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鄉鎮稅所 > 第50章 鄉下稅收

第50章 鄉下稅收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哼,你他媽的!什麼世道,就象小學生曆史課本上講的,‘苛捐雜稅多如牛毛!’你們這樣收稅,完全不顧老百姓死活,非把我整死不可!我一個老農民,讓我交這麼些錢,還讓不讓人活了!”

話硌耳朵。王志山火了:

“什麼什麼,你說什麼稅多?還說我們不顧你死活?話可是你說的。你說多,就多了?百分之六的稅,國家定的,是我口袋裡掏政策嗎?多哪兒了?你以為稅收是我們得,我倆裝腰包?還‘一個老農民’呢——你怕是不是一個農民吧?有你這樣不講理的農民嘛!你爹媽有沒有告訴過你,‘皇糧國稅,自古有之;死了爹娘,還交公糧’的話?稅收在你媽肚裡轉經、沒有生出來的時候,就有了。不信,你去問問你爹你媽!還讓我們拿貨抵稅,什麼亂七八糟的!滿嘴亂說!不懂裝懂,盡說胡話!走,找你爹媽評理去:什麼是‘苛捐雜稅’?什麼叫做‘不顧老百姓死活?’說話這麼難聽,你是老百姓嗎,我怎麼沒有見過你這樣的老百姓!”

王志山拽住馮小順,拖他往走。馮小順身子弱,耐不住王志山的手氣,痛得呲牙咧嘴。不管王志山怎麼用力,馮小順死命不從。他腳下一點點打滑,不得已,将整個人将身子用上。等最後使喚不上了身子的力量,他伸手一手,死死扣住牆拐角,不讓王志山拽動他。

一番拉鋸子似的拖拉之下,兩人氣喘如牛。

看着兩人像是鬥了眼的雞,王興正“撲哧”笑了:

“你馮小順這個小賊,你看你這點出息!不是我說你,不要不聽勸!做你大哥的,我單獨跟你說上兩句,可行?”

一番糾扯下來,馮小順喘息不定。耗光了力氣,讓他的脾氣一點點跟着消失怠盡。他順從地與王興正站到一旁,耷拉腦袋,聽王償正一陣嘀咕,末了,來到王志山跟前,語氣變得溫和:

“兄弟,我們農村人直,隻會直來直去,不會拐彎抹角。我說話口風不好,一上來就是‘你老子’、‘你他媽的’。我文化低,不會說話。得罪你,莫見怪。你說,我這稅,能不能少點?”

王志山不知兩人說了什麼,馮小順來了個一百八十度轉彎?他沉吟着,一時拿不定主意。王興正看他這模樣,“嗯哼”一聲,清了嗓子,道:

“恁個啦。我來說句公道話。本身馮小順沒有文化,得罪王志山什麼的,你王志山大人不記小人過,就不跟他一般見識了。說句不好聽的,我看馮小順做點小生意不容易,本身家裡又窮,我們體諒他一點,總共收他四十八元錢得了。至于王志山算的,要說錯,一點不錯;要說多,一分不多。政策在國家手裡,誰也不能光聽你馮小順的。話說回來,收你馮小順的稅,是我們工作。我們既是公家的,吃公家飯,就得依公家管。隻是我們也不是要鼓着說、把着聽,一定要收你多少多少,跟你過不去——把你整死了,我們有什麼好處?跟你馮小順交個底,意思是我們要是不體諒你難處,該收你多少就收你多少,你也沒有什麼話好說的。大家圖個‘針過得去、線過得來’就行。什麼‘苛捐雜稅’之類的混賬話,馮小順你今後莫在我面前瞎扯淡!”

馮小順點點頭。王興正手一揮,讓王志山開票。

出門時,馮小順問兩人,晚上可來我家吃飯?要過來,我等着你們。

兩人笑了笑,沒有應話。鬼知道今天會到什麼時候才回得來喲?

兩人趕往下一家。

一個街巷口,兩人碰上了一人。女人是位年青女人,見到兩人,她停下腳步,愣愣地看向兩人。她名叫姚慶芳,娘家不是别處,正是這個村子走出去的女人。

看清楚了,姚慶芳叫了聲迎頭的王興正:

“興正,你們要去哪兒?”

她滿面含笑,像是一縷春風拂過,讓兩人一掃馮小順家裡的的不快。王興正臉上多了紅潤,問:

“是慶芳啊,你回娘家來了?家裡的酒房怎樣,華生呢?”

