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康熙側臣·納蘭容若傳 > 第65章 第65章

第65章 第65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半夜。寝殿。

玄烨從赫舍裡皇後身邊坐了起來。

離開坤甯宮這樣壞了規矩的事情,在皇阿奶孝莊聖壽到來前自然是不能做;強行讓自己再睡,卻也是憋悶了心情,無益身神。

赫舍裡醒來,多少猜到了玄烨的心思,道:“皇上,您如果想去别處的話就去吧,隻讓顧總管跟着,不跟别人說就好。臣妾也不會說出去的。”

“朕哪也不去。”玄烨笑着看赫舍裡,“皇後放心,躺在朕身邊繼續安睡就是。”

“臣妾想為皇上分擔心事,如果皇上願意,臣妾就做個聽衆。”赫舍裡看着玄烨的側臉,“不管皇上說什麼,臣妾都隻做唯一的聽衆,不把話題外揚。”

“好,皇後。”

玄烨點頭,然後攬過赫舍裡的腰,讓她靠在他的肩膀上。

“朕心中的藍圖,展開的速度總是比眼前實際的版圖要快。”玄烨希望赫舍裡跟自己同看江山,“朕派去明府的統衛來給朕回了話,也給朕帶來了《渌水亭雜識》的部分樣章。”

“跟皇上的宏圖大志相關的樣章嗎?”赫舍裡神色欣喜,為玄烨高興,“這是好事呀,皇上!”

“是啊,是好事。”玄烨振奮道,“朕想撤藩,苦于平藩之以誰大将妥當。剛好就從《渌水亭雜識》的樣章中受到了啟發。”

玄烨向赫舍裡皇後說起了自己感悟。

在他看來,納蘭的腦子裡裝着無數古往今來的戰策與戰案,像納蘭這樣才華不拘束于寫華麗詞歌的人,當個軍師也綽綽有餘:分析戰亂起因、總結經驗教訓、提出反思之論。這三重路子講述下來,為君獻計,忠心可鑒。

“朕如今才想明白,為何削藩之事要不得一腔熱血。《渌水亭雜識》樣章裡面說【注1】,圍剿李克用失敗,幾乎成了大唐走向亡國之路的緻命一擊,以至于唐昭宗淪落為藩鎮的玩物,徹底喪失了作為皇帝的威嚴和尊嚴。朕不能重蹈唐昭宗的覆轍啊!”

赫舍裡皇後感悟道:“這裡面是不是也寄托着一種願望:為臣者,盡之能為國;為君者,近賢臣遠小人以報。君臣合力,方能工程一事。”

“是啊!”玄烨贊許嫡妻,“皇後能夠這麼想,朕很是欣慰。”

“臣妾相信,朝中一定能夠找出可擔削藩大任之人,請皇上: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削藩的過程遠比朕想象的驚險,王朝命懸一線的危機感遠比朕想象的真切,朕……想去皇阿奶面前請罪。皇後可願意陪同朕一起?”

“臣妾願意。”

“皇上在臣妾面前提公子的名字也沒關系的。”赫舍裡識大體,“臣妾沒有把公子視為——分奪了皇上的愛的人。”

“赫舍裡,朕有你這樣的賢後、有納蘭的賢臣,怎能不當一個好皇帝?”

“臣妾看好皇上。”赫舍裡向丈夫投去了深深的、信任的目光,“康熙皇帝必将是千古一帝、英名永存。”

*

風動簾幔,花送清香。

納蘭父子坐在藏書閣“穴硯齋”内,讨論些書作之事。

明珠認真閱覽了容若寫的《渌水亭雜識》綱領,覆蓋面包括:

容若自身極愛的天文和曆算、深谙的佛學與文學、細緻的考證和陳據、多元的地理述論、嚴謹的曆史編修等。

明珠忽然發現了不對勁的地方,遂問:“為何唯獨沒有涉及音樂?”

