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胤祥回頭看見笑出了聲。
我跟着停了腳,看绮羅的反應,似乎是聽得懂話的!
望望我,胤祥忍住笑,示意侍衛放開春花,親自審問:“春花,你叫春花是吧?”
春花蹲了個福:“回十三爺的話,奴婢春花!”
“認識這個人嗎?”胤祥指着廊下的屍身問。
春花搖頭:“不認識。”
“那早前見過嗎?”
“沒有!”
“你連這人是誰都不知道,你就打死了他?”
“回十三爺的話,”春花冷靜陳述:“為維護内院女眷名節,《大清律》明文規定對擅闖内宅者,不問名姓打死不究!這個人持刀闖宅,刑律上已判屬蓄意,活該打死!”
書念得多,說話子曰詩雲,引經據典的婦人不少,但對《大清律》條目如此熟稔的丫頭,我還是頭一回見,不免打量。
春花的鳳眼立在幹涸了血迹的臉上有一種異乎尋常的淩厲,青綠色的掐紗袍子隻領口刺了一圈如意雲紋,頭發是最規矩的紅繩發辮,沒戴花,更沒簪金插玉,綠綢褲子沒繡花滾邊,隻黑緞鞋上才刺了朵木槿——春花全身上下,從眼神到穿戴再沒一點記憶中的溫良嬌俏、花紅柳綠。
對着理直氣壯的春花,胤祥默一刻,方問:“那你有沒想過他可能還有同黨。你打死了他,還打爛了他的臉,現想追查同黨也沒法查了。”
“十三爺,口供奴婢确是沒辦法了,不過若隻是想知道他長什麼樣,奴婢跟歹人照過面,可以将他畫出來。”
“你會畫?”胤祥來了興趣。
“早前學過一點!”
想着绮禮善畫,我吩咐:“秦栓兒,拿紙筆來!”
秦栓兒搬來一個茶幾,擺上文房,春花就在廊下站着畫。
唰唰不過幾筆,春花放下筆:“貝勒爺,十三爺,奴婢畫好了!”
這麼快?
秦栓兒拿起畫像,一張類似朝廷海捕公文的寫意。
我也和歹人對過臉,不過一眼,我就對上了腦海裡的印象:低平扁額,眉毛粗重,嗯 ,還是連頭嗎?山根塌陷,鼻孔朝天,大嘴厚唇 ,特别是兩個招風耳,太形象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個人的耳朵了,我就沒見過這麼卷曲的人耳朵。
看胤祥,胤祥點頭認可。
“秦栓兒,”我吩咐:“你拿給高福他們瞧瞧!”
秦栓兒拿着畫給一應管家侍衛常随瞧過,沒人說話,就是沒有異議。
高福最後禀告:“爺、十三爺,就是這個人。當時奴才就是看他長得太醜,才查問的!”
我點點頭。歹人的頭雖是打爛了,但若在場所有人都以為此圖相象,就足以證明春花确是畫全了歹人的樣貌。
一瞥之下,記下歹人的面貌特征,随手畫出,即使刑部追兇捕快,也少有這樣的本事。
春花一個丫頭,很不簡單啊!
“春花,”胤祥笑道:“你且先回去洗把臉吧!”
春花福了一福:“奴婢謝十三爺恩典!”
又沖我福了福:“貝勒爺,奴婢告退!”
目送春花的背影消失在照壁,我吩咐:“秦栓兒,秦鎖兒,你兩個過去瞧瞧。”
“嗻!”兩個暗衛答應去了。胤祥轉臉問我:“四哥,剛被劫持的就是绮福晉吧?”
我點頭:“是的,剛就是绮羅!”
随口吩咐高無庸:“傳飯吧!”
“果然絕色!”胤祥贊歎:“就是這麼久了,四哥,绮福晉的病還沒好嗎?瞧着失魂落魄的,好似丢了魂一樣。”
過去三個月就沒看過診,能好才怪。
當着滿書房的奴才,我沒法告訴胤祥琴雅對绮羅的不聞不問,不是鬧賊,我今兒都還見她不着。隻能揀好的說:“其實已經比早前好多了。“
“十三弟,不瞞你說,端午那日,太醫都已摸不到脈了,給她開了獨參湯。”
“獨參湯?”胤祥臉上露出驚異:“這麼嚴重!”
“是啊!”我忍不住歎息:“我沒想到她能緩過來!”
甚至于還貌美如初,活動自如。
胤祥目光打我臉上轉到畫像:“四哥,春花一個丫頭,沒想還會畫畫,還畫得這麼好!”
我點頭:“我也是今兒才知道。”
“春花平常都不畫嗎?”
見多了後宮的明争暗鬥,胤祥覺得春花懷才不展,很不可思議。我也覺得不同尋常,細想了想,想到春花家常繡繃不離手,問胤祥:“替她主子描衣裳手絹荷包花樣算不算?”
許是想到绮羅那塊秋香軟緞,胤祥呵一聲笑了。
我想起一事,吩咐高無庸:“将那套《莫愁圖》拿來!”
四副美人圖挂上,胤祥一眼看出:“四哥,绮禮畫的這是——春花?”
“還有春柳!”我接口告訴:“春柳跟春花一樣,都是绮羅的陪嫁丫頭。我也是绮羅進府後才知道,绮羅跟绮禮的關系比傳言更密切。绮禮的美人圖都是她兩個丫頭的影子。”
“那春柳呢?剛怎麼沒瞧見?”
“還是端午的時候,绮羅曾打算将春花春柳送給绮禮。春柳當天就走了,春花卻是不肯,賭咒發誓一輩子伺候绮羅。”
“好忠心的丫頭!”胤祥贊歎。
“春花确是很好!”我點頭認同:“十三弟,等今兒這事了了,我領你瞧她去!”
绮羅已是我的庶福晉,無可改變,不過春花可以送給胤祥。
胤祥欣然接受:“多謝四哥!”
轉念想起绮羅兩個陪嫁婆子,才剛隻看到金婆子,我問高福:“爺記得你绮主子跟前還有一個徐婆子?”
哪兒去了?
平日緊閉的大門是不是她給開的?
“回爺的話,绮主子跟前的徐嬷嬷今兒早晌往上房告假去郭絡羅府給绮三爺送壽禮去了。”
绮羅傻了,哪會想起送壽禮?顯見得是她婆子尋個借口出府。
今兒徐婆子一走,我這府裡立就鬧了歹人持刀劫持绮羅的故事。
這裡面會不會有什麼關聯?
俗話說“沒有内鬼,不招外賊”。端午前,绮禮可是送了绮羅許多綢緞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