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喜咽了下口水,“這個菜,瞧着還行。”毫不掩飾語氣裡的酸味,“早上的小吃太太就贊了一聲,這個也不一定有賞呢,你幹嘛這麼拼,顯擺得隻有你當差盡心?”
知霜沒理會她,對小秀說:“我裝好盤,待會兒你幫忙送過去,我把這裡整理下,等韓嬷嬷回來讓她瞧瞧,你回來咱倆一起吃飯,”悄聲笑着說:“用這個汁澆在飯上,特别好吃。”小秀嗯嗯幾聲應着,對佳喜橫了一眼,說:“一上午跑這好幾趟,你沒事情做嗎,現在還不去吃飯嗎?”
“今天我不當值,想去哪裡就去哪,你管我呢!”佳喜說完就跑了。小秀嘀咕道:“當差盡心是本分,自己沒本事眼紅别人,暗地生氣就罷了,也好意思這麼白眉赤眼地說出來,什麼人呀!”
陽春三月,草長莺飛,處處洋溢着勃勃生機。小廚房前有個往上的小坡,順坡種着早櫻和碧桃,樹後就是花廳的回廊。一簇簇碧桃花豔若朝霞,開過花的早櫻樹綠葉滿枝,春光盎然的景色,令人見之心喜。
知霜跟着韓嬷嬷做滋補湯,揣度着趙氏的口味,又嘗試了清蒸獅子頭。半肥半廋的豬肉細切香粗斬,加蛋清使之潤彈,加切碎的荸荠使之爽口,微火焖制出的獅子頭,肥而不膩、鮮美适口,果然得到趙氏的認可,來看望姐姐的趙沐春也連誇好吃。
此後,趙沐春在外面吃到美食,就尋了方子過來讓知霜試着做,自己在一旁指指點點,做出來的成品菜肴口感還不錯。每到此時,知霜想起了上輩子,奶奶喜歡美食,節假日帶着知霜出門玩,是跟着味覺走的,哪裡有好吃的就去品嘗,回來後學着做,讓知霜上網搜索補充細節,倆人試着複制出來,口感能差不太多的就很高興。
知霜回想着吃過的淮揚菜和粵菜,或清淡或濃郁,配料和調料需精細制作,做出的菜品才能清新味鮮。不知“十三香”出現了沒有,如果已有前人制出來,說明此時的調料豐富,有些粵菜就能做起來了。
次日,知霜和韓嬷嬷打聽府裡存有什麼調料,韓嬷嬷指給她看櫥櫃裡的小罐子,和藹地說:“我這裡是一些常規的,胡椒、花椒、幹姜、八角、茴香,前幾天你做的菜式,早上的奶豆腐像廣州府的,中午的大肉丸像淮揚那邊的,都很好,從哪裡學的?”
知霜解釋:“我家虎子弟弟抄給我的食譜,我自己琢磨着做的。”好在是家生子,都知道孫大虎是二少爺的書童,知霜常托他在外面找食譜。至于二少爺讓虎子抄給她的菜譜,知霜本能的不想提及。
韓嬷嬷點點頭,說:“你曉得自己動腦筋,很好,廣州府那邊的菜做起來瑣碎細緻,講究清而不淡,鮮而平和,調料用得多又巧,我教不了你什麼,需得你自己去試着做了,我知道一家賣調料的鋪子,下次帶你去,你可以買些回來。”
韓嬷嬷帶着知霜去了城東。一家不起眼的雜貨鋪裡,前面賣各地幹貨,後面的調料品種很多。老闆是位長得壯實的大嫂,一說話帶着滿臉笑,來往的人都稱呼她“羅大嫂”,羅大嫂後背上背着個一兩歲的小兒,十來歲的女兒在一旁幫忙看鋪面。
知霜對調料隻知其名,臨到上手卻不知怎麼挑選,幸好上輩子奶奶在家制“十三香”,讓她上網搜索過細節,所以她記得十三種香料。老闆聽她報出的香料名,對韓嬷嬷贊道:“想不到這位姑娘,年紀不大就會搭配調料,你這徒弟看來水平不錯,比我家裡的強呢!”
“羅老闆過獎了,她們都是能幹的孩子!”韓嬷嬷笑着回複道,又買了兩個大火腿。
回去的路上,韓嬷嬷問知霜:“各家的十三香還是有點差别的,你準備怎麼做?”又解釋說:“不用說具體的配比,我是說你買的香料需要研磨嗎?”
“是的,我看了一個方子,打算試試。”知霜在心裡回憶着比例:花椒、大料各5份,肉桂、山奈、陳皮、良姜、白芷各2份,紫寇、砂仁、肉蔻、丁香、小茴香、木香各1份。
知霜将香料烘幹磨碎,過篩再研磨成粉末,分罐裝好,準備做大肉時再調配成十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