姚慶芳笑盈盈地:

“我回娘家一趟,丢他華生幾天。這不,我不是正準備回去嗎,家裡也不知道成什麼樣子了!”

雙方拉過家常,王興正将王志山拉到兩人中間,向姚慶芳介紹道:

“今後你娘家土雜店的稅,由小王來收了。你看看。我們是為這事來的。你媽的小賣部,你跟小王說說,怎麼繳稅?”

姚慶芳愣了一愣,說怎麼繳都行。王志山看她面善,想到馮小順的土雜店與修理店含混,小賣部的稅收沒有收,心下一軟,說是先看一眼小賣部,再作打算。

三人由姚慶芳上前帶路,穿過幾條狹窄的巷道,在一棟老房子前停了下來。很明顯,又是一個牆洞式的小賣部。姚慶芳手指了指:

“諾,就它。”

等看過牆洞裡擺放的貨品,又是少得可憐的副食品;稍有不同的,是多出了一缸酒。這下王志山心下有了數。他跟張八一搞過稅收檢查,知道城裡小賣部是不單獨征稅的,早在批發環節就已經由批發商代扣了;反倒是這些農村小賣部,多了并非批發來酒、醬油之類的散裝貨,相反要收一部分稅收。一想到農村小賣部稅收的多與寡不重要,重要的是增強他們的納稅意識,不緻于忘了本,這與張興福說過的“随心功德”相比,何其相似!

想着這些,王志山心頭打鼓,一時不知道如何是好。可一想到今天的主角是自己,他隻有上前摘抄了《營業執照》,别理思路邊說:

“慶芳,我看你家小賣部也不成樣子,本來稅是不收了,可又怕别人家抵,說我們嫌話。這樣了,按最低的來,一年六元,怎樣?”

姚慶芳不說二話,找來六元錢,遞與兩人:

“小王,你不用作難。跟我第一次打交道,你是不了解我這個人。我這個人好說話。收多少,看你方便。你總不能因為不收我家的,弄得你們工作不好做,得罪人。收多收少,我不介意。本身我和華生是烤酒的,繳了多年的稅,認得國家稅收怎麼回事。”

王志山心頭一熱,收下了錢,多善良的人家啊!

出了姚慶芳家,王興正帶着王志山,再往走幾步,直到前方沒了路。

兩人推了車,沿着湖邊與山腳的一條滿是沙石子的毛路,去了前方的村子。

村子名叫秦家凹,鄰水而居,在明媚陽光照射下,躲在下海湖邊的一個湖灣裡,獨自享受着不知多少年頭的靜谧與安詳。通往村子的路不成樣子,車子無法通行,兩人最後一決定,棄車步行,進了村子。

村子共有十來戶人家。房屋低矮、老舊,土牆灰瓦,上了年頭。兩人順着不太平整的村中心土路,高一腳、低一腳,不見一個人影。偶爾聽到一兩聲狗吠,少了兇狠,反倒令人親切。狗吠聲讓兩人感受到了久違的煙火氣息,讓村子不再死一般沉寂。

兩人走完村子,轉了身。

村子已經無路通往别處,明顯是一個死角村。

七拐八扭,村子裡唯一的一個小賣部終于現了身。一位操着外地腔的年青女子,頭上圍了一塊四四方方的頭巾,擡頭看向造訪的兩人。兩人表明身份,說了來意,年青婦女讓兩了看了小賣部。

小賣部更小。王志山一時沉吟不定,這稅是收還是不收的好?

王興正看出了王志山難處,讓王志山拿主意。王志山取下《營業執照》,摘錄過了,問年青女子娘家哪裡人?執照上登記的“秦東文”跟你什麼關系?

聽到年青女子是外地嫁過來的秦東文媳婦,索性把難題甩給了她:

“你家小賣部不大,收多收少不影響什麼;可我們作難,如果不收點,說不過去。按最低标準,收六元錢,怎樣?”

秦東文媳婦點點頭,回屋拿來六元錢。王志山低頭開票,屋裡傳出嬰兒的啼哭聲。等秦東文媳婦去抱了孩子,王志山這才知道知道秦東文媳婦在做月子,頭上多了方巾。

晚飯時分,兩人再無去處,回了馮小順家,算是落了腳。

見到兩人,馮小順一咬牙,到小賣部取出一聽午餐肉來,配合着一缽屋後的白菜,上了桌。午餐肉成了餐桌上最值錢的東西。

幾人吃過飯,兩從分别塞給馮小順兩元錢,按标準付了飯錢。

馮小順死活不收,雙方推來搡去,最後兩人将錢甩在桌上。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