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家長心态,于周盼而言并不陌生。
教育的起跑線,是亘古不衰的話題。
孟母三遷的故事,幾經變遷,到她的那個時代,已經發展成了順義媽媽,海澱媽媽,朝陽媽媽們的焦慮不安。
而她面前的這位冠山媽媽,則是被自己的饞嘴兒子拖累。
想想看,一聽是冠山書院,哪個家長還能坐得住!
“那···若是您願意等的話,”
周盼仔細掂量一番:“兩天,兩天之後說不定可以做出來!”
“真的,那太謝謝你了!”農婦生怕周盼反悔,忙拿了一貫錢塞進周盼手裡:“我定上一百張卷餅!”
這回換周盼瞪眼。
————————
回到家中,錢串子周湯都覺得這錢拿着燙手,專門放到一旁,沒往錢匣子裡放。
“阿姊,沒想到你比我還見錢眼開,你要是做不出來,萬一那個小胖子的娘騎在你身上揍你咋辦!”
“雖我拳頭好使,可三個我怕也拉不住她!”
極具畫面感的吐槽讓周盼深吸一口氣。
她算明白了,這錢掙得越多,周湯話就越多,而話一多,就沒幾句中聽的。
她不由懷念那個說話絕不超過四個字的悶葫蘆周湯。
周盼:“我自有辦法,别亂操心!”
“得了吧,你還得顧書院生意,還得做一百張餅,就算你長了八隻手也不夠用!”
周湯的話确實說到點子上,若想兩天搞完這麼多餅,除非停了書院外的生意······
“誰說是我做!”周盼笑了笑。
“你不會要打我的主意吧!”
而周湯雙臂一合,瞬間拉緊自己衣服戒備道。
————————
“我真的行嗎?”
于大嬸撐着家裡的木桌,第七次問出這句話。
“行,怎麼不行!”周盼一臉笃定。
可于大嬸心裡發虛啊。
這給的可不是别的,是食方啊!
對于手藝人來說,自己的手藝就是吃飯的家夥。
有了獨門手藝,誰不是藏着掖着,對自家人都防的緊。恨不得在入土那一刻,才把那手藝傳授出去!
不然,平州城那些知名酒樓裡面也不會有那麼多徒弟上趕着做白工。
起早貪黑幹完活後還得端茶遞水,蹂肩敲腿,好話說着,馬屁拍着!
縱使這樣,有的師傅平日也是捂着掖着,生怕偷學一點。有的雖不捂着,但也不會多指導一句。
能不能上案最後還得看師傅心情,一般不磨練個五六年,根本出不了頭!
而她,甚至連好話都不用說。
這既給食方還并着介紹生意,天大的餡餅就這麼正正好好地砸她腦袋上了?
大餅太大,大嬸被砸的還有些暈乎。
周盼知大嬸還需時間反應,沒急着催促。
在她眼裡,于大嬸無疑是唯一且最好的人選。
豆渣卷餅的食料,皆由不同形态的豆組成,大嬸家裡必定都有,且量肯定夠。
相較起來,自己沒有時間,而現在正好地裡也不甚忙,嬸子時間也夠。
這麼一來,還可以還大嬸的人情······
可謂是一舉幾得,名正言順到不行!