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乾學一笑,最起碼自己已經讓前明士人們對納蘭的态度有所動搖。
進一步說服他們徹底放棄行動,隻是時間問題。
他大展卷軸于桌面,抱着“欣賞”的神色道:
“本官手中恰好有愛徒容若的一幅畫,此畫立意之深奧、筆法之高超、布局之精妙,怕是無人能及啊!”
“諸位要不一同來看看——”
*
衆前明士人圍觀于納蘭公子的畫作《春無蹤迹誰知》圖四周。
徐乾學大聲道:“本官以為,此卷頗有張岱先生之畫風,可見愛徒容若是尊敬張岱先生的!”
這一牽強附會的言論,竟然惹得圍觀者們紛紛覺得有理:
張岱追求畫境,多愛構思出一個個令人如置身于太虛之境的場景來,納蘭公子畫作亦是虛無缥缈,不知春之何處、此處何處;張岱不愛勾勒線條,多取鮮麗流巧之筆落為工,納蘭公子畫作亦是不見線條所描之物,隻一渡煙波、一卷雲海,黑白灰過度的正好;張岱成圖講究條理井然,能夠在虛中探實、亂中觀靜、遠中悟近,納蘭公子畫作亦是層次分明,着墨為心,濃時不密、淡時不疏,筆之未到處已見所思。
何尊如用左手的折扇敲擊着右手的掌心,大徹大悟,醒聲道:“能成此畫者,斷斷不會是張岱之敵人。禁書之事,莫非隻是天子個人之獨斷,與納蘭性德無關?”
張觀可指着畫作的印章落款處,驚呼:“我本以為滿族貴胄不通漢印,卻不想納蘭性德之印章深得了精髓,非擅長刻工者所不能成。”
“愛徒容若的刻工,豈是你等可以一較高低或是妄自評價的?”徐乾學一副以學生為傲的姿态,“容若能把蠟燭雕刻成玉佩,惹的康熙皇帝大喜,就差把自己的龍佩送給他了,這恩典說明什麼?說明皇上把容若當自己人,想怎麼樣就怎麼樣。”
衆人都叫徐先生快說,康熙皇帝究竟想怎麼樣?
“本官的意思的是:諸位切勿被表象迷惑了眼睛,愛徒容若是冤枉的!”
衆人再問徐先生,這話又将從何說起?
徐乾學一歎,“直到方才為之,本官都以為愛徒容若是個:為了成就一己之名,會不折手段打壓他人之名的自私之輩。當下卻是恍然大悟:畫心見人心,畫品見人品,愛徒容若沒有叫皇上禁書于張岱先生,張岱先生也沒有發動自己背後的支持者們加害我徒容若。”
堅定地向前邁了一步,徐乾學一正衣冠,浩然正氣道:
“采取禁書行動的始作俑者是康熙皇帝本人,有所行動攪得明珠府邸不得安甯、後續想要直取納蘭性德之命的是爾等士人們。納蘭性德和張岱皆是懷屈抱冤,成了康熙皇帝和爾等士人們‘搞事情’的墊腳石!”
前明士人們交頭接耳。
好一會兒,才有張觀可站出來道:“我等要是誤入康熙皇帝所設的圈套,又犯下刺殺納蘭性德的大罪,豈非成了曆史罪人?”
“是啊!”
徐乾學對衆人擺理兒道:
“現在皇上要揪出和鎮壓的,就是屢屢拿起筆來做武器,寫出反動的文字來跟大清做對之人,說白了就是你等!”
“納蘭公子現在為天下人所惜,你等要是對他犯下殺戮,付出的代價豈止是‘成了曆史罪人’這麼簡單?那可是‘你等全員’和‘半壁乃至世間的前明士人們’,一同給貴公子陪葬啊!!”
何尊如當機立斷對衆人道:“康熙皇帝禁張岱作品《夜航船》之事,何某以為,我們不能再發洩到納蘭公子身上了。”
士人甲道:“不錯,不能中了天子的圈套,為此了卻自己的性命,不值得!”
士人乙道:“是該作罷。還是張岱先生看得明白,至始至終沒有過正面回應和拉攏勢力反抗。”
士人丙道:“今日徐先生所說之言,其中幾句大家還是得聽啊!”
何尊如代表場内的士人道:“徐先生,我們不會再做替張岱出頭之事了。”
徐乾學心中大喜,這一趟的目的終于達成。
他從懷中拿出了一本草綠色外觀的長方形本子,道:
“口說無憑,請諸位在此折子上簽下名字,本官好給太皇太後和皇上一個交代。”
“簽字畫押?”衆士人大怒,“徐先生是把我等當作罪犯了嗎?”
“徐某本意并非如此。”徐乾學主動研起墨來,“凡事總要有個确數才能給太皇太後和皇上回話,光是帶着口頭之言……呵呵,這差事辦了跟沒辦無别。”
張觀可和何尊如最先拿筆簽名,看到兩位“領袖”打了頭陣,其餘士人才紛紛效仿而為。
等到收集衆人的簽名完畢,徐乾學大叫了一聲:“好!”