容若答:“不擅長,亦少知音。”

明珠倒也沒有刻意強調“音樂”對“談資之書”的重要性,而是旁敲道:“阿瑪給你個新思路,看看《詩經》,裡面能給你樂理靈感。”

容若乖答:“好,兒聽阿瑪的。”

接下來,明珠翻看了幾篇樣章,大驚問:“你……你的《渌水亭雜識》不會是為皇上而寫的吧?”

“既然《渌水亭雜識》是‘談資’和‘通識’之書,那就肯定是上至天子、下至百姓,人人可閱。”容若轉而承認,“隻是其中部分内容,兒的确是專門寫給皇上看的。”

明珠斬釘截鐵道:“删了!”

“皇上看過了。統衛去向皇上回禀明府爆炸之事的同時,也是帶着兒的樣章去的。”

明珠站了起來,指着容若:“你可是要氣死阿瑪……!”

*

數日後。

朝堂之上,康熙皇帝威嚴道:“朕這個年紀,沒資格‘勵精圖治’這四個字,但是近來‘前明士人’多動靜,朕不得不反思自身的文治方面做得不夠好啊!”

索額圖道:“皇上,奇書異書當燒當禁,您不可偏聽偏信側臣之言,而應自行根據數目和内容來做決定才是。三月之後,再過夏季,便是秋考,臣記起了順治朝‘吳兆骞交白卷’一事,不得不先行進谏:諸多極負盛名的漢人學子,都是無真才實學之輩,他們那些小聰明,一到考場上就會暴露無遺!康熙朝不可再度上演類似之事。”

康熙道:“先帝仁慈,未将涉事考生統統斬立決或是行絞刑、隻将吳兆骞等人流放甯古塔,已經是最妥當之舉。要是在朕的江山下,秋考也好,往後的各場大考也罷,層層‘選拔’上來的漢人經不起考驗,那就不能怪朕對他們不客氣。”

“皇上英明。”索額圖行禮道,“科考是天下的科考,不是漢人們的主場,一些不知好歹的漢人——該殺就殺,該流放就流放,絲毫不能給他們留情面。”

康熙從寶座上站起,抒發自己的心志道:“朕認為,長久以來漢人漢制占據我大清學海的風氣,是該破了!”

索額圖冷看了明珠一眼,好似在問:徐乾學才剛剛說服了前明士人們留你兒子一命,可是你兒子想幹什麼?得寸進尺教唆皇上改學海風氣?

李光地跪地進谏:“臣冒死把心裡話說給皇上聽:漢制可以破,但是事關‘學海學風’的漢制不能破啊!破漢制不是隻有‘逆漢學而走’這一條路呀!”

“朕從李天馥李大人口中聽禀了國子監最新一期諸生開學至今的情況,也抽看了一些功課,全都是八股文章。這說明什麼?上至大儒先生、下至聽講諸生,都怕走一條新路!”

康熙指着文武百官,冷聲問:“要是朕在衆臣工們面前提出‘西洋’二字,在破漢制的基礎上,讓國子監率先教授西方先進學科,衆臣工是不是認為朕不是個聖君?”

辜鴻玳站出來道:“敢問皇上,天文算術,學有何用?洋裝洋酒,幾人能夠消受?洋書洋術,幾人能夠看懂?我大清與洋國距離甚遠,要洋人的東西來做什麼,長洋人威風嗎?”

康熙仰天一笑,臣子的反應在預料之中。

“八股之風禁锢諸生的思想和遠見,你們這些人認為不能破;西洋之風挑釁大清的國本和國情,你們這些人害怕朕去破。長此以往,國家一成不變,談何壯大疆域與千秋萬代?”

“皇上所言差矣!”索額圖指着身邊的明珠道,“臣聽聞明珠大人的長公子全天下隻有徐乾學徐大人敢教,但是他不滿足于此,頗是愛自編自演天文算術題,不知道皇上是不是因為長公子而……”

“索大人,你的意思是我兒容若讓皇上親洋學親洋術?”明珠一甩袖,“你置皇上帝師南懷仁的臉面于何地?”

