表态發言:
“兩位說了自己的觀點,我來談點我的看法。是的,站在家善的角度,領導用人,放心第一、聽話第二,能力第三。能力強的人,不一定用,能讓領導放心才是關鍵。這就是所謂的大局意識、轉婉見識。站在老流的角度,我們這個時候更需要的是有血性、有剛性的人。說白了,還是那句千百年來,亘古不變的老話:我們選拔和培養一個人,究竟要看哪一面?是的,人都有奴性和才情。任何一個人,都會有兩面性。一個人,年輕時有疵口、有棱角,才情會多一點;随着年齡的增長,他的社會經曆在增加,人成熟了,也就學會了換位思考,又會奴性多一點、随和些。那問題來了:我們今天選一個個體組長人選,究竟是要奴性多一點,還是要才情多一些?我個人感覺,因時、因地不同,有時我們不能頭發、胡子一把抓,更要加以辯證分析。憑心而論,一個人在單位、在社會的價值,最終靠的是人的有用性,也就是他的才情,本身過硬最重要。這想當于是說一個人的智商和非智力因素;是有個時候,我們也不能忽視他的軟技能,因為軟技能也同樣重要。比如說,說話的表達方式,能否吹拉彈唱,有才藝,喝酒的時候能夠助助興,人前露一手,人後讓人舒服,這些東西,我們稱之為情商。情商同樣重要,有些崗位,有些工作,甚至要高于才情。隻是魚和熊掌不可能兼得。我們不能對着一個人吹毛求疵,求全責備。就家善後續推薦的李得淼,這位同志和老流推薦的王志山相比,李得淼情商高過王志一頭,在這一點上分局上下是有共識的。李得淼說話辦事,讓人感覺溫和、受用,這就突出了他的大局意識、站位更高;可在我心中,他的能力稍遜王志山。舉個例子,一回到分局,在分局上下,說話聲音誰最高?當數李得淼。可你們發現沒有,他人走到了外頭,特别是在納稅人面前,聲音比誰都小?這樣的人,反過來說,王志山和他相比,是不是相反,倒了個個?他懂得内外有别,王志山不懂。從這一點,我們是否感覺,就兩人相比,我個人覺得,我們該選擇誰?我是更傾向于王志山。在沒有第三個人選的前提下,我們分局的個體組組長,當數王志山莫屬。為什麼?就因為我們也曾經年輕過。我們知道年輕人需要的是才情,是工作的激情和血性。回到這個點上,我更同意老流的提議。同時,也要老流以後多多提醒王志山。年輕人嘛,幹工作、幹事情也有想不通的時候,有十頭牛拉不回來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更要幫助年輕人,讓他們成長。用過去我們老領導張正昌的話來講,我們要大膽提拔年輕人,讓他們有施展才華的舞台。因為隻有真正想幹事的人,才會有想不通的時候。‘想不通?想不通,就讓他睡老埂、壓床闆,想通了再幹嘛!’這話是當年張正昌說的,我今天也借用一下,拿它來作個總結。對于年輕人,我們不怕他們想不通,就怕他們什麼都得通、什麼都不想。凡是有想法、有激情的,才是我們重點提拔的對象。但凡有能力、有本事的,我們身為領導的,要敢于啟用,敢于任用,而不是害怕他們超越我們,害怕我們駕駛不了,掌控不了局面。一個單位、一個社會,有能人是件好事。當然并不是有能力沒有用,而是能力可以做基礎,在基礎之上的延伸,才能讓一個人腳下的路走得更好。這就像裝修房子一樣,能力是框架,而裝修裝飾所展現出來的檔次完全不同一個道理。在能人面前,我們不能象黃鼠狼糊泥巴——小手小腳。所以,個人建議,咱們這個個體組長的人選,是王志山。”
張興福這話,算是一錘定了音。
張家善心有不甘,可少數服從多數的理,他懂。為此,在整場讨論的最後,他選擇了沉默,不發一語。身為副分局長,他是一個懂得順從領導意見的人。在張興福面前,隻要是他定來的事情,就算自己的想法再厲害,他絕不會再說口。
董留成臉上放光。
張興福的話,少有地令他心服口服。
分局需要有人頂上一隻肩膀,再扛上一把手,他看到了切切實實的利益。張家善的一己之私,董留成一直在隐忍。一場讨論,讓他在“三角形穩定器”中,不得不據理力争,形成強有力的鼎力一角,最終如願以償,多了王志山這樣的助手。
王志山勝出,董留成高興不已。
王志山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心中有數。
誰是真正為分局着想,他比誰都清楚。
如今張興福一錘定音,董留成的臉上,挂滿笑意。
能讓王志山上了個體組長的位置,不得不說,他算是僥幸過了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