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金縷衣[清] > 第133章 金陵風情(下)

第133章 金陵風情(下)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胤祥與胤禛走了一會兒,感到有些累了,胤禛便示意一些潛在人群裡的侍衛帶來了兩匹馬,兩人騎着馬,在金陵城裡走馬觀花地轉了起來。胤祥憑着記憶往自己欣賞的琴坊去,走到中華門外,見道旁有一座規模很大的寺院,一點不比夫子廟一帶的規模小,叫人一眼看不完風光。兩人之前沒能在應天府仔細逛過,自然也沒看過這座龐大的寺廟,于是心生好奇,默契地停了馬,看向山門前的華麗牌匾“大報恩寺”。胤祥仿佛想到什麼問道:“哥哥,這座寺廟莫非是東吳時建的建初寺?”胤禛看着點頭道:“是,洛陽白馬寺之後中原的第二座寺廟。”胤祥繼續說道:“現在倒是被重修得如此華貴,看起來是皇家寺廟?”胤禛肯定回:“幾乎是明皇宮的标準,裡面應有幾百個院落,是當年明成祖為紀念明太祖及其皇後建的,國土上恐怕再找不到更大的了。”胤祥想了想:“那應該是千篇一律,沒什麼可看了?”胤禛笑看胤祥拉着缰繩準備走的樣子,說道:“倒也不是,聽說裡面有一琉璃寶塔,被稱為天下第一塔,應當是全國最高的建築,西洋人的教堂也比不得。”不知為何,胤祥感到胤禛的語氣裡帶了點驕傲的感覺,心想确是有點意思,竟有比紫禁城更高的建築,好奇地問:“兄長可知其樣子?”胤禛笑道:“我也是在書上看來的,自己還未曾見過。”胤祥聽了,便回:“那兄長請下馬,我們暫且去看看。”

兩人下了馬,仿佛是普通香客,往廟裡閑逛。廟外,已依稀可見所謂的琉璃塔。這塔在陽光下曬得閃耀,比教堂彩窗還亮堂,環着的一圈圈彩色光輪,似佛光普照,也難怪能招徕衆多信徒。走進廟裡,塔高得也讓人處處得見,于是胤祥與胤禛繞過了許多地方,直奔琉璃塔去。終于,大概走過十幾間院子,圈圈繞繞中,兩人到達塔下,一旁有碑,上寫着:“東吳赤烏年間初建,孫權建建初寺及阿育王塔,為江南塔寺之始,有”江南第一寺”之稱。北宋時僧人得唐三藏玄奘大師頂骨舍利,藏于塔中。明成祖敕建大報恩寺,在原址上造了九級琉璃塔。”兩人隻輕輕瞟了一眼,對這些曆史塵嚣不甚感興趣,隻将眼光投向塔前。塔外有衆多信徒正雙手合十一遍遍地繞着塔身走動,口中念念有詞。胤禛與胤祥也不參與進去,隻立在塔外不遠處,遙望着塔。塔身底層是一藏經閣,外門框飾有獅子、白象、飛羊等佛教象征的五色琉璃磚,其上則是八級琉璃塔樓,刹頂鑲璀璨金銀珠寶。每級飛檐角梁下都懸挂風鈴,日夜作響,伴着佛語,随風聲聞數裡。九級内外,還有篝燈一百四十有六,晝夜長明。胤禛看着那明光燈火,仿佛可惜地對胤祥道:“弟勸我省儉,此地燈火倒亮得通明,我素日翻過金陵梵刹志,記此塔日夜費油六十四斤四兩零,當初還以為隻是傳說,現在看來所言非虛。”胤祥笑回:“香客祈願,甘願這般,此寺還因此隻設鐘,不設鼓,也是好事。如此看天主教之虔誠亦不足為奇。”胤禛點頭回:“王弟通透。”這寺終究太大,兩人繞繞逛逛已将近一個時辰,看着日頭西斜,琉璃色暗,胤祥心念不早了,擡眸看向胤禛仰臉欣賞的樣子,直到胤禛轉過身來,看回胤祥輕輕道:“佛家聖地,王子這樣看我,是要攪我心清淨?”胤祥這才跟着收回目光,自在回:“該走了,直接去畫舫聽曲罷。”說着停了停步子等胤禛,一邊作出朝外走的架勢,胤禛很快也就跟上。