随後,他拿出了自己的印鑒,往上面一蓋,道:“本官也毫不含糊,當着爾等的面把自己的章蓋上,表示:今日勸說之事的确是本官所參與所主導,一切如實上報。”
“徐先生。”張觀可追問道,“我等對明珠府邸搞過的小動作,是否也既往不咎?”
“明府不是本官的家。”徐乾學把重要的折子往懷中一放,“明珠父子是選擇寬恕還是論罪,本官一概不知不猜。”
何尊如問:“他們父子查的出來嗎?”
“那你們得自問啊!”徐乾學目光橫掃衆人,“壞事你們幹的,有所為就要敢于承擔一切後果!别指望本官會給你們說情。”
張觀可道:“照我看,今日大家就到此為止,散了吧!”
衆士人響應:“好。”
徐乾學卷起了《春無蹤迹誰知》圖,執卷在手,道:“本官告辭。”
*
徐乾學策馬到離明珠府邸一百米處。
“籲——”
他半身後仰,勒住了缰繩。
春景和朗,有莺歌于牆頭瓦上,竟不知道裡面的人如何?
天高雲淡,唯見前路闆磚綿長,往前亦是徒做無用之功。
徐乾學從馬背上跳了下來,長長地抒出一口氣來,愛恨交加,徹底打消了把《春無蹤迹誰知》圖歸還容若的念頭。
——納蘭啊納蘭,想想你拜師初日,一口一句“吾師”叫的真是“情真意切”啊!本官豈能料到自己也有今日,在衆人面前一口一句地稱你為“愛徒”,就跟是你真的很讨本官喜歡一樣。
——本官與你,不是孔子與顔回。本官叫你“愛徒”的時候,就像是在向“吾師”二字還債一樣,此中心情你可知曉?
隻恨。
隻恨你我在衆人面前、在國子監裡、在本官藏書樓中,處處相敬如賓,關系和諧的讓外人挑不出一點毛病來。
你在約定的日子裡來本官府上虛心求學,勤勉好問,處之如清風;本官待你溫和細緻,傾囊相授,幾乎是等同于教子。
——你我是不是擔得起“大清第一師徒”的美譽?
——你我是不是為天下人所羨的“名師出高徒,高徒賽名師”實例?
真好啊!啧啧,真好啊!
我徐乾學對納蘭性德衣缽相傳,納蘭性德對徐乾學敬親如父,一同在曆史長河中刻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正面的一筆。史冊是何等期待讓這樣的佳話流芳千古,史官是多麼願意讓這樣美談在青史着墨?
興上心頭,徐乾學作詩一首:
程門立雪猶可貴,不及容若冰清願。
舍生忘死健庵愧,唯恐美玉海粟眷。
琥珀未凝珠入蚌,不盡千言删繁簡。
休将青卷寫經解,三生共結業火緣。
【注4】
“前程後路,你如一粟入滄海,不知所往、無處可尋。”徐乾學仰天而問,“納蘭公子,你說是嗎?”
“不是。”
好似幻覺一般的回應聲,把徐乾學吓了一跳。
可是仔細觀察四周和看向明府的正大門,分明沒有貴公子的身影!
【注1】平安納福,蘭玉齊芳。容若和揆方的“石刻書法作品”的誕生經過,見第41章。
【注2】出自李商隐《櫻桃詩·嘲櫻桃》,“嘲”做“自嘲青雲之路難料”解,并非“諷刺水果”之意。
【注3】缒金絲,納蘭容若詞牌名。明開夜合,花形如團扇、扇柄“缒”絡,花感似“金絲”絨。
【注4】
1、第一聯:學生尊敬老師雖然可貴,但關鍵是學生是誰、抱着什麼目的拜師。冰清願:容若對待學問的态度和為人品格可稱為“冰清”,但是他的“願”,即他的目的和所求,隻有徐乾學清楚。反之,徐乾學為什麼“願”為老師,也隻有容若明白。
2、第二聯:徐乾學這次被迫扮演為容若正名和解除危機的角色,他心中實際有愧,隻是遵從孝莊和康熙的命令行事,怕容若真成滄海一粟、性命不受眷顧。健庵:徐乾學的号。
3、第三聯:容若凡事求周全,凡策求言簡意赅,在徐乾學看來是不現實的。琥珀未凝:永恒溫潤、遺憾善念換的未成就之願;珠入蚌:成全别人、勞苦自己,渴望收獲似珍珠圓滿的結局。
4、第四聯:編書修書曆時長且負擔重,師徒兩人在日後共成《通志堂經解》,卻上演了一場“一方算計、一方破局”的名場面,震驚康熙皇帝和天下,即:主作者署名之謎。青卷:指容若著述總稱。業火緣:緣起緣滅,皆難消無名業火,業火指煩惱和難以消忿的情緒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