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經過張興福一宣揚,在稅務分局四下裡傳開了。
消息讓董留成臉上放光。
一連多個時日的殚精竭慮,讓他對大組長一職,不堪重負。
眼看張興福将王志山誇上了天,他趁熱打鐵,向張興福提出來,是不是物色個合适的人選,來擔任個體組組長?這樣的目的,一是可以将個體稅收這塊工作,盡快抛出,專門的事情,由專業的人來幹;二是個體組長久拖未決,早該明确,結束十幾名個體專管員的群龍無首,由他們另立門戶,分出去?
對董留成的提議,張興福最後表達了疑慮:
“老流,不是我不體恤你的難處,實在是眼下我沒有看到合适的人選。不是我但當武大郎,自己是顆三寸釘,還看不起别人。就我們分局的幾号子人,你看看,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真正需要有人站出來的時候,又有多少頂得上派場?要說咱諾大的一個分局,二、三十号人,人頭不少,個個站出來都是個人物——瓶大的漢子,誰也不服誰。可真正想幹事、能幹事,還幹得成事情的,又有幾個?分局的這些個人,老的老、小的小,拿他們當作吹火棍,嫌長;拿來作抵門棍,嫌短。有時候我扒拉扒拉,還真找不出個合适的人給你。算了,事情得從長計議吧。你呢,也再奈受奈受,再等等,等哪天年輕人成長起來了,再配齊個體組長不遲。你呢,也多個心眼,物色着點,有時候也使點暗力,該培養還得培養。我看,有少數人,的确還算是可造之材。就是欠些火候,需要再磨煉磨煉。”
提議未獲通過,董留天隻有等。
時間在一天天過去。董留成對比着分局上下的每一個人。可諾大一個分局,比來比去,他最看好的,除了王志山,還是王志山。
要推薦王志山,董留成心下多了隐隐不安。
個體組長身後一堆專管員,每個人一腳踩在外面的市場,另一隻腳在體制内,煉就的,除了老油條,少有老實人。人呐,全是現實逼出來的。現實逼着每個人生變,适應,最終,卻大相徑庭。兩者最大的區别,一個處事圓滑,一個死心眼。可王志山不屬于前者。有人至今對他剛參加工作的那一年挨打的事情,說成是他過于血氣方剛;可幾年過去,王志山還是那個王志山。他對稅收工作的執着與熱情 ,是許多人所不能相提并論的。讓他去當那個在當下社會不為足道,甚至是用幾十倍放大鏡也找不到的個體組長一職,會不會讓他身處險境,董留成心下,成了十五隻竹籃打水——七上八下。
一連幾天,董留成借故和王志山上了市場街頭。他要觀察明白,王志山是否會因上次被圍攻事件過後,留下陰影,深陷其中,不能走出來,以緻于縮首縮腳,變了個人?
王志山的表現,出乎董留成的意料。出工時,他依舊沖在隊伍的前頭;回來時,他往往會是最後一個。再和他上了街頭,一切令董留成長舒了口氣。
時間不等人。
董留成堅定了自己的想法。
這天,他再次鄭重向張興福舊話重提,問張興福,是否同意王志山出任個體組組長?
個體組無領頭的局面,再不能拖下去。于公于私,個體組的事情再不能久拖不決。張興福遲疑着,答應開會議一議。
人選事情分局的頭等大事。為開會好,張興福不敢大意,叫來了副分局長張家善。
三人齊齊坐到了分局長辦公室。
分局三人讨論會,算是正式開始。
三人齊齊坐到了分局長辦公室。
分局三人讨論會,待三人坐下後,算是正式開始。
張興福開了頭。在介紹了個體組情況之後,他附帶了董留成的提議,問張家善意下如何?
有張興福在場,張家善的副分局長角色,自然成了帶括号的常務副局長。議題涉及個體組長人選,他那不帶括号的常務副職自然消失,打回原形,成了業務副局長。可分局就他一名副分局長,他當仁不讓,發了言:
“個人感覺,王志山是不是過于年輕?要是他把不住自己,跟過去一樣沖動,是否給分局造成不必要的麻煩?依我之見,個體組的管戶多,面對千家萬戶,點多、線長、面大,跟各種各樣的個體戶、臨時經營戶打交道,更多的還是要首選能說會道的、多轉婉見識的。其次,還要選個心态好的,不鑽牛角尖的。現在有種說法,是‘這個社會不怕有人鑽牛角尖,就怕知識分子鑽牛角尖’。我們選個管個體組的,總不能選個愣頭愣腦的,不懂面上過得去就行,讓我們放着好好的平安日子不過,找個虱子來頭上撓着吧?老流提議的王志山,個人能力是強,這點我無可否認,可他的弱點也明顯。他這個人認死理,喜歡死磕、硬碰,說是優點,也是短闆。目前,王志山是不是過于年輕,不具備這一點?我看,要說王志山是個好專管員,他是,在這個問題上我絕無二話;可要他還當這個個體組長,我看還需時日。個體組長好歹是個組長,要帶人幹事情的。在帶人方面,是他王志山的弱項。跟許多同志比,他不成熟,少了轉婉見識。一旦到了關鍵節骨眼,我怕他隻會讓我們當領導的難堪,難以協調,甚至難以收場。所以,我個人意見,還是再物色物色其他人。比如說我們的李得淼,我看他就行。他不僅有大局意識,還腦殼好使、辦法多。在個體戶面前,他話也會說,還知道個迂回。提拔他來當這個個體組長,我看再合适不過。”
張家善一番話,董留成愣住了。
話裡針鋒相對,卻是對董留成的徹底否定。
張家善的一字一句,在董留成聽來,聽在耳裡、心裡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