出了大報恩寺,兩人上馬并行,大概過了一刻,落日光輝已充斥整片空氣,叫人浸在一日最後的璀璨裡。沒多久,馬停在了金陵城東水關,此處水關與明城牆鑲嵌在一處,既是秦淮河流進金陵城的入口,也是明城牆的船閘入口,周圍之繁華喧嚣一點不輸于夫子廟。好在胤禛與胤祥自進了城後,旁邊一直無形跟着一批人,随時護着,所以兩人并不為這份喧鬧厭煩,而是從容地前往這水關渡口,準備順流而下,将此夜蕩漾在十裡秦淮。碼頭上已停了一艘低調華麗的畫舫,兩人所行之路正通向那處,畫舫外站着一穿着華貴的中年人,看身形應當是個滿人。剛看到胤禛兩位,這人已連忙在畫舫前跪了下去,趴在地上,絲毫不擔心身上那精緻的繡紋被旁邊的粗糙泥石劃破,也不介意往來的百姓投來的訝異眼光與指指點點,更無視了自己這一舉動叫胤禛二人已皺起的眉頭。胤禛與胤祥心照不宣地回頭就走,仿佛準備換個渡口再上船,那位達官貴人見兩人久久沒來,擡頭一看,立馬起身追了上來。這位大人有大多數滿人一般高大健壯的體格,又比他人更笨拙些,為了不引起注意,也大概不是真的有心甩了他,胤禛他們走得也沒多快,沒兩下就被對方追上了:“皇……兩位大人,您怎麼從京中來這了,也不跟奴才說一聲,幸好徐知府跟我說了,不然我都不知道上哪迎您二位。”胤祥感到躲不開了,投給了胤禛一個無奈眼色,胤禛冷了冷轉過身去:“我的行蹤還要向你報備?”原來這位上趕着的大人是時任兩江總督查弼那,這位總督上折子上得最勤,不僅無話不說,且總會在折末注上“查弼那親筆書寫”,到京述職時也非常積極,所以胤禛與胤祥對他太過熟悉,也被他的熱情攪得心累,一看到想着能逃就逃掉。查弼納雖大膽攀附,但也畏懼皇威,胤禛的語氣冷下來,他也跟着冷靜了下,連忙小心回道:“下官不敢,臣隻是想為皇……兩位大人分憂。”胤祥也回過了身,再見這查弼納還是感到好笑,于是主動開口,想盡快打發了對方:“大人不必多禮,你的勤勞忠誠,兄長很是清楚。”查弼納雖在政事上愚笨,官場往來上确鑽研了許多,一聽怡親王對自己說話,更是受寵若驚,朝中誰不知道,與其直接讨好皇上,讨好怡親王才是真保障,隻是很少有人能得到怡親王珍貴一瞥。好在今日自己一聽消息,推測皇上打算夜遊秦淮,就連忙趕來東水關等了兩個時辰,如今能被怡親王這樣回上一句,已心滿意足。怡親王這不是在說,自己已經獲得了他和皇上的關注,并留下好印象了麼。新皇登基以來,查總督幾乎每日獻折,現在感到被罵也劃算了。查弼納心中正盤算,面上已彎下腰來 ,嘴上更是恭敬回:“多謝王爺贊譽,下官惶恐,為您二位分憂,是奴才榮幸。”這左一口奴才右一口奴才的,胤禛還是聽的不甚舒服,之前已在折子裡特地告訴一些官員稱臣就是了,省的滿漢規矩不一,反而助長了某些纨绔八旗子弟的氣焰,怎麼這左右逢源的查弼納在這倒是消息閉塞了。實際上,查弼納怎麼會不知道這條信兒,他還鼓勵其他官員,“我等定要仔細聽從皇上吩咐”,一邊心中暗自決定還是要自喚“奴才”。隻因查總督認為,皇上就是喜歡試探下面的人,先皇喜歡聽,新皇怎麼會不喜歡,不過是想裝得禮賢下士,誰真聽了可就要吃虧了,不如自己趁機堅持,到時衆人中唯獨自己照舊,定能受皇上青睐。在這種自得的盤算下,如今秦淮河畔,這位兩江總督怎還能看得到皇帝與怡親王不經意的不滿神情,隻是俯下身沾沾自喜。胤祥懶得再跟對方說話,又看向胤禛,胤禛會意,淡淡看着總督道:“王今晨見貢院房舍密布,擔心走水,你回去商議個恰當對策,上折時報。今日先退下吧。”查弼納聽皇上一來就給自己安排了差事,更是欣喜,連忙應下。查總督今日原打算侍奉皇上與怡親王一同泛舟,然而現在接到皇上布置的任務,心想自己還是先去執行方為上策。再說,既然已經在畫舫上安排了花樣,皇上看了必清楚他的忠心,也無需一直跟着,免得讓皇上和王爺放不開手腳,于是恭敬地給兩位讓開了道,一步三回頭地出了水關渡口。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