“皇上個人的學習趣味,自然是不歸你我二人管。”索額圖怼了上去,“但是皇上把貴公子的研究方向往國子監普及、作為禁書之後的第二個切入點來破漢制,實在是為朝綱所難容!”

“你跟皇上論朝綱?”明珠一挑眉,“臣以為皇上要破漢制,第一步第二步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沒有任何敗壞朝綱之處。”

“明珠你用心險惡!”

索額圖一轉身,沖衆位大人們道:

“明珠之子、康熙皇帝身邊的陪臣納蘭性德挑唆滿漢關系,罪不容誅!要是再縱容下去,‘禁書’和‘崇洋’之後,本官無法想象納蘭性德還會給皇上的‘破漢制’之路再給出什麼馊主意來……列位同僚,你們可要跟本官一起勸勸皇上啊。”

面對明索兩黨之争,康熙皇帝言簡意赅地說出一句話來:“一些漢制,要破;一些滿人,要重用!”

滿朝文武不敢順從了索額圖的意思來口出勸言,而是豎起了耳朵來聽皇上接下來要說的話。

“朕之所以要在嚴肅對待一些漢制的同時,重用滿人,一來是因為朕沒有忘本,二來是朕已經意識到了,近來的官僚選拔和諸事行例,都是用的漢臣居多,長此以往,吏治必将往漢臣那邊倒,不利于江山的統治。”

“朕決定:為有功勞有建樹的滿人擡旗、恩賞安分守己的滿人外戚、調增滿人史官人數、特設八旗子弟武科。”

滿朝文武愕然,沒有一人敢出一句聲。

隻有明珠向康熙皇帝做出了正面回應:

“臣明珠作為滿臣表率,必将以身作則,堅定支持皇上的重用滿人之策。我兒容若作為滿人子弟,必将親躬力行、兼修文武兩道,垂範年輕之輩。”

“好!”康熙皇帝,“朕需要的就是像你們這樣的滿臣父子,朝中要多幾對像你們父子這樣的忠臣才好。”

索額圖卻是掃了康熙的興,“皇上,您不能被納蘭父子牽着鼻子走啊!輕漢重滿,罰漢賞滿,惹的天下大亂,可是會闖大禍的呀!”

康熙指着索額圖氣道:“現在是什麼時候?孟夏三月,是漢人讀書人們反逆情緒最強之際,一棋不慎,就容易引來大變,那可是危關我大清江山安穩和朕的文治大略的啊!索額圖你作為滿人,還敢因為黨争而與朕唱反調、處處反駁明珠,真是太失為臣之道了。”

明珠忠耿道:“天子受命于天,奉天道而行。我等為臣者,應順應天子策略和出襯天子氣度,不可各懷心事,各行其是。”

康熙皇帝在明珠的話語中找到了底氣。

“衆臣工聽朕意:破漢制,關鍵不是制度而是裡面的漢人,他們的思想和行動,才是朕想‘破’的關鍵。重滿人,朕不是刻意厚愛和擡舉自己的根源宗親,而是為了大清!都聽明白了嗎?”

“臣等明白。”

“退朝。”

*

夜間。明府。

明珠一家人坐在花園的亭台内吃小火鍋時,管家有要事來報。

“啟禀老爺,投暗器刺殺長公子和埋藏炸藥炸毀渌水亭盡頭假山的犯人查到了,手法也查清楚了。”

“說——”

明珠放下盛着牛肉的小漏勺,交叉着雙手聽管家的回話。

管家直奔要點:“是時常在‘花鳥風月樓’聚集的‘前明士人們’所為。”

明珠問:“他們是聽命于張岱?還是自發行動?”

“老爺,‘花鳥風月樓’的跑堂作證說,那日徐乾學前去說服那些士人們放棄刺殺長公子的念頭時,他們當着徐乾學的面:自己說出了對明府所犯下的罪行,而且到最後,還帶着半嘲諷的調子,說明府查不出作案手法來。”

“賞了那個跑堂銀子嗎?”

“賞了能夠保證他下半生無憂的銀子,也責令他離開京師永遠不許再回來了。”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